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2-29 10:36:08
听新闻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主办单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单位:广州画院

展览策划:陈伟安

展览执行:罗奇、宋陆京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3日-2023年1月23日

展览地点:广州画院美术馆(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66号一楼)

参展艺术家(排名按年龄顺序):广州画院名誉院长:陈永锵、张绍城、方土、郑阿湃广州画院资深画家:赵瑞樁、熊德琴、赖征云、胡南开、沈文江、李醒韬、苏华、陈永康、黄堃源、连登、梁照堂、周国城、徐兆前、吴瑾、孙戈、苏小华、叶献民、何坚宁、陈一峰、孙洛广州画院在职画家:潘小明、薛军、涂国喜、张足春、宋陆京、赵红雨、廖剑华、罗寒蕾、陈辉荣、罗奇、吴洁聪、赵健行、周丽萱、冯苗、陈祖林、段远文、林于思、陈川、王卓、张西、卢诗韵、黄德华、孙秋子、刘晟、罗玉鑫、许隽协、李柳燕、崔弥莱、李夏夏青苗画家:张峻侨、谢应云、黄斌斌、黎立益、孙广熙、朱跃伟、孙慈、方知钧、林庚荣、苏明裕、姚才政、黄伟超、王晟、张绚梓、张驰、徐泓鑫、卜英广、陈银其、程尧、申畅、王楠沂、魏瑞

「院长说」

用强大的语言来诉说和表达我们伟大的时代

问:您作为广州画院第四任院长,现在调任到中国国家画院,您认为两所画院之间有何异同?

方土:国家画院和广州画院都先后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以学术立院,但发展层面却大有不同,国家画院是国家层面,而广州画院是地方层面的。国家画院是一个成熟的能人聚集地,汇聚了东南西北各个地域成就卓越的领军人物。与国家画院相比,广州画院更为显著的是它的活力。广州画院在每一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实干的。广州画院建院初期,就是由一批实力非凡的年轻画家包括在广州市委美术创作组的基础上,加上广州美院研究生刚毕业的陈永锵、阳云及广州军区转业的雷坦等画家组成了画院的格局,至今已走过四十年光景,现在这样“打天下”的活力依旧保持着。我担任院长时也尤其注重这一点,在任时先后调入了多名年青有为的画家,并发起了“青苗计划”,使画院形成一个新老搭配、交替有序的良好格局。在2019年我离任院长时,人才的挮队搭配是60年代有七名,70年代有八名,80年代有九名,并从编办争取到编制从45人扩充50人。可以说,国家画院与广州画院之间,一个是学术标杆,一个是学术先锋,两者的状态是有所区别的。在发展上,国家画院还承担着教学的职能,这一项教学也形成了国家画院的一大品牌。而近些年,因为有了青苗计划,并得到国家画院和广州美院的大力支持,广州画院在培育新人和面向社会上也做了相应的拓展,虽与国家画院的教学不同,却是独属于广州画院的活力体现。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方土 人类的朋友 纸本设色 180cm×170cm 2004年

问:作为“青苗计划”的召集人,能谈谈是在什么机缘下启动该计划的呢?现今青苗计划依旧在推行,您对“青苗计划”有什么新的期待?有那些值得分享和推广的经验?

方土:几乎每个画家对成长的历程都有着深刻的感受。“画画”这碗饭,如果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机遇,走着走着优秀人才就散了。90年代初,各院校扩招,我们都感叹美术的队伍强大了,一股新的力量即将产生,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却发现后面的“追兵”跟不上来。此时我开始疑惑,这些年轻人哪里去了?2012年广州画院三十周年展,我在与广州美院领导交流时有共鸣,大家都感慨年轻人缺少凝聚力,比较分散,而且优秀人才干什么都行,许多人为生计而改行,艺术梦想不得不向现实屈服。画画行业最大缺点就是耕耘季节太长,收获季节来得太晚,这对于绘画毕业生而言更是难熬。高才生纷纷选择报考设计类专业,目的在于毕业后好找工作,能及时赚到钱,这也是构成美术队伍优秀人才出现断层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有的画院成立了青年画院(均不占编制),算是凝聚了人才,但体块不够大。对于现在美术生态来说,需要一个更大平台。于是我想到了要搭建一个培养青年美术人才的“青苗计划”。恰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来穗,此事不但得到他的高度赞赏,而且明确表示国家画院大力支持、挂名参与。就这样,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三家联合主办的“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于2012年正式启动,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青苗计划”让一群优秀人才感受到艺术的路其实是畅通的,他们可以坚持初衷去实现人生的艺术梦想。十年光景很快过去,三年为一期的培育计划,采取以专家授课、走访名家等方式实施推进,今年第四期学员录取工作已完成。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青苗计划”由小到大,至今培育的学员已有400多位。从历届青苗们取得的成绩看,“青苗计划”的影响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本省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推动与发展来说是深远的,我为此感到无比的欣慰。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方土 吴哥的微笑 纸本设色 220cm×145cm 2020年

问: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节奏已经不适合中国画的创作,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方土:中国画如果固定在某个模式或某个审美范畴里,跟这个时代不同步了,那确实是“穷途末路”了。但中国画的发展一直是动态的“与时俱进”,每个时期都会留下一批代表作,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很大的时代特征。因此,中国画并不存在过时这一说。如同现在看到的电影画面,以前的镜头比较简单,有了电脑、互联网技术后,镜头变得丰富多了,但它并不能以此否定以前电影的经典性。现在是多元并存时代,时代的强音各不相同,处处依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新气象,辈人辈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的创作风貌如流行歌曲不断的变化着,这是一种正能量的现象,我十分认同也积极参与其中。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方土《张家界写生》之一纸本水墨设色2020年作

问:近些年陆续出现了取消画院机制的相关言论,面对这样的说法,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下,您认为继续保留画院的意义在于什么?画院这一机制有着怎样的社会价值?

方土:过去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但从体制自信、文化自信的角度看,这已经不算问题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之间已然是共通的存在状态。十年前倡导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不是目的,赚钱才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家人心惶惶,一门心思奔着“钱”而去,作为一个学术单位,恐怕也难以幸免。庆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认识到这一点,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既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都找到了新时代的归属。

艺术创作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需要社会与政策的竭力支持,它产生效应与影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细细耕耘。也许最后有所成的只是少部分人,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这最后的结果,而是艺术创作者们拼搏的过程,并给予他们一个可靠、稳定的环境。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要下蛋了,主人认为需要给它腾个好地儿,于是多次的折腾,反而导致了蛋下不来。其实母鸡下蛋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环境罢了。艺术创作也是这样,艺术家如若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怎么谈创作?没能安静地进行思考,又如何能用强大的语言来诉说和表达我们伟大的时代?有目共睹的是新时代美术正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大家对画院运作机制表示绝对的自信,倘若人才辈出,经典名作不断涌现,那画院的存或留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方土《山川通灵》纸本水墨设色纵50厘米横50厘米2013年作

问:广州画院建院四十周年之际,能请您谈谈对广州画院未来的期待吗?

方土:我希望广州画院能够紧跟时代的脉搏,保持原来的创作活力,广州画院是聚集人才也是输出人才的单位,许多画家被发现引进,后又被推荐到省乃至国家艺术单位,我就是这样被国家人才引进的。期待未来广州画院能够一直保持着这种发展态势。此外,更期待“青苗计划”如大手握小手,代代相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大家给予更强更有力的支持。(方土)

(来源:广州画院)

画家简介

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名誉院长方土:保持创作活力,用强大的语言诉说和表达伟大的时代

方土,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召集人。荣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擅长大写意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及实验水墨。主要作品入选八、九、十、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出版个人专集二十余册。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