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2-23 10:18:46
  书法和国画是我国国粹,从它们起源、发展到成熟,已历经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两门艺术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法与国画

  书法和国画是我国国粹,从它们起源、发展到成熟,已历经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两门艺术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往今来,很多书画学者都曾探寻过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对书与画的几点认识。

  书画同源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这样记述:“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日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古文字时代可谓是书画混合时代。书法和绘画在起源上,渊源是一致的,两者同根生。原始社会的人们就把这些动物形状画在彩陶上、岩石上,画出的这些形状,看着像画又像字,它们是一体的。书中有画,画即是书,可以说是书画不分。例如牛、羊、鹿、日、月、旦、山、水、门、册等等,象形字就是画。

  书与画随异体但同质,“书画同源”由来已久,其表现技法、艺术审美等许多基本因素都是一脉相通的,其初衷都是用来记载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段。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四君子-菊》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白芸浮远》

  书画同“具”

  笔、墨、纸、砚是书画共同使用的工具。书法是线条艺术,特别讲究用笔质量,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谢赫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第二法即“骨法用笔”,“骨法”是构成绘画形体的骨骼。东汉蔡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笔软才会有奇特的、无穷的变化,书法家就是用这只锥形的柔软毛笔,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后,方能形成那一条条、一点点遒劲有力的点线来追溯出那种至高的骨力。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墨兰题诗》

  笔墨是书画的生命,线条是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现在科技发达,除墨汁外还有墨液、宿墨,各种墨汁比比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好象研墨的少了,但讲究的书画家仍然是根据自已创作作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墨来自已研磨。况且古人写字前的研墨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道“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苏东坡说:“非人磨墨墨磨人”,就是说研墨的过程,使心要趋于清静,弃除浮躁,这个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亦是修心养性的过程。墨离不开砚,好的砚,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墨与砚其关系密切可想而知。宋代欧阳修在《试笔·学书为乐》中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好的工具,才能使书画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书画同法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同一个领域,都反映作者的文化素养、哲学思想和对事物的认知。书画审美标准的相同,在艺术表现语言上,都是通过相同的工具,以点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点线笔墨形成的黑白、虚实、轻重、长短、粗细等,达到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这些笔墨形式都是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思意境的表达,自然的审美感受转为审美表现,把自然美创作为艺术美来体现书画家深邃的艺术意境。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仿古扇面》

  欧阳修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凸显了尚意不重形的追求。中国绘画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写意。齐白石界定中国写意画的标准,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们公认书法中的行草在表现性上是最有作为的书体,最能抒发人的情感。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经典。其实不管什么书体,书法的审美追求应该是一致的。

  书法之重要性

  以书入画

  著名画家陈子庄说:“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什么样的书法线条就能表达出什么样的绘画风格,徐青藤是草书大家,曾自称“我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绘画亦得益于草书笔法。吴昌硕一生研究《石鼓文》,追求高古朴厚之气,其绘画得益于他钟爱一生的《石鼓文》,他的国画就是朴厚生拙,苍劲浑穆。潘天寿的绘画,用笔遒劲有力,也得益于隶书的刚健质朴。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只有在书法上下一番苦功,才有可能在绘画上有高质量的笔墨意味的体现。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见贤思齐》

  程大利先生说“中国画以外的所有画种都可以与书法无关,唯独中国画离开书法也就离开了书写性的本质和灵魂,所以书法功底决定着中国画家境界的高低”。画法即书法,书法即画法。作画须以书法之笔写之,若离开这个书法的笔法,画中则无内美可言,点线是经不起推敲的,足见书画之间这种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是何等的难解难分。

  书格决定画格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弃传统、崇现代、重形式、轻内涵,重制作、少情感、无格调、甜、俗、邪、赖等。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有墨无笔”,初看云山雾罩,细品索然无味。究其原因,除画家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不高,精神境界低下以外,欠缺书法的功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陈传席先生说:“书法不行,中国画格就上不去”。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古诗一首》

  对于中国画来说,没有用笔的质量就没了中国画的根基。唐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善书”是“善画”的基础,提高书法水平应该是提升中国画用笔的必然途径。

  从小的方面讲,书法功底让画的线条有质量;从大的方面看,书法功底让画作有了气象。字的修炼到了秦汉,那你的画自然会被带到秦汉。”一个有修养的书法家也不可能是单纯靠技巧的。纯技巧也成不了书法家,书法学习和研究,关系到诗词歌赋,哲学、美学及其它人文修养。宋代的苏轼、米芾、元代得赵孟頫、黄公望、倪云林,明代的董其昌、徐渭、陈淳、文征明、沈周、唐寅,清代的八大、郑板桥、赵之谦、四王、四僧,现代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陆岩少、诸乐三等等。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画家是不精通书法的。扬州八怪中格调最高的金冬心,海派影响最大的画家吴昌硕都是50多岁开始学画画,由于他们学画前都有深厚的诗词、国学基础,在书法上已有很高的成就了,因此他们在绘画上虽起步晚,但绘画成就却超越了同时期的绘画精英们,一跃成为画坛领袖。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画家离不开书法的修养,书法的修养多高其绘画成就就有多高。

  书法与绘画同根、同源,他们在使用材料、工具、技法上有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也有了相同的审美理念和批评标准。尤其是宋元以后文人画的崛起,以书入画成为中国绘画高格调、民族性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中国画的本质。纵观中国传统艺术史,书法与绘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壮大、日臻成熟。深刻认识书法与国画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书与画的本质特征,明确书法与绘画的发展方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戴丕昌)

  艺术家简介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戴丕昌,号云峰山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荣宝斋签约画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教育书协副主席,山东管理学院原艺术学院院长,现任山东管理学院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