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14 08:51:06
听新闻

从工笔、没骨到写意,贾广健的绘画笔墨磊落,色墨浑然,温润古雅而耐人寻味,让人感到有一种纯净高雅的艺术之美和堂堂正正的民族文化气象。他的花鸟画,既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神、民族绘画的形式,又能吸收西方绘画的长处,使得他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承载了一种精神内涵,寄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清新的生命和活力。

著名花鸟画家贾广健先生曾经说过:画画的时候常常会把墨色弄到手上、胳膊上或衣服上,这时我都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常常会觉得墨色的清香,这或许是一种幻觉,但我也觉得这是一种态度。这就像一个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每每会弄得满身泥土,却一点儿也不感觉脏,反倒是更觉得泥土的芳香。这句话,既是他笔耕墨耘几十年的心性的自然流露,也蕴含着一位艺术家的本真。在墨、色交融中,在花鸟无言的静默里,那深沉、静谧的东方情韵,有如心灵的乐章,轻轻地回响……

贾广健作品赏析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碧水金荷》   76cm×68cm   1998年

贾广健的画中有一种情思的味道,看他的画,我们会想到,倘若是下雪天,他会有一种诗意式的思维方式——下雪了,我家的石榴怎么样了等等。他注意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一种表层的关系,而是有一种情感交流的关系。他的画,涉及到他的造型观和笔墨观的问题,他的造型是注重形、注重质、注重味。因为不管是比较工谨的没骨画还是小写意,事物的外在造型一定对艺术家有一定的约束,不能像大写意那样泼放、怂肆,或者不似,但贾广健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态叫“亦真亦幻”,“亦真亦幻”其实就是“不似之似”,齐白石曾说“画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也说过“不似之似为真似”,他们虽然都是从写意的角度来讲的,但从比较严谨的没骨画或者小写意画的角度来表现的话,画家也不能够把如实地反映对象、表达对象作为自己的使命。如果都像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画得那样刻板、逼真的话,那么就没有幻了,只有真没有幻、只有似没有不似,这样就没有味了,所以要把形、质、味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贾广健就是一个能够把形、质、味融为一体的画家。

(文/刘曦林,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编委)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秋籁无声》163cm×183cm1992年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秋来犹有残花艳》90x90cm2009年

自幼就喜欢画画的贾广健,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随大人一起去天津“新中国文具店”的经历。喜欢原野的风光,喜欢花开的美丽,更有浓浓的乡情爱意和桑梓情怀,使得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学习花鸟画的怀抱中。从保定工艺美校到天津美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贾广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绘画风格。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贾广健认为:“艺术留传,在精神而不在形貌,貌可学而至,精神领悟而生。”因此他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写意花鸟,其画面都让我们深切感到一种典雅、富贵、精致、浪漫而空灵的艺术氛围,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多年的学习和创作中,笔墨和技法也从当初的工笔重彩向没骨和写意转变,作品不仅长于设色,同时注重强化线条的表现性,既是对传统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再创造,也蕴含了其独有的气质与审美视觉。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华石并丽》53x45cm2011年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守不拟古、新不离古”,贾广健的花鸟画都会在平和宁静中抒发出一种美好、向上的精神。他笔下的荷塘、江湾、河畔、湖面,不但生长了荷花、芦苇、蒲草、红蓼、浮萍及多种野草,而且还有浮游的鸭子、飞翔的大雁、停在荷茎上翠鸟、栖息的野鸭、觅食的鹌鹑、雏鸡、翩迁的彩蝶以及多种叫不出名字的水鸟。时光在晨、暮、阴、晴、风、雪、雨、露及四时的运转变化中,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绽放着迷人的美丽,蕴藏着发掘不尽的自然神秘。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妙香》180cm×95cm2008年

大自然的风光美景,滋养了贾广健的生命,也滋养了他的艺术,他从中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他的艺术根脉,已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之中。我们期待着贾广健先生有更多的佳作问世,并祝愿他在艺术的春天和花鸟画的世界里,绽放出更多绚丽灿烂的花朵!

拍摄留念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来源:瀚唐文化)

画家简介

刘曦林对话贾广健丨借墨色之清香,展心灵之乐章

贾广健,1964年生,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花鸟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原院长。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四个一批”文艺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责任编辑:孙倩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