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20 11:58:57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特邀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策展人,以“淋漓华章”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历程。

追怀纪念,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特邀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策展人,以“淋漓华章”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历程。范迪安在前言中写道:“在不断锐意进取的过程中,孙博文的艺术透露出蓬勃的时代生机,也呈现出歌咏自然、舒心畅意的艺术情怀,蕴含着齐鲁艺术精神,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展览分为“时代华章,立传山河”和“淋漓异彩,苍润化境”两个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孙博文融汇中西的笔墨探索及其流光溢彩的山水世界。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云叠奇峰》 68.5cm*170cm 纸本水墨2001年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春山鸣杜鹃》 88.5cm*88.5cm 纸本水墨2002年

 孙博文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风光旖旎的小山村,幼承家学渊源,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诗文功底扎实。早年师从关友声、黑伯龙修习中国画,通谙海派画学精髓。后随崔子范学习大写意花鸟画,进一步拓宽了个人的创作路径和笔墨空间。其后,他借鉴、吸收张大千、刘海粟等画家的绘画经验,并栖心研习西方抽象艺术,博取众长,融会贯通,终自成一体。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绿树华滋》360.5cm*143.5cm 纸本水墨2001年

 同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研讨会于中国美术馆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主持。范迪安、刘曦林、高天民、于洋、岛子、王平、王春辰、顾平、高岭、王南溟、杨卫、魏祥奇、孙欣、陈青青等美术批评家及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孙磊,青岛市文联主席王绍波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主持人尚辉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举办此次展览和研讨会的学术立意与宗旨,即在“发现”画家的基础上深刻考察其绘画创作实践背后的文化积淀,以及这一文脉探索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会者对孙博文的绘画创作与艺术成就均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当今中国画的理性演进与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山水四屏》 361cm*72cm 纸本水墨1999年

“发现”孙博文

 如20世纪诸多曾被历史遗忘又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家一样,孙博文通过这次颇具震撼力的展览与集中的研讨,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从“陌生”到“发现”、从“发现”到“走进”孙博文,我们都无法脱离对其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师法传承等多种因素的分析和考量。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烟云生万象》496cm*143cm 纸本水墨2001年

 刘曦林结合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脉络与山东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强调山水画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它也启发了人和山水之间的现代观念。在细致分析了“齐风”和“鲁韵”的差异后,刘曦林认为孙博文是“齐风”的典型代表。尚辉认为,孙博文的山水画是20世纪海派与京派画学在齐鲁留驻而生成的一种风格现象,在齐鲁大地宽博而深厚的文化浸润中,他依托自己在沂蒙山川的个人经验而将沂蒙地貌有机地糅于山水画的构图中,从而强化了齐鲁山水画风的地域特征。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山高入云端》412cm*143cm 纸本水墨2002年

        范迪安表示,一个受过扎实的传统训练,且在较为坚实的齐鲁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画家,要实现自我突破实属不易,孙博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岛子同样谈到齐文化的特点,认为其精神内核是浪漫的、“游仙”式的,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孙博文的美学气息。他表示,孙博文继承了文人画的脉络,具备了传统《二十四品》中的第一品、中国美学的最高品格——雄浑,这同样是“北派”的美学品格,即“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游春不醉终不归》408cm*144cm 纸本水墨 2000年

 故乡的四时山水与风物人情伴随着孙博文的生活和成长,更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正如范迪安所说,恬静俊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的艺术志趣,也为他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自幼的生长环境与家学的耳濡目染使得孙博文在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获得一份天然的灵性,也体现为一种暗含于心的文化修养,形成了他不拘一格、尽抒胸臆的艺术性情。于洋通过查阅孙博文家乡的相关文献,发现他的画里潜藏着故乡富山、五龙河的山河意象,笔走龙蛇的表现意趣充分体现了他对家乡故土自然造化的无穷眷恋,并在此之上展开了他在语言、技法上的突破性实验。于洋立足山水画现代化的脉络,谈到20世纪以来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用山川光色和风雨自然表现山水的速度感,从视觉张力的角度进行探索,孙博文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中现身画坛的。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登高看云低》 358cm*144cm 纸本水墨2001年

 尚辉就孙博文师承与艺术特征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孙博文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但其早期山水画教育来自黑伯龙和关友声,两者属于上海美专山水画体系,对孙博文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2000年前后,孙博文的山水画开始以泼彩为主,这种写彩方式与朱屺瞻晚年的中国画探索存在紧密联系。他吸收了刘海粟山水画中的泼彩成分与拙朴用笔,并通过朱屺瞻式的金石用笔使作品更为厚重和豪放,这也是孙博文晚年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凭栏观瀑》361cm*144cm 纸本水墨2001年

 刘曦林也谈到对孙博文笔墨传承的理解,认为其笔道浑厚的力度源于关友声,润泽流长源于黑伯龙,色彩方面则是受西画家的影响。高天民认为孙博文的作品主要受海派绘画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与关良相近似的某些变形方式。孙欣认为,孙博文在改革开放之后拜崔子范为师,强化了他自身的精神谱系,并确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花鸟画借鉴和吸收了齐白石、崔子范等前辈的风格特征,力求在简阔的语言结构中寻求真力弥满的境界,从而寻找生命的真意。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秋色胜春》138cm*70cm 纸本水墨2002年

融汇中西的笔墨探索

 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演进问题被学界反复讨论。这既关乎如何在古今、中西交织的文化语境中推进中国画现代变革的宏大命题,更是山水画自身命运与内部规律的整体反思。孙博文立身于传统正脉,从自我认知和需要出发,理性地萃取西方绘画经验和艺术观念。他扎根传统、融汇中西的笔墨探索之路,正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进程的一个缩影,其刚毅、勃发的艺术创造力更是折射出这一代中国艺术家在守正创新征途上踔厉奋发的精神风骨。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华夏风骨》97cm*180cm 纸本水墨1998年

 范迪安以“打开了一方别开生面的景象”来形容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他指出,孙博文在山水画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发展,既有传统的来路,又兼取西方绘画中益于表现的方式,凝结为具有显著个人特点的彩墨山水画风格。高天民以文人画为参照系,对孙博文的作品进行释读,认为他的作品是将文人画的众多元素现代化的过程,其最主要、最突出的特点是“北派”的气势与“南派”的气韵。还认为民间艺术对孙博文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其形成了一个文人画“民间化”的结果。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西方的因素,但在高天民看来,这种西方因素恰恰是源于他的民间眼光,使西方的色彩与方法在民间艺术眼光下实现了新的转化,走向一种中国式的“表现主义”山水。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楚江引归帆》178cm*95cm 纸本水墨2001年

岛子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提出“光韵山水”这一概念,认为他作品中的世界是光华澄明的至境。范迪安借用“光韵”一词,强调了语言表述的重要性。他认为,气韵和光韵是在中、西的两种关系中找到的中国式的表述方法,我们有时候难免把西方的思维、概念、范畴作为语言的“工具箱”,如今建立中国自身“工具箱”的时刻已经来临。愈发从中国传统语言的本意、原发之意出发,反过来再去揭示世界,重要的是在于穿越旧世界而建设一个新的世界。这一论断也对山水画的现代变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青云直上》144cm*357cm 纸本水墨2001年

 杨卫认为,孙博文一方面深入传统绘画,从中锤炼自己的笔墨,纯化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从东西文化的比较中,开始重新思考水墨画的现代转型问题。在孙欣看来,孙博文无论是从观念到语言,还是从建立自身体系的自觉到朝向心灵的书写,皆蕴藏着他对中国传统美学、西方印象派、表现主义的融合,这个方式暗合了中国画现代化的轨迹。时代的波澜壮阔在一个高度敏感的艺术家笔下必然有明确的显现,即使他生活在艺术变革的相对边缘地带,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依然会影响他,使其产生一种蜕故孳新的强烈愿望。在比对了两个展厅的作品风格后,王绍波发现了孙博文绘画中蕴含的传统与现代因素,指出孙博文的绘画是一种在沉寂中爆发的状态,他将所有的激情在艺术表达中尽情施展。传统笔墨构架非常深入、纯正,但这种传统笔墨中也透出艺术个性中强烈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认为他中后期的创作呈现出大气磅礴的现代意识,对传统的系统研究及其与现代绘画张力的对比,形成了整个展览的重要特色。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登日观峰看日出》358cm*143cm 纸本水墨2001年

 王平从20世纪的美术生态角度着眼,认为只有不断挖掘美术史中的个案,才能更为整体、客观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美术的真实样态。他表示,孙博文的展览呈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他对山水画思考、探索的全过程。他的泼彩包含他对传统如何在现代环境中发展的问题的思考,以古典文人画的样式吸收张大千的泼墨泼彩,逐渐结合波洛克的方法并走向“抽象”。与西方艺术所不同的是,他的泼中运用了甩墨,这是将传统文人画的意象造型与用笔方式相结合。因此,他并非纯粹地追求偶然的效果,而是掌握一定的技法控制,使得其艺术语言在具有现代性的同时仍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底蕴。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墨山千嶂秋》360cm*144cm 纸本水墨1999年

 延续着这个继承文人画与现代转换的思路,孙磊从三个悖论的角度对孙博文的艺术进行了独特的解读:第一个是古典文人画精神和现代文人画精神的悖论;第二是语言上的悖论,即传统的笔墨语言是具有意味、意趣的,但孙博文的笔墨趣味最终已进入到生命力的表达系统;第三是色彩系统中的悖论,孙博文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泼彩和笔墨特征,也有西方色彩系统的介入。魏祥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孙博文在美术史中的“时空”:一个是孙博文和张大千、朱屺瞻、刘海粟的联系,二是他和赵无极、朱德群的关系,三是他的艺术和日本的井上有一、白发一雄以及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连接。这些探讨都在贯穿中西、融粹古今的宏阔视野中广泛地解析了孙博文别开生面的笔墨探索。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群芳满园》411cm*143cm 纸本水墨2002年

流光溢彩的山水世界

 孙博文与时俱进、思变求新的探索精神,将其引入一片流光溢彩的山水世界。他大胆、自由地运用水墨与色彩,推陈出新,开掘出传统山水艺术的现代张力。其泼彩作品多为宏幅巨制,色彩绚丽明艳,极富视觉冲击力。凭借丰富的生活积累与广博的艺术素养,他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山水图式,并矢志不渝地回归到对生命本真的领悟与表达之中。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又见彩云归》359cm*144cm 纸本水墨2001年

 范迪安高屋建瓴地总结出孙博文艺术历程中的两次超越。第一次是他从传统中国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广纳表现的、外来的艺术因素而形成的一种超越;第二次超越是他在集中地泼彩探索中进入了自由表达的境界。在他艺术纯熟时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更是运用大面积的色彩渲染,与墨色交融呼应、浑然一体,使得画面具有墨彩淋漓的苍润之态,充分传达了民族精神内涵与时代风貌,形成了他“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审美道路。王春辰也表示,孙博文的作品已经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面貌,在20世纪的山水画家里,用色鲜明大胆,其丰富状态远超他人。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烟云万象大泼彩》247cm*123cm 纸本水墨2001年

 中国画的形制创新及其相关的现代展陈问题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杨卫强调,在水墨画领域出现如此大尺幅、大规模的作品实为罕见。孙博文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论界多方位研究的案例。他认为孙博文的巨幅山水里蕴含着强烈的当代艺术气息,仅从尺幅这一角度就能体现出“公共性”。范迪安也就画作尺幅、构图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孙博文笔下的山水构图新颖,气势如虹,尤其是他最为典型的大尺幅作品,诸多作品都是高达数米的鸿篇巨制,以或高耸或平远的视角打破了原有山水画沉静内敛的传统风格,运用大场景的宏观构图营造出可观可游的水墨天地,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王南溟抓住这一代画家将中国画变向当代视觉艺术过程中的相似点,认为中国画在原来的空间基础上,有长轴形和卷轴形,如果从形式主义的角度讨论,我们也面临着中国山水画里的一套形式原则,比如“三远法”、透视法,以及人、线、空间之间的关系。孙博文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一是将画面从原来的“三远法”渐渐局部化,二是将其平面化,并在一个固定的形式里将“三远法”通过平面化和局部化融合在一起。王南溟还强调了当今研究现代中国画的重要通道,即对形式主义的分析,其中即包括平面化的色彩。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千山风光信天游》414cm*143cm 纸本水墨1997年

 作画并自题诗,是孙博文山水画的另一典型特色。范迪安评价道,兼备诗书画印“四全”之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孙博文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四全”上着力融合,其自撰诗文格调朴实清雅又兼具禅机。在他的大量题画诗中传达着对万物生灵的深深感怀和自身的处世哲学,如“乱山深处禅意浓,潺潺泉鸣杜鹃声;茂松成烟添意思,棋翁忽闻灵云生”等。孙博文的题画诗既点明了画面立意,又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丰富了山水作品的形式美,也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格调。颇有趣味的是,高天民注意到《涅槃》是展览中唯一一件没有题跋的画作,他认为,这表明孙博文的山水已经走向了“抽象”的概念,他的眼光并不在于真实山水,只是借助山水来表达画家的一种心象。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涅槃》 358cm*143cm 纸本水墨2001年

 对于孙博文的艺术特色,于洋总结了三个要点:第一,他的作品具有浓烈和生拙的图式意味,如山峰、山峦的塑造,宁方毋圆、宁折毋缓,取势不离传统,但语言极具个性化;第二,他的泼彩和笔墨光色交融,他从近现代山水画家资源里汲取了流光溢彩、光色辉映的路径滋养,是对传统山水画“温文尔雅”氛围的冲破,实际上是在冲破堆染、涂写、泼洒、滴洒,甚至于走向抽象,用不同的手法开拓色彩语言;第三,如此绚烂的画面很容易游弋出传统意义上山水画的范畴,所以孙博文在沉厚和轻盈的意象造境方向上显现出有益的思考,在画面里植入神秘的、梦幻的、超越式的气质。总体而言,孙博文的画中有变,变中有思,尤其是原作的冲击力,加上笔墨色彩上的个人表达,切实如展览题目所描述的“淋漓华章”。王平和孙欣也认为,孙博文的泼彩带有诗意的文化底色,他将个人豪迈的艺术气质在画中表现了出来,这形成了一种介于无序与有序之间的辩证的张力,使他与同时代人拉开了距离。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山云吞吐万山重》358cm*144cm 纸本水墨2001年

       在张望看来,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代表性样态。他认为不仅是山水画,所有的艺术都有两种追求,一种是表现自然,一种是创造自然。表现自然就是摹写、写生,到自然中去表现山水的自然的美感,另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就是创造艺术家理想的山水和自然。孙博文现实艺术的成长和研究轨迹印证了这两种追求,或是追求的转换。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描摹自然或是表现自然的话,那么他的晚期则是创造心中的自然。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群芳竞春》365cm*71cm 纸本水墨2002年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张望发现中国山水画创作所缺少的一个类型,即为超现实类型,或称之为理想的类型。他表示,大家之所以对孙博文后期抽象的、带有超现实的创作感兴趣,正是因为我们的山水画缺少这种东西。他对现实和理想的表达可以转换成自己独特的形式和他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这也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在,对当今山水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霜染黄金叶》228cm*96.5cm 纸本水墨2002年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一山一水一青天》178cm*95cm 纸本水墨2000年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晴雨山叠重》247cm*125cm 纸本水墨1998年

        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与新变确实存在着多种可能,孙博文执著的艺术信仰与浓烈的笔墨实践,是深入观察与研究这一探索的重要范本。正如尚辉所说,在强调现实转化与写生观念影响下,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以过多的“版本”替代了对笔墨本位的理解与深拓,缺少了笔墨的精神和格调,也缺少了如孙博文一般的想象力。我们相信,无论艺苑时空如何变迁,只要始终敬畏传统并开掘笔墨精义,保持宏远的胸襟与敏锐的想象力,关注生命的真诚表达,中国山水画必然共时常新。 (莫晓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先生在“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现场接受央视书画频道记者采访:

       “今天在中国美术馆终于展出了孙博文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展览,孙博文在美术界也许不被人所知,但是通过这个展览,让我们知道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还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中国山水画家。

       山水画的发展毫无疑问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命题,他主要涉及对现实的表现、对视觉形式的一种追求,但是它也忽视了对传统中国画的技巧。孙博文的山水画作品,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画尤其是传统中国画用笔的一种力量,实际上在孙博文的作品里头,不乏形式构成,不乏视觉冲击力,不乏色彩和笔墨之间的一种关系,我觉得今天读他的作品,或者是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或印象就是如何用笔的问题,笔可以解决墨和色彩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以解决它的构成。不管怎样,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展览,让我们弥补了20世界以来美术史中被遗忘的一个重要的画家,这个展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回顾历史,发掘新的人。”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惠风祥云》238cm*96cm纸本水墨2002年

尚辉先生主持“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

“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边介绍我们边等,之后就开始。刚才开幕式还是非常隆重的,孙博文艺术展在美术界可以说是第一次呈现,今天在这个地方开研讨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我也知道包括范迪安先生在内的好多批评家都事先做了研究,也写出了非常精彩的评论,但是真正的看原作,尤其是把这么多的原作聚合在一个展厅的时候,给我们的震撼是非常强烈的,今天这个研讨会还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研讨会主要的嘉宾:首先是我们大家非常尊敬和熟悉的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范迪安先生,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卫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美术创作中心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先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先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岛子先生,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顾平先生,著名策展人王南溟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画杂志社副总编辑任君伟,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先生,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艺术学博士郝青松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美术学博士陈青青女士,美术评论家、也是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书画院副秘书长孙欣女士,还有来自山东的,在主席台上看到的,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也是山东美术馆的馆长、著名画家张望先生,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先生,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也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先生,王绍波先生是著名的水彩画家,还有著名美术批评家刘曦林先生,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孙磊先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郑岗先生。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霞光映水浮鲜绮》119cm*117cm纸本水墨 1998年

刚才我们也听到了范迪安院长精彩的致辞,当然范迪安先生,包括邵大箴先生,包括刘曦林先生的大作,我都拜读了,那么在疫情期间呢,我也做了点儿功课,也写了关于孙博文先生的艺术特征的分析,但是今天走到展厅,我觉得还是特别的震撼,感想也特别的多,我觉得孙博文先生虽然是山东艺术学院毕业,但是他早期的山水画教育可能是来自他的导师黑伯龙、还有关友声,实际上关友声、黑伯龙对他的影响可能更大一点。那么毫无疑问,这两位实际上是上海美专的山水体系,我刚才看了一下孙博文的这个基础,还是有海派画学的传统,包括像刘海粟,像张大千啊,这个我给他称之为是用刘海粟的方法画张大千,为什么?张大千画的特别秀雅也有泼彩,但是,孙博文把他画的特别豪放、雄壮!尤其是这个篆书用笔,这个是刘海粟的方法,那我还可以再改写一句话,他用这个朱屺瞻的方法在改刘海粟,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博文的山水画,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更多的是泼彩,实际上也不是泼,而是用笔来写画的色彩。那么这种写彩和朱屺瞻先生晚年的中国画的探索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刘海粟的山水画,有泼彩的成分,更多的是用笔线讲究气韵生动,但是通过朱屺瞻在这种金石用笔把它画的更加雄壮、厚重、浑朴,这个是孙博文晚年的艺术特征。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溪林叶落秋意浓》 356cm*96cm 纸本水墨1998年

 当然,今天看孙博文先生的山水画,有更多的感慨,也就是说孙博文先生并没有完全走向泼墨,也并没有完全走向泼彩,墨和彩即使是到晚年仍然是用如椽大笔,用篆书、金石用笔来画他的墨和色彩。所以就想到我们今天的中国画的变革,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山水画主要是向现实方面转化,比如说强调他的写生性。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水画发展用太多的真实的写生替代了对笔墨的理解,也就是说,缺少了笔墨精神和格调,也缺少了像孙博文这样的有一种想象力。孙博文晚年创作的东西,有很多是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那种表现主义色彩和传统的田园意境表现,那种冷逸之气还是有很大区别,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生命的一种表达。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孙博文先生。这是我们这个展览,或者说我们应该感谢策展人范迪安先生来做这个展览的目的,展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现画家,从发现画家的基础上来考察一个画家背后的学术背景,以及这个学术的探索和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关系,所以我觉得今天从策展到今天开研讨会,应该说是当下艺术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件,所以今天有这么多的专家来共同的研讨,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我想范迪安院长,应该把他的最精彩、最深刻的学术思想,对孙博文的解读再给我们大家再讲一下。”(来源:《美术》,创刊于1950年,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画家简介

中国山水画现代探索的“淋漓华章”——著名画家孙博文艺术展及学术研讨实录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