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6-17 10:28:39
听新闻

大象出版社选择了东汉的《夏承碑》,王羲之的《十七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薛稷的《信行禅师碑》,李邕的《麓山寺碑》,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和《大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十种宋代拓本予以影印。在我看来,“宋拓十种”作为经典不应再以“时代”论。自其产生以来,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在解说它们的气质和艺术影响力的同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实用属性——直观字的结构。作为技术理性的范本,在把玩、临摹和揣摩篇章布白的同时,拓本也是为创作或者再生产做好准备。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观察,它一方面强调人的价值和非对象性存在,另一方面也延续了碑帖对我们文化艺术精神的传承意义。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东汉《夏承碑》

我们姑且把“宋拓十种”归为“工具性器物”,将我们的大脑作为“技术性器物”。没有对工具性器物的一种深刻的思考,那么就不可能产生由“技术”而来的书法图像。而一旦这种图像转换成了我们生命体验的对象,当然更成了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意义上的历代书法经典也就随之产生。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晋王羲之《十七帖》

书法为一级学科,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成了现代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在书房、教室、实验室和田野考察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教学、创作及其衍生品的产出。从以人为本、以碑帖为中心,到强调自我生命特征飞扬的循环往复,会使书法的职业化特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凸显。我们以“宋拓十种”及其他经典碑帖的最优拓片为标准,以最大的匠心对它进行精确的还原,目的是适用于研究,适用于“艺术生产”的再扩大。在这个流程中——也只有在扩大的生产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中,强大的新艺术生命才会在“工具性器物”和“技术性器物”的夹缝中蓬勃产生。换句话说,正是艺术精神对“宋拓十种”之科学与再生产的理解,导致了真理的另一种显现。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技术和艺术的持续性产生、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之常情来看,传统的经典艺术作品作为样板,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常态审美,但如果没有一种新的令人敬仰的精神解读,传统艺术终将会沉默在一种旧历史场景中。

“品”是中国古典美学和传统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作为一种普遍的评论方法和审美现象在传统文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而且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审美评论范式。在审美和艺术评论中,“品”既指包括感受、体味、析辨、反思在内的品评,又指对所评之作品应有的范畴性品类和等级性品级,从而成为古人研判艺术的基本方式。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

审视中国古代书法审美意蕴的历史进程并结合当代书法艺术的“样式实在”,我们可将审美品格概括为四种类型,以划分古今书法的美学追求和揭示它们所蕴含的当代人文精神。这四种审美类型是:“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错金镂彩的雕琢之美”,“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奥赜寓言的抽象之美”。以美学风格类型划分的构想,主要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借以研究古今书法之美的问题,二是深度开展当代书法审美品格的理论研究,三是使书法艺术理论研究能够兼顾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文化之关系。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薛稷《信行禅师碑》

“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这里的“隐喻原型”是指与经典书法(包括但不限于此)在形态上较为接近、在神采上息息相通。因为作品充分保留了古代书法经典的风格神韵,所以这一类作品虽未强调面貌上的独创性,但却体现了精深的传统功夫和古雅深沉的历史情愫。正是在此充满历史情愫的回顾中,美感才从作品的怀古幽情之中显现出来。这种类型司空图的“高古”“典雅”“含蓄”“雄浑”“劲健”等审美品格可以互通。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李邕《麓山寺碑》

“错金镂彩的雕琢之美”,对应于古代文论中的“错金镂彩”之趣味,是指书法中运用细腻与微妙的笔法,或者单纯着意于极为精工的装饰性线条,呈现出一种充满精致之“静”的工艺美。这一类型虽与“清水芙蓉”的传统文人趣味有所偏离,但在大众化审美潮流的当下,其存在与发展仍有着充分的理由。该类型中的“雕琢”表述强调了工艺的高度“精美”化,与司空图的“绮丽”“缜密”“清奇”等品格可以互通。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追求野逸的天趣,具有最充分的表现倾向。它是庄禅哲学在书法艺术美感中的体现。“移情震荡”的审美意象象征了高蹈独立的精神品格。特别在“书外求书”的创作理路中,包括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玉器、岩画及其他原始性的“类书法”铭刻痕迹和纹样,乃至具有独特地貌的自然山水形象,都在这种审美类型中转化为内心的情绪体验,进而通过特定的书法语言使之得到隐喻式的传达和表现。所谓“发抒”,对于创作者而言,就是利用书法语言进行极其充分的自我精神表达。对于鉴赏者而言,则是透过书法语言和意象进行内模仿式的审美体验,与司空图的“雄浑”“高古”“自然”“疏野”等品格可以互通。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

“奥赜寓言的抽象之美”,强调特立独行的创造性,以一种精微的义蕴,含蓄而深奥的理性经验,去呈现一个抽象的趣味特征。这种美感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理论所强调的“陌生感”,因此,不仅在字法上往往古奥难识,更重要的是书法形式语言的抽象感须在字法、笔法与章法等方面出人意表。对这种类型的美感接受常常令人困惑或有令人不安的感觉,但却并非无源之水。一方面,古代书法早有这种风格趣味存在,而且在“书外求书”方法的激励下,古迹遗存中诸如新石器时期以来的陶器纹样,岩画以及后来的青铜器纹样,各类山石碑刻的铭文刻画痕迹都有相似表现样式。另一方面,在当今视觉文化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的文化环境下,很多异国文化中的视觉形式要素已经被借鉴入当代书法的审美与创作之中。这种审美类型可与司空图的“委曲”“流动”等品格互通。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任何一门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必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和表述方式,使该艺术门类得以成立。书法形式语言本身即是书法审美所在,即所谓“意以象尽”。尽管书法有字法、笔法,篇章布白,或有类似绘画之构图等,但使之真正区别于其他的核心标志是“笔法”。大象出版社的这套“宋拓十种”在笔法上就存在着再现的精确性和呈现的多样性,用最接近于本真书写的版本对“笔法”进行着力的探索与分析,作为一个点,方便我们从书法的本体语言进入现代语言的系统研究。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唐柳公权《神策军碑》

当代书法艺术经历了对传统技法和观念的重新审读,在创作观念及其成果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书法艺术的审美目光在逻辑上将有可能进一步走向泛视觉文化领域。“宋拓十种”期待着这种解读的发生,期待着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书法领域中的再度高扬。(文/魏广君,2023年4月14日晨起于云奕阁;《艺术市场》)

艺术家简介

碑帖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魏广君为“宋拓十种”出版作前言

魏广君,1964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博士。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京华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