首页 > 访谈 > 正文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06 10:18:26
听新闻

王端廷:以开放的态度拥抱ChatGPT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这几年艺术界的一些热点话题都跟科技有关,从前两年的区块链和NFT,再到2022年的元宇宙,而眼下ChatGPT一经问世就取代了前面的话题,成为热门话题,由此可见,科学进步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基本原理是将互联网上已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深度学习来模拟人类的聊天行为,还能根据聊天内容来进行互动,甚至能够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和论文等工作。

从微观角度而言,ChatGPT是西方在数字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它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和社会形态是一体的,同时也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科学各领域的一个缩影;从宏观角度来看,ChatGPT更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后来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机器的发明,如果说这些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工作,那么,电脑的发明便是对人类智力劳动的初步取代。而ChatGPT是基于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它能够将知识转换为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和处理,进而或将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

从这个意义来讲,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未来随着它的不断优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对于人类而言,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它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退,更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拥抱它、接受它和研究它,这是我们应当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在文字知识领域,ChatGPT能够取代传统的搜索,进行资料整合,回答人类提出来的问题;而在艺术领域,数字科技的进步一直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在西方艺术史中,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就有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等几何学知识的应用;到文艺复兴时期,又有透视学和解剖等科学知识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中,色彩、光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知识也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如今,数字技术常常被用于二维、三维电脑动画和数码打印立体数字艺术品的创作,目前还出现了由AI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它能利用现有的艺术图像知识来生成艺术作品,其创新点取决于不同的组合,如古典绘画跟现代绘画的结合,样本的不同比重会带来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利用数字绘画和电脑绘画技术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跟艺术家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具有同样效果,甚至它可能比艺术家做得更好,至少在表达技巧和内涵方面可能会高于现有艺术家的平均水平。虽然也有人认为由AI创作的作品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但随着科技的发展,AI也可能会突破这样的界限,正如当年AlphaGo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其工作原理同样是依靠深度学习,并以此来挑战围棋的极限。

从目前ChatGPT的表现来看,首先,它在与人类对话的过程中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无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处境,每个人仍具备独特性。其次,ChatGPT是滞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而艺术家是生活的第一发现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达者,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发现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工智能会促使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的创造性,对于那些与时俱进的、愿意尝试表达新的生命感受的艺术家,依然具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艺术家,其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ChatGPT从2022年年底问世至今,由它引起的话题产生了很多热议,对中西方国家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ChatGPT可能会给既有的分配制度带来挑战,科技越发展就意味着所需要的人力越少,很多没有长效创造性或重复性的工作将会被ChatGPT所取代。正如数字货币的兴起、手机扫码支付以及现金流动的大幅减少,已经使银行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有人担心ChatGPT未来会抢人类的饭碗,甚至过分夸大ChatGPT的负面作用,认为它会毁灭人类,但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创造新科技的人的动机也是向善的,其发展跟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种敌对关系,它对于人类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顾振清:互联网世界生产力结构的彻底改变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顾振清

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AIGC即AI自动生产文本内容。网络虚拟世界数字内容的生产主体不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AIGC对NFT加密艺术产品进行量化生成创作,是PGC、UGC内容生成方式的一种迭代与升级,然而,这种迭代与升级却意味着互联网世界生产力结构的彻底改变。

以往,从Web1.0时代的专人生成内容PGC方式,到Web2.0时代用户生成内容UGC方式,体现为互联网传播模式的一种迭代变化。创作者与用户之间单向传播的传统关系,被众创与二创、生成性铸造与二次交易等多向传播与反馈的复合型互动关系取代。而相比PGC、UGC而言,AIGC更像是一场内容生产工具的变革。集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AIGC既可以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又可以降低UGC内容创作的门槛。在Art Blocks这样的算法生成艺术的加密平台,AIGC可以结合UGC的方式,从数字脚本、代码库中抓取数据,随机生成全新的NFT图形学对象,从而实现每个NFT组合中各个单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成创作。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Much More.艺术组合 《数据猜想生物—花卉》 2021年 “白皮书:共识宇宙”展览现场盒子美术馆

在OpenAI开发的GPT-3人工智能级别上,聊天机器人ChatGPT几乎可以完成自然语言处理的绝大部分任务,例如面向问题的搜索、阅读理解、语义推断、机器翻译、文章生成和自动问答,甚至还可以依据任务描述自动生成代码。而基于ChatGPT的AI艺术,如要真正适应AIGC元宇宙经济模型,这就需要具有原创力的设计师和高情商的Prompt(提示)工程师与ChatGPT人工智能进行深度沟通,并在应用层面继续训练。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朱赛佩·洛·夏沃《机器人》“白皮书:共识宇宙”展览现场盒子美术馆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苏永健×刘大珩《肉身映像》“白皮书:共识宇宙”展览现场 盒子美术馆

设计师和Prompt工程师通过一些自然语言的词汇注入,让人工智能的反馈达成更好的效果。比如:请仔细思考一下?或请有条理地分析一下?ChatGPT人工智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又或者,用调整提问角度的指令来引导人工智能。比如:请用儿童视角去考虑问题?或者,请用成年人视角去考虑问题?人工智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问题导向。Prompt工程师也可以通过对AI一些价值观的重写,来诱导AI生成一些本来不能产生的内容。比如通过诱导AI进入做梦语境,想象自己在说梦话,就可以让AI生成原本价值观设定中没有的一些超现实内容。人工智能其实很容易被高情商设计师、工程师的表述所蛊惑。如果一个用户能包装自己的价值观,以一种合适的表述去匹配、符合AI的高层价值观的话,那么,AI的反馈完全可以按照某种剧本套路来发展,甚至生成一些跨出主流社会圈层的、具有挑战性的、或具有限制级规定的内容。

费俊: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设计行业的工作流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某集体ART+TECH创意总监

我认为ChatGPT以及其他AI技术并不会取代真正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AI技术越发达,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变得越有价值,但是这项技术有可能会逐渐取代以视觉制作为核心技能的美工。

人机协同式的艺术与设计实践将成为常态,尤其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将会深刻改变设计行业的工作流。

我已经观察到一种用ChatGPT+AIGC的新工作流在视觉概念设计、建筑概念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我个人认为,尽管AI技术可能会取代一部分设计师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是如此,就像汽车的发明几乎消灭了马车夫这个职业,但是创造出司机这个人数更多的职业。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费俊《水曰》互动装置 2021年

今年年初,我们参与了2023春晚的视觉设计,在前期的概念设计中尝试使用了一些如AIGC等人工智能的方式,最终收获了非常好的社会传播效应。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你会发现,今天像AIGC这样的人工智能,它依然被当做一个有效的工具来使用,因为创意的主体不是AIGC。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并没有真正具备某种意识和主体性,我们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人工智能拥有了意识,所以,一个没有意识的算法,它是很难拥有人类真正的创造力的。

换言之,我们也大可不必因为ChatGPT、AIGC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而感到焦虑,或有一种职业的危机。相反,我们应该反思作为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去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依然以单纯的美学服务来作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反思和定位能够让我们更从容地去应对像人工智能这样更加自动化的视觉工具,因为至少就目前来说,人的情感以及想象力是不可被计算的。

季涛:生成式AI的出现引起更多关注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季涛

艺术市场研究学者

ChatGP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文字生成器,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历史数据和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从而快速生成最合适的答案,并且它具备语料库、数据库等搜索功能,适用于写作等多种应用场景。无论是AI绘画,还是现在风靡全球的ChatGPT,这种生成式AI的出现,引起了更多人对该领域的关注,对人工智能内容生产领域具有普及和推广作用。

与AI绘画相比,ChatGPT的市场需求更大,其对文字的生成处理更加基础、大众化。而AI绘画的图像生成属于精神产品,相对小众。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也更加主观、个性,不过就现阶段来看,人工智能创作出能满足主观需求上存在巨大差异的艺术作品还比较困难。

此外,绘画还具有多样性,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文字或者声音等媒介的转换,还需要把其中的元素,包括色彩、笔触、美感,人的品位、个性,以及涉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历史背景、不同流派绘画之间的差别等分解成代码形式存储,所以,AI绘画的模型也更加复杂。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开发AI文字工具或许更有意义,可以快速实现投资回报,而AI图像生成工具则需要更庞大的模型和算法速度支撑,投资成本更高,所以其发展会相对滞后。就目前观察而言,ChatGPT的出现有助于推进AI艺术的开发进程,但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中玉:从ChatGPT反思艺术作品文化样式的生成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刘中玉

《形象史学》主编

正如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所说,创作的终点不是作品,而是另一个主体。从对于一些传世艺术作品和相关艺术理论的检索来看,ChatGPT能够从风格、形式、流派、审美等层面对作品进行梳理,并能够对相关视觉理论的前沿动态加以相对全面的汇集,但就结果本身而言,仍只是对已有研究实践成果和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概括,尚未触及文化作品意义生成过程的探讨。

在某种程度上,ChatGPT虽然被赋予或者被期待成“文化生产者”的形象,并在事实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和媒介,有了“自主性”完成作品的潜能,但因其尚无法赋予作品生命形式和新价值生成的意义,所以并不能被认可为新文化形式的创造。换言之,ChatGPT尚不具有生产新的文化样式的功能。对于深入把握作品的内在结构以及由作品体现的生命历程性分析这种精神层面的生产,仍需要作为文化生产主体的“人”来完成。

不过,我们在对ChatGPT进行多学科大讨论的同时,人工智能也正在通过不断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应用实践来检验自己,虽然目前仍处于外在形式和外在结构上参与的阶段,但它是否会在人类的不断需求和启发下,掌握更多使用者的思想、情感数据,从而在求解、答解的过程中把人类的情感趣向、精神层次和创造需求进行统合,并加以逻辑性、科学性的整理,构建起感性实践的主体性知觉和意识,恐怕是一个值得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

从艺术作品创作和艺术史研究的立场而言,ChatGPT作为一种“新发明”,一旦具有了形式反思和新样式创作的可能,其对艺术语言的运用将从机械性生产过渡到建构性生产的层面,并在应用层面从单纯个别性发展为相对普遍性。

一山:AI生成艺术是广义的观念艺术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一山

四川省雕塑学会顾问

AI生成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以往水墨画、油画、水彩画、数字画等创作方式都需要大量的手工介入。数字绘画出现后,绘画艺术开始向无纸/布化和颜色终身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笔刷和颜色调整的各种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创作能力和效率,甚至产生了独特的数字艺术语言。AI创作则解放了艺术家的双手,作为辅助工具与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共同完成创作。同时,它超强的学习能力及偶发效果将为艺术家提供参考,拓展了艺术家的思路创意,提升了工作效率。现阶段它为其他艺术门类提供服务和参考,也可以独立创作。AI进一步发展,例如生成动画,生成建模的出现,它将对动画艺术以及雕塑艺术带来极大的提升。随着高智能技术的出现,AI生成艺术或将成为独立的艺术新门类,进入到艺术主体之中。

AI绘画通过关键词可以捕捉人类的部分情感,同时具有手工合成性,在捕捉合成的过程中传递情感,展现绘画性。AI生成的作品也是对作品本身绘画性的检验。艺术家将关键词输入AI,这些关键词包含了创作者的艺术思想、构思、创意,AI对这些关键词中的情感进行捕捉,基于数据库,将捕捉到的信息合成为作品,表达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创意,从而体现绘画性。从AI创作实践来看,现阶段AI数据库并不完整,合成技术尚未成熟,存在误读误差的问题。因此,它依然是集成创新,没有形成原始创新,我们期待AI技术进一步发展。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一山《幻花皓熊》AI绘画 尺寸可变 2023年

AI艺术是一个“广义”的观念艺术。抽象绘画、艺术装置、行为艺术这些观念艺术源自于西方,它以问题为导向,批判为武器,创作过程依赖手工介入,属于工业时代革新的产物。AI生成艺术产生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手工不再介入创作,广义上的观念艺术追求对真善美的表达,色彩更加鲜亮明快;同时,AI作为思想艺术,绘画实操技术不再作为门槛,扩大了艺术的受众群体,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是一种通过调动人类思想进行创作的“观念”性活动。

AI生成艺术是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场变革,推动了艺术本体的移位:形式上的门槛降低,内容思想上的要求变高。AI艺术在观念表达上更为广泛、层次更高,实际上是思想的艺术、智慧的艺术、创意的艺术。但是,每一个时代产生的艺术门类都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AI推动和丰富了这个艺术宝库,未来它将以独立的艺术生态和门类与其他艺术主体共生共存,使艺术更加多元化。

不同时代产生的艺术形式不同,工具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艺术发展经历了古今融合时代(艺术1.0)、东西方融合时代(艺术2.0),现在我们步入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时代(艺术3.0)。随着新的艺术门类的出现,各艺术门类的兴趣观众群体和从事各艺术门类的职业群体在比例关系上都会发生变化。综合来看,我们应该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态和门类。

李心沫: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艺术”的时代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李心沫

艺术家、吉利学院教授

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强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由约翰·罗杰斯·希尔勒提出的,它被设定为能推理和解决问题,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可以独立思考,甚至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曾说:“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做了人能做的所有智能工作,那人还能做什么?

人开始制造机器是为了代替繁重和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这个目的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已经实现,人们逐步解放了身体,进入脑力劳动的时代。现在,我们正在进入另一个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是脑力劳动被替代的时代,甚至人类引以为自豪的艺术创造也受到挑战。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李心沫《白日梦境:再生系列》2021年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ChatGPT是基于深度语言学习而创建的,更多是用语言的方式而非视觉的形式与人交流。从艺术的角度,它也会提供创作的可能性和新途径,其实,有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在思考运用它进行创作。如果说在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要属建立在视觉深度学习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这个方向也一直在推进,并且已经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视觉人工智能,相信很快会出现更具颠覆性的模型。人工智能艺术早已开始,并将继续。有些艺术家用已经开发的人工智能创作;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里出现机器人以及操控机器人;有的艺术家在写程序,用自己写的程序进行创作;甚至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接成为画家,举办画展,销售作品……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方向,即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艺术与创作的定义模式。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艺术的时代,甚至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人”。人一直以来作为认识的主体存在于世,拥有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情绪情感以及创造力,这是人自以为区别于其他生物且高于其他物种的最重要特征。但是很明显,人类的这些特性正在受到挑战,人工智能正是依照人的这些特性来制造的,并且在朝向超越人类智慧的路上狂奔。可想而知,在不远的将来,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是颠覆性的。在未来,人真的很有可能变成“无用”的人。

人已如此,何谈艺术?目前,我们说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的思维,但是没有情感,可是你敢确定有一天机器人不会具有人类的情感吗?现在机器人就可以写程序代码,那么在未来由更智慧的机器人书写的代码、创建的模型,是否会超越人类的理解范畴,成为超级智能而脱离人类的掌控?没有答案,因为一切皆有可能。就像艺术本身一样,艺术的未来也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李宇:开创“模型”主导的内容生成时代

众家谈AI生成艺术: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

李宇

中科金财创新业务群咨询总监、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区块链和元宇宙发展报告蓝皮书》编委

工智能的发展经历过多次春天和寒冬。ChatGPT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技术“量变”引发“质变”的代表,是大模型、大训练数据和大算力达到新高度的一个标志,它的成功不仅是新一代聊天机器人的突破,也将点燃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变革。

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核心技术是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是GPT-3.5架构,目前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别。未来GPT-4.0、GPT-4.5架构的参数可能达到100万亿规模,意味着它达到与人类大脑神经触点规模的同等水平。

ChatGPT具有敢于质疑、连续多轮对话、主动承认错误、承认无知、具备对用户意图的理解能力等特征,极大地提升了对话交互模式下的用户体验。但它并非完美,如中文形式的问答,缺乏实时网络搜索能力等,因此,ChatGPT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

国内市场虽然缺乏0到1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但擅长1到2的ChatGPT场景的落地。如教育领域、客服领域、电商领域、工业领域、医疗领域等。典型包括“科大讯飞因材施教方案赋能智慧教育”“中科金财智能数字人大脑,赋能金融领域智能客服”“百度AI开放平台,赋能电商合规性体检智能化转型”“万兴爱画软件,AIGC助力创意图像生成”等。

ChatGPT底层架构、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将对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社会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开创“模型”主导的内容生成时代,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与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ChatGPT不可枯竭的创造资源和能力,为元宇宙、创作领域带来了深层次改变,催生了全新的产业体系和商业形态。

艺术界对ChatGPT有纠结,也有顾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能替代创作伟大艺术所需要的创造力和灵感,因为在这方面它是有局限性的。但也不可否认,它将会给艺术界从策划、创作、落地带来深层次的改变,如协助写作、推动创意落地、辅助信息搜集和快速实现资讯生成等。我们应该积极拥抱ChatGPT等新技术,赋能文艺界发展,通过传统文化与新技术融合,推动新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文化传播模式的发展,打造自信繁荣的中国文化。(来源:艺术市场杂志编辑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