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29 09:25:21
听新闻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

“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展览品牌创立至今,已历经十年九届。在不断的打磨、研究、调整与创新中,“青未了”展览品牌日趋成熟,每一届“青未了”都打下了专属于自己的特别烙印,标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美术毕业生的求索之路,成长为山东美术馆一年一度的暑期档经典展览品牌。

尽管第九届“青未了”已经撤展,但我们仍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走进未了的“青世界”。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

本届展览与往届相比仍然具有显著的形式技法与题材风格多样性特征,中国传统艺术理念渗透丰富的中国画一如既往成为展览的重头戏,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风景写意工笔还是墨花墨禽、当代水墨,贯通古今取材宽广注重传统文化再创造,将传统国画笔墨技法更加贴近生活,回归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与时俱进发挥出新时代传统中国画的无穷魅力。青年美术作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例如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候伟的中国画作品《时代新风》(图1)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将传统绘画进行创造性转换,建构出个性鲜明的笔墨景观和风格特色,展现了美术学院蓬勃发展、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新气象。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候伟《时代新风》国画

聚焦青年艺术家们蓬勃的艺术追求和对艺术语言的不懈探索,青年美术作品无疑是其创作审美观的物化呈现,研究其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难可看出独特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审美思维,不可否认青年的生活阅历个人经验有限,在但有限的四年艺术教育熏陶下能够形成一定程度颇具特色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识。尤其是省内两所专业艺术院校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艺术教育理念并聘请国内外知名美术设计专家教授学者,理论结合实践以先进的艺术审美教育和产教融合等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方式给予青年从审美观到艺术修养、艺术能力、艺术创新等维度的美育教育。青年美术审美观决定了艺术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的审美观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作品,高等院校开设美术设计类专业首要任务就是审美观培养。

一、“趣味”审美观

作品展凝聚了省内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心血,不论是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中国画还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各类艺术设计作品,亦或是空间质感十足的油画壁画雕塑等,其艺术特色鲜明审美价值观正向且画功精湛,毕业生们审美的沉淀与升华颇有青年艺术家风范,更是体现山东作为美术设计人才大省的艺术风采,青年美术展览彰显齐鲁大地新时代的审美趣味新活力。

(一)奇趣美

古书记载,奇趣为“新之有道,异之有方”,从艺术发展论探索其雅俗共赏的工艺趣味思想值得推敲。本届“青未了”显著地将青年大学生美术创作审美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其“趣味”审美理念是不变的原动力,所谓奇趣美其实就是新颖和趣味,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创新思维。“青未了”美术展览历经多届鼓励毕业生作品追求艺术创新性,无论从艺术语言运用还是题材元素选取,只有适应时代推陈出新才能使得艺术作品屹立不倒。

山东高校格外重视青年美育教育,在儒学文化渗透美术设计中格外强调创新性价值。创新设计在古代造物思想中就有提及,《闲情偶寄》中关于园林艺术的造物审美体现出原创性乃至于创新力的表现,追求新奇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传达,一榱一桷皆是新意,的确“不喜雷同,好为矫异”是古代的审美创新思维的先河,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时代的造物设计危亡和审美潮流落魄的一剂良方。青年美术审美观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创新原则,从中国画、油画、产品设计等创作中体现出异于往常的新技法和新构图选材等。山东高校青年创作者秉持青年特有的标新立异,继承古法传统技艺的同时创新性将现代元素融入中国画,临沂大学韩雨婷工笔画《左.右》(图2)两名女生一左一右穿搭迥异,左为时代年轻化潮流针织帽、滑板、皮靴、中长裙现代元素,右为传统紫色花卉纹饰长裙,搭配工笔画细腻笔触下的行李箱,古今服饰文化交融碰撞毫无违和感,仿佛跨越千年交相辉映谱写传统中国画美好画卷。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韩雨婷《左.右》工笔画

创新在当今社会不仅仅在设计领域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任何如机械、管理、营销等都依赖于新奇的价值传达以此推动新时代成果转化与新兴领域开辟从而突破技术瓶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通的起亚品牌可拓展电动皮卡设计(图3)是为城市生活压力大、就业多样化发展的95后年轻人设计、帮助其返乡创业的概念电动皮卡,外观、结构、细节构造都是技术美学的进步和青年审美观的革新。创新技术的美学层面其中之一就是奇趣,这里的审美趣味建立于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视野,当然这种新奇之美不可能是劳民伤财的,墨子的节用观和适用性价值呈现已经表明设计美学不能建立于劳民伤财的奢侈,金钱的堆砌使得创新奇趣失去本有价值。的确可以说为了避免空洞乏味的形式主义创新,格外强调基于现实主义和时代潮流的个性化独出心裁的设计创造,这种审美思想就好似当今传统设计的二次创造即创新型再创造,不再拘泥于古老的刻板形式。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张通《起亚品牌可拓展电动皮卡设计》工业设计

(二)工艺雅趣美

所谓雅趣即高雅的趣味,可以理解为唯美化和诗意化,雅与俗的趣味融合。一方面是文艺作品呈现的一种方式,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碰撞。山东高校近年来开设大量高雅文化类课程,尤其是美术学院将传统文化与艺术美学作为必修课程以此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雅趣一直以来就是美术家创作的审美追求,古朴与追求大雅才是审美的主流思想,无论从雅致的中国画审美还是产品包装设计,亦或是西方油画美学殊途同归,古朴大雅的极致审美萦绕于文化审美沃土之中。美学意蕴逃离不了传统美学的雅致美,渗透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果实。青年美术设计创作审美观可以兼具实用、注重整体性、强调中和美,但其蕴含的雅致美是深入人心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反对繁杂的华丽也与追求雅趣之美并不矛盾,古代梅窗、活檐、假山等审美成果都是雅趣没得体现,雅趣的雅致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美和纯朴简约之美,还体现出个人审美的角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李平平的油画作品《温柔藏在时光里》(图4)以一曲清新质朴的少女花卉等元素构建了雅致的生活画面,在技法的考验和艺术追求的平衡下坚持雅趣的生活审美观,无疑是现今时代的青年审美清流。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李平平《温柔藏在时光里》油画

(三)工艺意趣美

工艺审美的趣味思想体现在挖掘生活中的自然意蕴,以及主体的主观情感与哲理化艺术化的审美趣味,传达出“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的境界。意境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是情与理、意和境等元素的辩证统一,这种意趣实质上就是在有限的实景中探索领悟到无限的美学思想盛宴。齐白石的虾手法精湛,不仅仅局限于生动形象的外形勾勒,更重要的是其内在意蕴,传统的中国画亦是如此,甚至西方电影也逐渐采用虚实结合营造意境美来诠释电影美学,作为文人雅士在建筑设计、中国画、园林艺术、生活美学等领域都特意营造了朦胧的意境之美,虚虚实实的意蕴让古朴雅致的青年审美观焕发出更顽强的生命力,也许一时难以理解,但这种意蕴终归是大雅的且值得推崇的。

此次展览山东艺术学院王煜棕的《大岳云起》置身于画卷之中可观察万千景色,借景美学审美,置身于景观之中可观察万千景色,扇面窗的设计将人的视野照射于大自然最质朴纯真的画卷,谱写出观者的意趣美学盛宴,东方美学诗情画意的精髓尽收眼底。李渔的工艺审美法则强调造物的趣味性和典雅的意境相结合,雅趣的意境裹挟着虚和实,例如假景配真鸟营造虚虚实实的国画东方美学意味,令人惊叹拍手称好。不管置身于何时何地,青年美术创作者意趣审美观总是情景融合,浑然一体。

二、生活与哲学介入审美观

(一)哲学理念审美观

生活哲学对中国画有一定指导价值,它为确立言、象、意三者递进、互动的关系,进而为奠定意象在美学中的中心地位并最终为意境说的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山东高校美术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认知它独特的审美情趣及表现手法,内化“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形神兼具”等传统艺术精神的内在涵义。荆浩在其《笔法记》较早提出“删拨大要”审美观,青年美术创作如何在杂乱的客观事物与世界中选取合适的表达对象,古代哲学观启发人们根据“意”主动选择能描绘的客观物象,所谓“道”即源于道家学说的天道人道,人道服从于天道即天人合一。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说断言艺术创作是对世界客观事物的模仿,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并不是照搬复制,不以形为审美标准而是以世界万物的自然之“道”为审美标准,也可以说是“大象无形”的宇宙秩序,更是意蕴的把握和意象的物态化呈现。

纵观此次美展,青年创作对于写实物象等妙用“以形写神”,在有限的形态勾勒下蕴含了无限的“象外之旨”,其寄情于具体事物却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传达出青年创作审美观的“删拨大要”以及对生命本质和自我价值与思考的审美呈现。道家哲学思想和其哲学审美观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秩序美学层面中国画黑墨白底给予世间万物永恒的秩序和规律。“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审美原则,纯粹思考上的传统哲学植根于生活的本质且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每个青年美术家的意识之中。

(二)生活与艺术辩证审美

生活和艺术二者如何把握住一个平衡点成为了崭新的论题。当代设计学与美学研究难以脱离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博弈,美术与设计不能凌驾于生活之中,这种失衡的存在难以诠释其美学价值。脱离人的艺术是贫乏的,这种设计与审美是单调乏味脱离实际且是难以支撑的。

事实上的确可以从生活艺术审美化诠释实际关系,阻止乌托邦那种虚幻的理想境界诞生。不可否认从古今中外艺术家、美学家及其优秀创作作品中汲取内在的审美思想给了艺术与生活一个完美的答案,个人审美与生活息息相关,就像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也离不开生活一样,因此生活成为青年艺术家审美思想的归宿和情感价值的寄托。

三、审美观价值重构

(一)打破中西审美壁垒

中西审美文化各有千秋,青年近些年受到大量西方审美思潮影响,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彰显出不同风格的美学呈现,渗透着不同文化氛围下的艺术哲思与艺术理念,从而使得中国画形成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一整套颇具个人与时代的创作风格与规律,即较为完备的美学层面到技法层面的平衡系统。艺术发展论启示青年艺术家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技艺和主流审美,兼收并蓄外来优秀艺术文化从而更好地发展本民族艺术。西方崇尚的“数”为前提,强调各个部分的对立和绝对性,著名的“黄金分割率”以及形式和谐美的确就是中国画从而逐渐出现了写实具象。

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关系到中国画的未来走向,如何确立继承传统、续接文脉地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任何地方的文化艺术都有自己的审美特征,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充分体现其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个人审美观与时代赋予的审美观无论是虚与实、冷与暖、明与暗,从本届美展不难看出我们其实不需要担心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画、产品设计、工业设计、雕塑等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超越国界的“世界语”。

(二)时代价值观的重构

自觉地革新时代理念与审美观刻不容缓,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题”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审美内涵,即从青年个性审美、时代元素重构而转为从思想到创作的审美表达需求,表现出山东高校青年特有的新时代美术设计创作精神。在面对新时代美术展览主旋律渲染下,坚守核心价值观且兼具艺术创新是对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核心价值观需要相适配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即便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手法,随着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也需拓展其审美内涵,这是时代性和当代性的体现,也是艺术创作的自觉性。

主题性时代美术的创作思想一定程度上是时代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代表青年审美趋向和普遍价值认同。不可否认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文化叙事和当代审美上的重要转向,呈现出新时代赋予青年美学创作的使命担当。娱乐性和观赏性不再是青年美术展的首要要义,核心价值理念介入审美观让观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教育与感染。以图像、立体、三维动画等美术设计形式呈现的美术作品因其传播特性似乎也成为当今青年审美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审美呈现不是政治化产物也不是市场性产物,而是要在时代和青年审美教育同向而行,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立场鲜明,其创作风格趋向传统主旋律与创新发展相融合,运用数字新媒体技术拓宽传统美术设计发展传承新渠道。

四、结语

青年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形成离不开高等院校审美教育的普及实施,不论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或者是以情感人,青年大学生美展总是以一种沉浸式的模式引领青年审美观变革,在鉴赏其美术设计作品的艺术造诣、理念意趣和审美理想的同时内化于心,为一批又一批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给予美学精神和审美观念的熏陶与启发。

本届“青未了”美术展览涌现出众多山东高校青年毕业生的优秀作品,传达时代青年创作审美观意义重大,一方面给大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进而鞭策山东高校美术设计教育更加注重青年审美观熏陶与培养,使得业界专家学者更好地针对此次美展提供置办方案与策略,如有关其作品审美价值界定、青年个性表达、高校美展策划方向等,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作品和审美价值能够在艺术和时代中平衡且意蕴深厚经得起业界专家推敲似乎越来越成为美术设计作品的审美新标准。此外关于“青未了”展览如何突出齐鲁艺术文化特色,优化展览布局年轻化,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提升作者与受众互动性,增加新媒体装置交互艺术作品等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文/周祯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来源:山东美术馆)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