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大自然敬畏虔诚的心态,认真并且带着问题的现场观看、思考和现场表达的研究型的山水画写生,这是60多年前李可染先生的写生思维和写生方式,他倡导应该从“对景写生”进入到“对景创作”,“从写生进入创作需要突破,这是一个很大的难关。”“如果只是画一个符号,名曰写生,实质上还是脱离生活,画出来的还是自己原来的面貌。”李可染先生就是从创作型写生入手,开启了一扇解决当时中国山水画陈陈相因、文人画风不能表现现实生活问题的大门,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带动并且推动了新中国山水画的改良和发展。
创作型山水画写生,是在写生过程中研究和解决问题、表达现实感受、参悟传统笔墨生机、生发新的艺术语言、创造独特审美意境、完成作品创作的全因素全过程,这是山水画写生意义的最大化。当今中国山水画写生的问题,与50年代面对的问题有所不同,现在是大家都热衷写生,看似热闹喧沛,但多是游山逛水借景戏墨类型和收集素材式的写生,在学术上有建树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太少,总体上浮躁、暮气、没想法,问题挺多,今天重提李可染先生的创作型山水画写生,我认为极具意义。
创作型山水画写生的写生观更有利于学习掌握和变通传统技法,结合临摹中遇到的问题来写生,或结合写生中遇到的问题来临摹,或一边临摹一边写生,掌握传统技法的效果会更好。对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山水画家可以更好的变通处理传统技法理念与现实表达,“熟能生巧”一直是画家既要达成又要摆脱的问题,有抱负的画家不会满足仅仅重复古人或老师的技法,继承传统的同时所思所想的必然是超越传统。在创作型山水画写生中,印证古人从大自然中提练的笔墨技法和理念,同时,从写出鲜活对象的“生”中化解笔墨语言的程式化和积习,要找到大自然的生动,同时也找到笔墨的生动,还要写出笔墨的“气韵生动”,这样的以古为师、以自然为师,才是真正的师造化。
创作型山水画写生要写出写生对象的“生”,写出写生对象的“造化本真”,写出生动感受,这里的“生”是基于“阅读风景”后的主观和鲜活感受。但这个“生”一旦把握不好又会流于再现,掉进“真实”的泥沼,这不是中国画的长项,也没有意义。这就又关乎到了画面艺术语言、艺术形式生动的问题。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世界,会迫使你重新认识笔墨与表现对象的关系、传统与个人艺术追求的关系,会逼迫你找到鲜活生动的笔墨和更富于表现力的形式构成。在这一过程中分解、取舍、打破、蜕变、综合、重构,由生到熟、熟而后生的过程,是渲泄情感、发现自我的最好途径,是实现传统与现实、古人与自我的最佳契合方式,这就是艺术创作状态。
创作型山水画写生还有一个境界就是生发与新创。写生的过程是一个吸取天地营养和汇聚自然造化的过程,面对陌生的对象,尤其是过去的经验和既有习惯不适用时,对象的“生”就成为新的挑战,带给我们的鲜活感受与陌生感,刺激我们的神经,促使我们放下经验去重新解读、即时修正,这个生发、变通的状态,是创造新艺术形式、新艺术语言的契机。所以,长期坚持创作型山水画写生的艺术家一定是不愿重复古人、不屑重复别人、也不甘重复自己的创新型艺术家。
从“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创作型山水画写生观对写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写生结合创作、写生即创作的方式,让写生更具有了学术质量。
当然,今天的山水画写生也不一定全要承担这么沉重的任务,但作为一种风气和导向,重提李可染先生的创作型山水画写生,重新领会其要旨,对提升我们今天的山水画写生整体水准,并且能够与其他画种进行学术意义上的对话,仍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谌宏微 锦江艺术空间)
画家简介
谌宏微,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学术委员。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美术与雕塑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省管专家,二级教授。受聘担任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师大美术学院、贵州民大美术学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硕导。其作品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七、九、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一、二、五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