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21 09:10:33
  毋庸置疑,出身于山东莱阳的孙博文(1938—2003),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遗珠”个案而走进当下艺术界的视野中的。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万古长空》361cmX143.5cm 2001年作

炽烈的光——孙博文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他

近年来关于孙博文中国画艺术的研究,几成学界关注热点之一。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美术家范迪安担任策展人。其后,该展于2021年6月6日—17日在山东美术馆继续展出。无论是展览的高规格,策展人的影响力,还是多场集中性的研讨会,多种报刊上的新闻报道及宣传,均将“孙博文”推至成为2020年至2021年一个不容忽视的美术“现象”。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天边云重似火烧》360cmX144cm 2001年作

毋庸置疑,出身于山东莱阳的孙博文(1938—2003),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遗珠”个案而走进当下艺术界的视野中的。事实上,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在去世后方才被人挖掘,为学界所重,进而成为一代名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最典型的莫过于黄秋园与李伯安两位艺术家。198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黄秋园遗作展,美术界反响热烈,甚而引起一段“黄秋园热”;199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李伯安遗作展,艺术家人物画中强烈的个性语言与视觉表现力,震撼了当时美术界,更有人将李伯安称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一座高峰。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烟云生万象》496cmX143cm 2001年作

而近年来孙博文在中国美术馆同样的“遗作展”与引起的相关讨论,也将其与黄、李二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发现重要美术家“遗珠”的线索。如果说黄秋园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艺术家接续传统,实现与古人对话的传统山水史诗,而李伯安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人物画《走出巴颜喀拉》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与悲悯力量的现实主义生命史诗,那么孙博文的水墨画则是一种既充满禅意,又彰显本体语言表现维度的色彩史诗。三人身上有着两个共同点:一是不求闻达,淡泊名利,对艺术有着极度的执著与追求,甚至达到狂热境地;二是风格面貌突出,有着显著的个性语言。这也是真正艺术家所能立足历史的重要前提。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丹山霁色明》361cmX143cm 2001年作

释文: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丹山霁色明,游盖飘青云。

笔者真正被孙博文画作所震撼,真切感受到艺术家画作的内在力量,是在2021年6月山东美术馆的艺术家展览上。不得不说,该展览带来的视觉震撼是双层的:一是巨大尺幅带来的震撼(包括讶异),二是画作上浓烈饱满的色彩所能给予观者眼球的最大限度的震撼。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挥笔御乾坤》785cmX144cm 2002年作

得益于山东省美术馆宽广开阔的场地空间与精心定制的展台,孙博文的一些巨大尺幅画作,甚至可视为画家最为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此得以展开。随之给我带来这样的疑惑:尺幅巨大、数量众多的画作,是如何在艺术家人生的最后几年被集中创作而出的?但随着与尺幅一样,同时对视觉造成重大冲击的斑斓色彩的不断袭来,我又获得了一个足以自洽的答案——与其说支撑这些画作的完成包括其中硕大色彩团块的背后,是孙博文对艺术的一种坚定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根植于画家内心深处、极度自我的精神力量在起着持续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基石,成其内在支撑,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画家如何在人生最后两三年完成如此多的巨制,而且色彩如此饱满热烈,表现上又毫无重复现象以及程式化的痕迹。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水底日升波自沸》796.5cmX144cm  2000年作

概况而言,孙博文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由、恣意、饱满的色彩表现;二是灵活多变的图式;三是对“禅”予以动感式的呈现;四是神秘的意象与宏大的气魄。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山水皆禅意》426cmX144cm 2000年作

关于自由、恣意、饱满的色彩表现。伴随着孙博文个人及艺术的“被发现”与不断探讨,孙博文画作中的哲思、精神、意象、语言等均有被理论家所关注,但论及孙博文画作的最大特点,或者说艺术家风格面貌的核心,最没有疑义的那便是浓烈饱满而多变的色彩表现。尽管孙博文的艺术在各类阐释中被划分为水墨画,师承也属水墨一脉,但与“墨”相比,“彩”无疑占据了核心地位。对于孙博文来说,确定自身风格特征与个性语言的立足点,是色彩;实现对传统图式的非程式化表现,也是色彩。这也是他被部分理论家视为中国画现代转型例证的主要原因。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一念般若生》122.5cmX122.5cm 2001年作

若从“色彩”这一语言表现出发而进行审视的话,孙博文画作中还呈现出一种“力度”与“维度”。前者在此指的是孙博文以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实现对个人性格深层次的挖掘与个性语言的强化,后者在此指的是孙博文的色彩表现力,突破了观者的想象维度,打破了传统水墨画材料语言的表现维度。即,观他铺满整个画幅的色彩时,我们任何思绪包括言语均会不由地一顿,因为色彩的巨大冲击力及魅力会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惊叹与感慨:水墨画/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墨与色还能这样用?孙博文对色彩的极限操作与以其为基石,对心中意象进行的另辟蹊径的艺术表达,打破了人们对水墨画表现的狭隘限定,充分印证了水墨画本体语言旺盛的生命力与广阔的表现空间。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经天纬地》357cmX144cm 2001年作

关于灵活多变的图式。孙博文画作中的图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偏向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二是上下多层结构的多段式的图式;三是偏向于抽象性的图式。在孙博文偏向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表达如《山隔云水倍澄明》(1998)中,无论是构图还是其中的“点景”,我们均可见其与黑伯龙乃至传统中国画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上下多层结构的多段式的图式可以在《烟云生万象》(2001)、《丹山霁色明》(2001)中得见,该画既成一个整体,又似乎能按不同的、明朗的色阶领域而分成不同画面,进而形成既有联系又能独立存在的“奇观”。偏向于抽象性图式的则可以《心归自然道自来》(2002)为代表,在此抽象性的点、泼、画、拖、涂,描绘的是作者心中的“道”与“山水”,还是仅为随心所欲地率性挥洒?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任何有理有据的表达(包括各类引经据典的理论阐释)在艺术家这种抽象性的图式表达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任何事物一旦成为“抽象”,想象那便走向开阔之境,表达也更能无边无际。无论是聚焦状还是放射状,抑或其他的抽象图式均有见于孙博文笔下。他也凭借着灵活多变的图式,实现其对传统山水图式的突破。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山隔云水倍澄明》137cmX69cm 1998年作

关于“禅”的动感式呈现。山东莱阳自古受全真道教的影响甚巨,或许出生于莱阳的孙博文也难以例外。“禅”,既在孙博文画作跋文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贯通始终的一个关键点。孙博文作画总有惊人之举,其在对“禅”的表现上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一般来说,作为一种没有具象化表征的“禅”,无论是在人们的想象中还是传统中国画的相关表现中,均是偏向于寂静的、平缓的甚至于凝固的;而孙博文画作所表现的“禅”,尽管同八大山人画作一样有着独特个性与想象空间,但他呈现出来以震撼观者眼球,同时支撑画面内容的,反而是一种热烈的、流动的甚至于高速运动的“禅象”,《飞泉溅禅石》(2002)、《天地之间画禅意》(2002)等便是如此,其仿佛处于不断的旋转运动中,引发观者的无尽遐想。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飞泉溅禅石》316.5cmX123.5cm 2002年作

关于神秘的意象与宏大的气魄。先谈神秘的意象。神秘的意象或与艺术家追求的“禅”有关。禅,始终是难以言喻的、难以名状的,它无法用一个具体的物象进行概括或者限定。而对“禅”有执著追求的孙博文应该如何表现之?是极力描绘,还是穷尽想象?其实均不恰当。孙博文在画作《一念般若生》(2001)、《山水四屏》(2002)中选择的是一种神秘的,具有无穷想象空间的艺术意象去进行尝试性表达。再谈宏大的气魄。在此可以《天地之间画禅意》(2002)一画为例,其中释文为:“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此文在孙博文画作中多次出现,一见其对“禅”进行表达的执守,二见其宏大的气魄。事实上,如《万古长空》(2001)、《挥笔御乾坤》(2002)等画作,无论是作品名称还是具体表现,我们均得以体味到“神秘”与个性化表达的背后,有着同时代画家中罕见的宏大气魄。而这样宏大的气势气魄,我们着实难以想象是出自于一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之手,这也一并塑造出孙博文在为人为艺方面上的丰富可读性。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天地之间画禅意》742cmX144cm 2002年作

尽管孙博文作画灵活,手法丰富,既有以势撼人,也有以象取胜,但若论及孙博文艺术中最为显著的手法,还应当是泼彩。这也很容易使我们将其与张大千联系在一起,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比如他的《登高看云低》(2001)、《山云吞吐万山重》(2001)等画作,尽管有着张大千的影子,但相比之下,张大千的泼墨是偏向于细腻的、渐进的、少有突变的,而孙博文的泼墨则是恣意、不羁、率性与豪放的,常有不同大块状色彩的彼此撞击。这或许与孙博文的“出身”与“师承”的滋养环境有关。孙博文出生于山东莱阳,而张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众所周知,山东是一个历来出豪爽义士的地方,与长江以南的地区相比较,山东乃至北方艺术则倾向于大气、简朴、粗放的风格。再有,观孙博文的师承渊源有两人值得一提,那便是同样出生于齐鲁大地的山水名家黑伯龙与花鸟名家崔子范,他们均以重整体、轻细节、强筋骨的画风而名重画坛。这样看的话,我们便不难理解同样运用泼彩,孙博文何以有着不同于张大千,甚至远远与其拉开差别的艺术表现。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登高看云低》358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除了张大千之外,孙博文与同样注重“泼”的艺术手法的刘海粟也有着明显区别。相比之下,刘海粟的“泼”比较克制,他对“泼”的运用始终以辨识具体形态的特征为前提,即更多的是将“泼”服务于山水画的形态,换言之,刘海粟的“泼”无论如何表现,均不至于走向抽象表现的境地;孙博文则不然,他的“泼”似乎没有任何尺度的存在,而是更为随心与率性,有的相对具象,有的完全抽象,这也反映出孙博文艺术中“难以限定”的特质。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山云吞吐万山重》358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这里之所以进行孙博文与张大千、刘海粟的对比,目的在于通过“泼”的艺术对比,来试以窥探并强化孙博文的艺术面貌与独特的表现。进一步讲,我们在此可以捋出这样的一条线索,或许也是现代美术史上一条沿着“泼”的艺术表现线索,即从张大千到刘海粟再到孙博文。从中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为中国画核心材料的“墨”与“色”所具有的丰富、不可限定的表现力。而这其实也是孙博文的艺术贡献之一。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碧山别有天》421cmX96cm 2002年作

释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事实上,当我们站在孙博文画作之前便能直观了解到艺术家作画并没有存在各种条条框框,没有约定俗成的束缚,正因为他做到了真正的“澄怀”,所以他的画作才能是多变而没有定式的。换言之,当你看完他的一幅画之后,根本难以想象他会在下一幅画是怎么表达的,有时甚至于同个题跋内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画面表现。比如他的《微风惊水鸭》中稚趣的艺术表现有着现代花鸟画名家崔子范的影子;有的画作如《丹山拥翠景色新》(1998)中的泼墨手法又接近于张大千的典型画风;有的画作如《山水皆禅意》(2000)中充满动感的笔触与泼洒而出的“色点”,又想让人联想到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的表现;有的画作如《天边云重似火烧》(2001)中“色团”的饱满、浓烈而相对平整的表现,又接近于后印象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代表性风格,具有某种象征意味;有的画作如《水底日升波自沸》(2000)、《经天纬地》(2001)、《碧山别有天》(2002)又结合了自由的挥洒与神秘的意象,表现出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他似乎贯通了时空,打破了古与今、西方与中国的重重壁垒。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微风惊水鸭》100cmX55cm 1997年作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丹山拥翠景色新》97cmX180cm 1998年作

释文:清风柳絮异样轻,丹山含珠草靛青。村野影色游人醉,岸边读书声如生。

在我看来,最能概括晚年孙博文的艺术风格与晚年心境的词汇便是“涅槃”。他也创作出了一系列“涅槃”主题作品,如《涅槃》(2001)、《凤凰涅槃》(2002)等。前者描绘的是一种难以道明却又引发想象的时空意象,与水墨画的传统表现相比较,该画作更接近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后者则有可辨析的物象呈现在观者眼前,画面以一种向上的“势”烘托出上方主体位置的一对凤凰,其与神秘、炽烈、恢弘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典型意味的超时空象征主义表现。在这里,若将孙博文画作视为水墨画既不恰当,也不充分,因为它已然超越了水墨画的表现范畴,进入到难以用某一画种进行限定的境地。画名为“涅槃”,是孙博文在此的自我标识?还是艺术追求的显现?答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博文在此执守着自身的思想情感,实现向内心深处的回归。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涅槃》358.5cmX143.5cm 2001年作

释文: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展览,不应该是一种简单宣传或介绍艺术家的活动。真正有力度、有思考的展览,是推进关于艺术家的研究。从这方面上看,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个关于孙博文的大展无疑是成功的。而找寻“遗珠”,无疑是美术史研究工作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探讨“遗珠”的艺术价值或者贡献,进而挖掘在美术史的相关影响,更是所有艺术工作者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无论是将孙博文置于中国画现代转型语境下进行审视,还是将其放在整个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进行考量,孙博文的绘画艺术均是极度自我且独树一帜的。从这方面上看,孙博文与梵高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性,即一样的孤傲、偏执、专注,既不图与观者产生共鸣,也不求他们的理解与赞誉。他只是静静地画着自己,在画作上呈现出本体语言非凡魅力的同时,默默地打破了中国画的表现边界;他不求闻达于世,但又成为一束炽烈的光。(杨灿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泰国布拉帕大学博士生导师)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凤凰涅槃》555cmX123cm 2002年作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山水四屏》787cm×143cm 2002年作

画家简介

炽烈的光——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特点浅析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