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26 08:50:24
听新闻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从塑造之方法开始

——浅谈赵晓东油画艺术中的形色表现

(节选)

长期磨练并体味于绘画意趣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那就是绘画中的形痕会呈现出作画者特定的性格与品味,这就是我们能在任何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限制下的历代大师中明显区别出他们不同秉性和个性倾向的缘故,这种差异感是很有趣的,它让我们在共同面对我们的一般视觉经验时,发现和创造形与象、势与境,提供给人们想象与臆造的空间。

赵晓东出生于70年代,天生敏感于对形象的深度呈现,在造型观念上他属于那种更倾向于对视觉进行心理强化一类,也就是按自己理解方式对客观对象进行改变和修正,喜欢有力度感的笔触与块状,用以形成画面基本结构和组合形式,兴许更能强调形体与物象的坚实感与份量感。记得少年时代的晓东就有了这种趋向,无论是静物素描或是风景写生中都显现出他对于形体的这一概括方式。而在后来成熟的过程中,晓东更将这种方法进行强化与拓展,达到了语言上的主动和纯熟!近年来除造型、线条上更为奔放、自由外,色彩表达上体现出了更加的主观性,在局部的分解、并置中,拒绝着简单的干净与平顺,从而产生了斑澜而凝重形色叠加,形成一套自我的法则。

赵晓东的油画语言中更加注重笔触、肌理和块面的表现性,将一般的视觉习惯进行改变,强化各部分形体的力向和节奏,使其具有运动感和扩张感。色彩上则力求各色相之间的差异感和色度的饱和感。这些都构成了他的作品大的特性和面貌,让人很快的被画面中的直率、痛快及酣畅所打动。然而晓东油画的这种外貌中却又蕴含了另一面,即洒脱和强劲中的节制,这也许是他长期以来学院主义的涵养所至。我们在细致品味时不难从那些强烈的肌理和笔触中见出画者在和谐和平衡上的努力,这种有节制的表现性正体现了晓东在绘画张力的强弱把握上的分寸感,也才使观画者不至为单向度的强劲而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在他的画中才感受到了各形状力向的平衡,书写式的节奏感以及互补色的并置,还有对边线、轮廓的适度修饰。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赵晓东从长期以来对绘画的理解和习惯入手,确立了自己对绘画中形体的塑造方法,再用这种法则和眼光来观照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来选择自己的表现对象,从对形象的塑造升华为对艺术之灵的塑造,其生成过程是自然而合理的,最终结果的呈现也令人有率真之感,值得称道!在当今这个图式、观念纷飞的时代,创造应该多一些自然生成,少一些取巧投机,只有这样,失衡的、狂乱的心态才会停歇,转而迎得平实与真诚!(文/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街边火锅、城堡及晓东的画

(节选)

一直以来,晓东的画中总是流淌着一股才气,这是一种与他气质相伴的感觉。不论是在学生时期的习作或是风景写生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基于娴熟的艺术技巧下那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他一段时期以明清家具瓷器为绘画主题的的作品中,除了对传统文化理想的迷恋,画面中肌理和笔触得心应手的运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他近期民工系列的作品中,这种看似与生俱来的气质似乎有所变化:基于坚实的基本功而显得游刃有余的绘画技巧,在它的新作中有了更加恰如其分的控制和展现,并且以冷静的方式参与到对主题和对象的言说之中。在晓东的新作中,“民工”主题是一个关注现实的选择,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巨变下人文关怀的自觉,对他们的描绘意味着回到草根的街边火锅,在浓郁的麻辣鲜香中,重拾自己对生活的那份直接的体悟和认识。在他的画中,人物在倔强和质朴中透露着一丝狡狤,在木然麻木中流露出一份淡定,充满镜头感的画面构图,看似随意的场景截取,由肌理、色彩、线条和画面的留白所营造的视觉效果,在作者恰如其分的控制中显得强烈而直指人心,而这一系列作品的频频展出和获奖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作为一个生性自由的艺术家,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晓东却能做到坚守平静,专注于创作而不受其他诸多的干扰。在重庆瓷器口一座拥挤着众多狭窄厂房的小山坡上就是他的画室,那是一幢三层的废弃的厂房,有些破败、残颓,但是居高临下。这里是他无数次幻想化妆舞会的场所,也是工作之余俯瞰众生的观景台;当然,这里也是他的展厅、他的世界、他的城堡!

在当今艺术市场风声水起,艺术家的浮躁如同钱袋一样迅速被吹胀的时候,基于观念支撑下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理念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意味着一份踏实而冷静的坚守。愿晓东和他的画能象十几年前的那场相识一样,不断带给我们意外和惊喜!(文/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有意化无意 大象化无形

(节选)

大象无形,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意指将有意化无意,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晓东懂得其精髓,也懂得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于是他将这一理念充分运用到其作品中,赋予简约的力量和精确的表达,把看似简洁通俗的百姓生活、市井人生落笔成画。

相信第一次看晓东绘画作品的观众,很快便会有亲切之感,因为画里画外都透露出熟悉之感。从《骑士》《棒棒军》到《果蔬乐》等等,这一系列作品投射出再普通不过的人、景、物,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作品场景千家万户,再后来,晓东更是以“接地气”“沾泥土”的方式,将日常的涓涓细流留于画中,画中人物、场景如同自然生成物,以“万千气象”折射出百姓的福祉,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安康。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晓东对人热情、对事好奇,这样的性情成为他绘画风格逐步形成的重要因素。生活赋予他温润与豁达,他便用色彩回报生活;生活赋予他风华与谦逊,他便以画笔致敬生活。晓东的内心是炙热滚烫的,他用开放式叙事面向大众,触碰普通百姓的一粥一饭、一茶一歇,跃然纸上,彰显生命的力量。晓东的画作是风流蕴藉的,非“妙手偶得之”,却有“笔落风成雨”的豪情,将百姓的生存状况、情绪状态在时代变迁中留下细微感知,因时而化,因时而新,取自生活而高于生活。

晓东是带着情感作画的,所以所言切切、所画真真;晓东是带着责任绘画的,所以其心拳拳、其情殷殷、作为朋友,衷心祝福晓东本次展览圆满成功!作为同行,也期盼你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牟文虎,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现实主义油画,或时间的重构

——谈封治国和赵晓东的艺术创作

(节选)

封治国和赵晓东是中国当前现实主义油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既创作过颇有份量的主题性作品,也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他们以双个展的方式展开的对话,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两所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甚至两种地域文化(江浙地区和巴蜀地区)之间的一次富有意味的艺术交流。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尤其是苏联油画的基础上,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并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两位艺术家既是从这一美术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佼佼者,同时也继续在这一体系内任职,因此他们的展览,不仅是现实主义油画在当下发展的微缩样板,也可以让美术院校的青年学生获得技法和创作上的借鉴。这个着眼于教学的朴素目的,可以说是让当代艺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的一种方式。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赵晓东油画的特征是粗野、质朴、浓烈。当然这只是就大的倾向而言,实际上他的油画在不同时期的面貌有细微的变化。他擅长描绘社会底层人物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既不拔高,也不贬低,而是以平等的眼光来刻画他们,仿佛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一同感受生活的自在和快乐。赵晓东的作品不乏戏谑色彩,但也并非单纯的戏谑,有时在戏谑中也透露出一丝沉重。

赵晓东早期的作品表现的是重庆的“棒棒”,也即进城为人搬运货物的农民工,这些粗涩的形象和油画语言成为他作品的底色。随后,他的兴趣转移到乡间热闹的酒席上,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酒桌上各色人物毫无顾忌的吃喝和喧闹。这些狂欢场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就题材而言,赵晓东的这些作品跟1980年代川渝地区的乡土现实主义有一些若隐若现的关联,但他画面的情感基调不再是感伤和留恋,而是生猛活泼的狂喜和迷醉。

2014年,赵晓东带学生去凉山的希望小学考察,驻留在乡村的希望小学,还在那里组建了一个美术图书室。多次去凉山与彝族小学生的接触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是他转向儿童系列作品的原因之一。当地的很多儿童在小学毕业之后就辍学了,这给了他不小的刺激。那些在他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小学生后来就进入了他的画面。他描绘的那些场景,如小学生领捐助书籍(《暖阳》,2020),开班会(《对未来的一次讨论》,2022),或在废墟上玩游戏(《石头、剪刀、布》,2022),虽然有一些现实的依据,但也加入了很多想象的成分,最终使真实的场景透露出几分荒诞。这些小孩穿着款式时新的衣服,但却沾满灰尘和泥土;他们无拘无束地玩闹和嬉笑,偶尔也装出严肃的样子,但表情中似乎也带着一丝勉强。画面呈现给我们的看起来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但多多少少又能让人感觉到成人世界的影子。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赵晓东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吃酒席的成人还是自由玩耍的孩子,虽然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但似乎又游离在社会历史进程之外。他们似乎是凭着原始的本能生活在现代社会,既没有想过从哪里来,也不关心到哪里去;对他们来说,似乎淳朴自足就是生活的全部。换句话说,赵晓东吟唱的,是被卷入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通民众身上那种既古老而又随时更新的生命体验。

2017年,赵晓东参加了文旅部委托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在全山石、许江、孙景刚、何红舟、常青等导师的指导下,他的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这次创作的成果是表现国家“菜篮子工程”的《我们的菜篮子》(2019)。他的油画语言开始节制,不再像以前那样粗犷豪放了。2021年,也即党和国家宣布完成脱贫工程那一年,赵晓东创作了《天梯》,表现脱贫工程给彝族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在扶贫过程中,当地政府为著名的“天梯村”新修了一条登山钢梯,使村民的生活更为便利。赵晓东选取的是钢梯半山腰的一段。在创作这件作品时,他画了几十张草图,最终才落实到以竖构图突出山势之险,又以山势之险来衬托彝族村民的喜悦。画面上近处人物的逆光处理和远山上透亮的大片绿色形成对比,真实地捕捉到了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特点。

尽管在题材和风格上差异很大,封治国和赵晓东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对油画本体语言的敬畏。这种对待艺术的态度,除了他们在高校任教这一身份之外,也跟现实主义油画这一媒介的历史性有关。现实主义的油画语言中凝结着无数先辈的打磨经验,因此选择这一创作道路,就注定要进入历史,与这个领域中的大师对话。技法造诣的高低成为衡量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中甘苦,或许只有艺术家自己才有切身体会。职是之故,我们作为旁观者在他们的作品面前能够感受到的,除了精湛的技法之外,或许还要加上他们在抵挡纷扰和浮躁时的坚定和从容。(文/邹建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天梯》布面油画  263×350cm 2021

《天梯》延续了赵晓东一贯的创作视野——关注边缘,却将大量对现实的观照和对时代的体察融入群像绘画题材的风景探索之中。

一方面,画家通过描绘旅人的悠闲和常驻人的坚守,构筑出现实主义的叙事性场景;另一方面,创作者通过层次化的用光、错落的构图,将姿态各异的人物置于云雾交错的山水之境,赋予画面诗意的动态感。

如果说,前期作品中对边缘人群的关注更多具有记录和观察的性质;那么在此画中,由人物与风景的辩证观看所指涉的不仅是现实与诗意的张力,更是印证了一个时代亲历者用绘画行动演绎中国式风景的重要尝试。(文/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夏日清凉》布面油画  192×96cm×2 2023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公元2020——众志成城》布面油画  330×200cm 2020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幸福的菜篮子》布面油画  200×200cm×3 2019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少年不知愁》布面油画 160×120cm 2018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人间吃活——麻辣烫》布面油画 220×160cm 2016

(来源:四川美院美术馆)

画家简介

“形象的温度·返身而诚——赵晓东个展”名家评述

赵晓东,1986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附中),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同年起,先后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9年,结业于文化与旅游部“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修班”,研修国家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油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作品曾获得2005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油画金奖,重庆市直辖十周年美术金彩奖,第七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第八届重庆艺术奖,第九届重庆艺术奖,2020年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教师创作奖”等各级奖项。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美术馆、艺术机构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重庆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刚泰美术馆、明圆艺术、蓝顶美术馆等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