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1-18 23:35:21
听新闻

文化视界网报道 “迹 | 境——桑火尧作品展”11月18日下午在山东美术馆开幕。山东省内外多位艺术大咖齐聚开幕式现场,共赏以水墨意境表现的西方现代抽象绘画“崇高”之美,并纷纷抒发了自己的观展感受。开幕式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研讨会率先召开,对桑火尧的“境象主义”艺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吴洪亮、皮道坚、张望、郭振宇……让我们一起看大咖眼中的“桑火尧作品展”,听策展人姜俊和艺术家桑火尧本人为我们解读何为“迹”“境”……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以水墨的方式进入一个抽象的探求,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在山东美术馆呈现这样大的展览,对艺术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桑火尧的艺术之路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中国水墨未来的很多期待,在这次展出中,我相信大家能看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更国际化的、一个更以自信的面貌面对艺术探索的桑火尧的艺术新作。

——吴洪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桑火尧的本次展览是一个更大的跨度,打通了中西,连接了古今,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他把中西艺术的艺术表现用场和精神内涵方面的不同特色很好地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很新的绘画境界。他的绘画延续了从八五思潮以来中国新水墨、当代水墨所有画家探索实践里面一个主要的追求——要为混沌的当今世界更新一种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来自于我们民族的哲学思考,来自于我们中国人对世界、对人生、对此岸的一系列看法。

——皮道坚,美术批评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中国画或者说中国水墨画,是中国文化、中国美术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样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进,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新的变化、新的展现。桑火尧在传统文化的转换和创新当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作品会对观众,特别是对喜爱水墨画艺术的观众产生一种新的思考和启示:那就是如何运用传统的艺术审美、艺术样式,实现新的审美需求?

——张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桑火尧的作品有一个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就是从中国传统水墨跨越到了当代艺术,是带有创建性的历程,这种突变无论是对当代艺术家还是传统水墨的现代转换,都引起新的思考。所以这个展览引进山东,和当代艺术家不存在画种之间的界限,而是直接进行交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郭振宇,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桑火尧把明代的典故游戏从国内玩到了国外,最典型的就是《向蒙德里安至敬系列五》,看上去像一个现代主义的抽象绘画,但其实将东方的笔墨和西方的笔触形成了一个对话关系,而它的构图又取用了蒙德里安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来来回回的、跨文化的后现代对话和引用游戏,这种引用游戏,正是我们在强调的,明代开始的那种所谓文人化习以为常的典故游戏。

——姜俊,“迹 | 境 ——桑火尧作品展”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我的1998到2020年前后,基本上是探索境象主义的崇高之美。2020年因为疫情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是灰暗的,但反过来也给人另外一种情绪或精神上的思考。我在思考,怎么样让神性的东西回归人性,由形而上走向人间?所以2020年以后,我的作品更多带有一种色彩的浓烈,因为我要反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苦难的一种现实,所以我用色彩来表现我内心的喜悦,反哺自己,也反哺别人。让人感受到在这种灰色的时间段,我们内心依然要充满着快乐和美。

——桑火尧,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何以“迹 | 境”?——名家解读“桑火尧作品展”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像/陈旋 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