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吉瑞森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博士生班,师从郭怡孮、张立辰教授。他在表现手法上重视捕捉描绘物象特质与生命的写生传统,忠于自己内在感觉的描摹,用笔善细而不亲纤弱,浓染而不觉媚艳,长笔勾勒而没有霸气粗态,轻盈描绘而没有俗韵嫩感,写实状物各尽精妙,用渍墨渍色渲染热带植物的阔叶和雨林的迷朦幽深,以及山石和竹根、树藤的点苔,其渍痕和特殊的肌理,既烘托和虚化了背景,又突出精勾细勒的绘画主体,丰富了花鸟画的造型语汇,感情与理智的高度协衡使得作品极富诗情画意。
《欲雨》
《醉芳菲》
吉瑞森打破了传统花鸟画内容单一和形式简洁的固有程式,摒弃明清以降传统国画常常显露混杂拼凑,构图疏落的缺憾以及背景和衬物之间缺少有机的互为联系的面貌,渗透着他对自然胜境形神的透彻见解。
《雨林三月》
《春风乍起》
《炮仗花》
他突破传统折枝花鸟的构图模式,“野、破、乱”的原生态植被经过“有意味”地组合与重构,布势满中求透,实中藏虚,利用画面形成空白及色彩的深浅、冷暖和景物虚实疏密的反差,使之成为画面中的“透气孔”,他的作品呈现出满而不闷,形密而气舒的韵致。
《雨后初晴》
《猫》
吉瑞森的绘画作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却充满现代感构成形式,具有较强的设计意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他崇尚塞尚式的形式主义对画面空间分割后重新塑造,对画面的整形等有意味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索。画家对色彩的处理已初步摆脱了传统的“随类赋彩”的直观再现方式,而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使色的铺陈成为诗化的语言。
《芳华》
《瓷玫瑰》
“以丘壑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不如画”笔墨的个性使得中国画呈现不同的体貌变化。岩岫巉绝,灌木藤蔓,峰峦秀起,鸟语花香……都是传统花鸟画中司空见惯的意象,而在吉瑞森笔下,状石务于雕透,绘树刷脉镂叶,如冰澌斧刃,强烈的笔墨个性,使得笔的迹象盖过著色的烘晕,突出的线条感让画面爽劲俊俏而不失温和的情调。
《鸢尾》
《荷》
正如吉瑞森所言,所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中国人从来没有把的艺术表现对象,当作外在的物质存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笔端显现的具体对象,当作精神领域中的物化显现。中国花鸟画的灵动,与西方油画中静物的死寂是有根本区别的,中国画是统摄文人精神的,在绘画中体现的一种文化总和。
《写意三角梅》
《牡丹》
《老鸭嘴》
对吉瑞森而言,无论是花鸟画中所蕴含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春秋”的意境,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哲理,都只是心中的一个梦想,是一种文化的不同显现方式,是一种内省的创作体验。
《石榴》
《清风颂》
中国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对笔墨的不断凝炼、玩味和把握,遣兴自娱的同时,陶冶性情。吉瑞森说:“花鸟画创作其实是我自我完善文化品格的途径。”
《鹤望兰线描》《鹤望兰意笔》
《线描红花西番莲》《写意红花西番莲》
艺术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需要投入生命和情感,吉瑞森的西双版纳写生近作所表现的不仅是对象本身,而是他的精神气格、学养、心境和人格理想,这些看不见的精神情性和“象外之意”,赋予他的作品一种清朗舒畅之美感,在百花争艳、万木葱茏的馨香中,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大自然无尽的幽梦和永恒的生命力。
双飞 240cm×125cm
紫藤 35cm×35cm
萱花 30cm×30cm
鸢尾 30cm×38cm
(来源:个人图书馆 menxue2020)
画家简介
吉瑞森,一九六三年生,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