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承上启下,守正创新,面向未来——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眼中的荣宝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1-09 09:51:52
听新闻

  我从小就知道荣宝斋,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书画的坐标,是大家很向往的地方,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和荣宝斋最早的接触,是年轻的时候来荣宝斋买文房用品。只要到北京,就会到荣宝斋转一转。那时候在我的印象中,买书画方面的东西,第一想到的就是荣宝斋。荣宝斋的文房用品很齐全,而且好用。

  一家小小的南纸店,为何有如此的魅力乃至享誉海外也是我一直非常好奇的。回想小的时候,我对齐白石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画报,当时作品集非常少,接触大师的范围也非常窄。但来到荣宝斋,可以看到大量的白石老人等名家的精品力作。很自然,齐白石这样的“人民艺术家”和荣宝斋在我的脑海里是关联在一起的。那时候,我对荣宝斋的判断和向往实际上是来自于此,我会觉得荣宝斋是个承载大师的地方。350年,一代代荣宝斋人始终秉持“以文会友”的优良传统,与书画家结下深厚的情谊,这里记载了无数书画大家的足迹,足以让人去回忆、去寻觅、去感叹。

  荣宝斋一方面倡导走精品路线,做推崇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代表,同时又代表人民的立场和需求,代表文艺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荣宝斋,在普及百姓文化需求方面同样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新时代的荣宝斋,始终与党和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连在一起,与时代并行,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是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命运同步的。它既起到文化引领作用,又起到了一个美育普及的作用。文人墨客乃至老百姓都经常光顾荣宝斋,他们唯一的目的是来欣赏美,是来接受美的滋养,这就是我理解的荣宝斋魅力。

承上启下,守正创新,面向未来——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眼中的荣宝斋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书法实践者,我曾多次得到荣宝斋的帮助,在展览、出版、讲座、木版水印、装裱等方面与荣宝斋均有多次合作,这也为我增添了不少的荣誉。在多次交往接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8年11月,为延续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个人展览,我在荣宝斋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共展出了几十张作品。为此,荣宝斋专门策划了一个与300多位书法爱好者面对面的见面交流会,现场之氛围、观众之热情令我难忘。当天展览现场,还同时举办了我的个人作品集以及捐赠给荣宝斋我书写的《心经》木版水印的签售活动,更是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是荣宝斋两项重要的传承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借助中华传统技艺传播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受益,借此真心感谢荣宝斋。将一个小型的展览活动办得如此丰富,足见荣宝斋的用心和魅力,让我印象很深,终生难忘。

  另外,2006年,那是16年前了,我在中国美术馆办展的一本作品集是在荣宝斋出版的,这也是我在荣宝斋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集,当年就荣获“最美图书奖”“最美设计奖”两项殊荣。虽然我也参与了图书的设计,但这也与编辑团队的辛勤付出分不开,让我对荣宝斋的专业和为书画家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在与荣宝斋的多次交往中我也深刻地理解了“书画家之家”的真正内涵。新时期的荣宝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业务也在不断地丰富,既保留了优质传统业务,又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进一步拓展。当下,荣宝斋的定位既是承上启下,又是守正出新,更是面向未来。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就是靠汉字记载下来。书法作为中国人审美的发源,也应该成为中华儿女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毛笔书写回顾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感受中国祖先的精神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开幕式上讲“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新时代赋予荣宝斋人更加神圣的使命、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荣宝斋350岁生日之际,我祝荣宝斋在承上启下、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扬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风帆,共同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孙晓云)(来源:荣宝斋)

  书法家简介

承上启下,守正创新,面向未来——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眼中的荣宝斋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