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让艺术融入生活,“一馆两区”打造湾区艺术殿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4-27 09:41:35
听新闻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落成的意义,从系列大展的主题便可见一斑——新时代,新跨越。开馆前夕,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白鹅潭馆区为广东美术馆未来更全面更细致地从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以及惠民服务方面作出系统性的安排,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01

白鹅潭与二沙岛馆区错位发展

记者:艺术中心落成开馆后,广东美术馆对白鹅潭和二沙岛两大馆区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王绍强:艺术中心的落成开馆为广东美术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广东美术馆将形成“一馆两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白鹅潭馆区建设落成前,二沙岛馆区至今已经运行27年了。它肩负起了广东美术过去一段时间发展的历史重任,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事件,是有着近30年历史的、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珍贵历史建筑。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让艺术融入生活,“一馆两区”打造湾区艺术殿堂

因此,我们计划在白鹅潭馆区落成后,对二沙岛馆区进行提升修缮,进一步加固馆室安全。未来修复完成后,二沙岛馆区将重点展示20世纪以来广东乃至中国美术的精品,重点对20世纪以来近现代广东美术进行研究,构建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该馆区注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地区艺术品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广东美术、文博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白鹅潭馆区主要面向国际大展,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研究,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努力建成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当代美术场馆。

未来,包括全国美展、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等重要的大型国际性展览都会落在白鹅潭馆区。

02

广东迄今规模最大的系列展亮相

记者:新馆区开放之际,广东美术馆将推出八大展览。作为总策划,请您谈谈此次策展的初衷及思路。

王绍强:这次我们特别策划推出的“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共有中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展出,也堪称我们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美术展览。我们非常希望广大市民可以到白鹅潭馆区,一睹这一文化盛事。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让艺术融入生活,“一馆两区”打造湾区艺术殿堂

这八大展览,一方面反映广东美术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也特别反映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展主题性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还将展出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馆藏的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反映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连接世界”的文化定位。

目前,广东美术馆已拥有藏品4万余件(套)。开馆后,我们将以专题展出的形式,逐步地、持续性地把我们的馆藏作品、广东重要的中青年艺术家展示出来,让广大观众看到我们藏品活化的成果,也让美术家、艺术家能够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我们这个重要的艺术殿堂,分享给更多观众。期待大家对白鹅潭馆区的持续关注。

03

借文创载体提供高品质文化大餐

记者:作为三馆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场馆,除精品展览外,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如何通过艺术普及活动为公众服务?在服务区域设置上有何亮点?

王绍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广东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接下来,我们还将认真研究,推出一系列重要展览以及公共文化项目,为市民推出一系列讲座、导览、艺术课以及公共课堂,提供多方位的公共教育,带来一系列文化大餐。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让艺术融入生活,“一馆两区”打造湾区艺术殿堂

除展览区域外,目前馆内已设置一楼文创空间244平方米,咖啡区110平方米。广东美术馆基于本馆展览、研究、收藏等丰厚成果与艺术资源开展文创工作,努力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多维度链接。

从文化艺术事业到文化创意产业,广东美术馆一方面借助文创这一载体,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新思路、新路径,让文创传播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为社会带来更多艺术文化体验和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文创平台,增强馆际交流,集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文创事业的发展,全力构建“大文创、大文化”的现代化文化产业生态,增强中国文化事业新活力。

(来源:南方+)


艺术家简介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让艺术融入生活,“一馆两区”打造湾区艺术殿堂

王绍强,号后山,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文博研究员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王绍强专注于东方哲学思想与自然观的深入研究,关注中华传统文脉的当代转换,不断在观念与方法论层面寻找突破。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生态的观察,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介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对中国水墨、纸本材料的尊重与谙熟让他将个体情怀投入艺术创作,从而形成独到的视觉逻辑、当代视野及艺术纬度。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亚洲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及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