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洪厚甜 | 漫谈楷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26 08:35:06
听新闻

我说了,魏碑就是阳刚之美,你说魏碑里面也有很多很阴柔的东西啊?我给你说的是大格局,北方人里面有没有南方人性格的人?南方人里面有没有北方人性格的人?也就是说魏碑里面的阴柔也是魏碑里面的阴柔,唐楷里面的阳刚,你比如说颜真卿阳不阳刚啊?但是要搞清楚,他是唐楷里面的阳刚,和魏碑里面的阳刚有本质的区别。魏碑是粗犷、质朴、厚重,这是它的基本调子,唐楷是精密、严整,里面有很多很多法度的东西,也就是说处处讲法,在技术的细节上做了高精度、高深度的追问。

魏碑是楷书的初创期,它有精美的一面,但是没有达到唐楷的这种精密,它更多的保留了隶书的很多元素和篆书的很多元素,就是说表象上的保留了这些东西。比如说《嵩高灵庙碑》是康有为对魏碑里面神品的三个作品的描述之一,康有为对魏碑里面的三个神品描述是《嵩高灵庙碑》、《爨龙颜碑》和《石门铭》,他做了非常肯定的,这里面真正哪一个是严整、规整的呢?没有一个。

洪厚甜 | 漫谈楷书

《爨龙颜碑》烂漫,《嵩高灵庙碑》奇崛,《石门铭》纵逸,也就是说他之所以选这三个,都是在三种审美前提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你能够把楷书写到《爨龙颜碑》这样潇散、古拙,能够把楷书写到《嵩高灵庙碑》这样奇崛,能够把楷书写到《石门铭》这样纵逸,都是高境界,都是天花板。那么唐楷里面呢?就没有谁评价过唐楷里面的神品是什么,有没有人评价过?没有,为什么呢?

唐楷不好评论,你给我说虞世南是顶尖级的还是欧阳询是顶尖级的?你说褚遂良是不是顶尖级的呢?你说柳公权就不是顶尖级的吗?颜真卿呢?他们都做到了唐代楷书的顶端,站在了超一流的水平,也就是说唐楷的审美跨度不在魏碑之下,而且个个是超级经典。这里面还没有说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你说它牛不牛啊?你敢说那个不牛啊?随便一瓢水都可以把你养成大师,就那么简单。

你说张旭的《郎官厅壁记》牛不牛啊?你说那个不是大师的水平啊?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大家在学习这一块、观照这一块的时候要追问几个东西,第一,它的标高在哪里,我刚才说的就是魏碑的标高跟唐楷的标高,你就往这个层面做。那么怎么才能跨越的过去呢?我们就要梳理魏碑和唐楷这两个时段,这两个楷书历史上可以说是真正辉煌灿烂的时期,我们究竟怎么对它来进行学术思考。

洪厚甜 | 漫谈楷书

北魏这个时期是真不容易,只要知道北魏政权是少数民族,它是拓跋氏,建都是建在大同,从大同迁都到洛阳,关键是你要知道这个过程相当不容易,我们现在能够看最精美的都是皇室墓志,都是非常成熟的这些东西,魏碑就是从那儿出来的,没有大同的魏碑哪有天下的魏碑呢?如果研究魏碑以大同为原点,南到《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东到山东的《郑文公碑》,西到汉中的《石门铭》,往北你还可以到《好太王碑》,它也是属于这个范畴,尽管我们现在把它定位为隶书,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就辐射到那么远。

所以说你的视野一定要打开,视野一打开天底下的魏碑就是一体,在这个领域里面来研究,我们把魏碑归成四个板块:墓志、造像、碑版、摩崖。有的还要分成写经体,那个都是笑话,里面是不是写经跟它那个风格有什么区别呢?墓志是最小的,也是最精美的,也是最烂漫的,也是量最大的。死一个人就有一块墓志,平民没有,但是只要有点身份的都有一块墓志,这个量多大啊?我们全国发现的、保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在河南和陕西,在修建筑的时候毁了多少,有些就流到私人家里去了,到现在不拿出来,或者拿一点拓片出来。

洪厚甜 | 漫谈楷书

第二, 造像。造像当然是以龙门造像为主,全国所有的造像多多少少都有文字,而且基本都是格局、格调都是典型的民间书刻。在造像这一块是最体现它的民间色彩的,现在我们看到的造像民间色彩都很重,你看包括文字多的《姚伯多造像》,你看它的书风多烂漫啊?造像这一块是充分体现民间色彩书法的。

然后就是碑版,碑版是最体现官方庙堂之气的,它就是做那种具有官方色彩的仪式性活动,有身份、有地位、有大的事件的记录,你看《张猛龙碑》也好,《高贞碑》也好,还有很多碑刻它都是,它是最体现庙堂之气的。

然后是摩崖,摩崖既有碑的性质,但是由于是在旷野之中,它不可能像碑版那么精工,所以说它介于民间和官方之间,是官方的性质,在书刻上又有民间的意趣,你说那个摩崖里面就没有规整一点的吗?它不是主流,你说西汉的碑刻就没有精美一点的吗?有,但是它不可能做到东汉碑刻的那种严谨、严整、规范。(文/洪厚甜)

书法家简介

洪厚甜 | 漫谈楷书

洪厚甜,1963年出生于四川什邡,号净堂。职业书法家。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