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10 09:30:42
听新闻

上中央美术学院读本科生的我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画会发展到以重彩为主要的艺术语言,甚至处于“玩色彩、玩材料”的一种状态。那时候国画系的教学强调写实造型的训练,我当时也执着于如何提高素描速写的水平,也没有想过自己现在的创作是写实和意象的风格结合在一起,有相当大量的成分不是现实生活的东西。我从上本科生二年级就开始探索工笔画的创作,到现在也有许多年的时间,创作的历程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料等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其中重彩材料是我创作发生本质变化的契机。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送戏下乡,1998年,绢本工笔重彩,高170cm,宽160cm

淡彩这个名词是工笔画的一种形式,本来没有这个名词,只是相对于重彩而言,有了淡彩这样的名词。从淡彩转型重彩,基本上概括了我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上的发展变化,重彩的材质之美,彩除了自身色相的因素之外,还有特殊的材质美,比如粗颗粒石色带来的闪烁的宝石光彩,腐蚀银箔的色彩的变幻,各种沥粉导致的立体感,都是其他画种不具备的,甚至能取得超越油画的色彩魅力。

在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的技法方面,我认为卷轴画和壁画的技法都要吸收,卷轴画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经典卷轴画的技法到了宋代达到了高峰,技法非常复杂,非常细腻,其中的材料技法我们现在也不能完全破解。比如蛤粉的使用,古人使用蛤粉能做到十分细致的分染,而现代使用蛤粉临摹时候却很难染均匀。有人分析古画不是使用的蛤粉,而是铅粉和白土粉等其他材料,所以说即使是我们熟悉的卷轴画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我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吸收很多卷轴画的重彩技法。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铁马兵河之战图,2014年,绢本工笔重彩,高170cm,宽198cm

重彩画这个概念从狭义来讲,是特指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包括卷轴画和壁画,从广义来讲,凡是使用重彩矿物颜料的绘画都可以称为“重彩画”,世界各国的传统绘画在没有大量使用现代化学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的矿物颜色来作画,比如古埃及的壁画,古印度的壁画,古希腊的壁画,玛雅文化的壁画,欧洲的传统坦培拉绘画,欧洲传统的湿壁画,传统和当代的日本画等等,这些绘画都可以称为重彩画,虽然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产物,但是都在绘画中大量应用矿物颜料,有着不同的技法和手段。因此对于我们中国的工笔重彩画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比如古埃及壁画里面大量应用的蓝颜色,不仅有我们熟悉的蓝铜矿,还有埃及人发明的化学颜料“埃及蓝”。化学成分是硅酸铜钙。古印度的阿建陀石窟壁画使用的是非常有特色的晕染技法,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有立体感,我想着正是传到中国的佛教绘画凹凸法的起源吧,古代南美洲的玛雅文化壁画里有一种特殊的颜料——“玛雅蓝”是类似花青的植物色混合了白垩等矿物颜料制作的,能保持上千年不褪色,而我们使用的精制花青非常容易褪色,坚持不了十几年时间。欧洲传统的坦培拉绘画也大量使用贴金箔的工艺,但和中国的沥粉基础上贴金不同,坦培拉绘画是在贴金箔之后用金属模子压出花纹来,并且还有用狼牙笔头在金箔上划出花纹的技术。日本的传统重彩绘画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在日本保留和发展起来,日本一直就保留着整个建筑物外墙采用贴金装饰的技术,日本的佛教绘画里还保留着“截金”的技术,就是把金箔切成非常细的金丝贴到绢上去形成图案,据说在日本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掌握这门技术了。我国西藏的唐卡绘画和壁画艺术一直保持着独立的传统,重彩颜料的制作和绘画技法都有完全不同于中原的方法,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一方面坚持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根基,另外可以大胆的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重彩画的优秀传统,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把这个古老的画种复兴起来并且有更新的发展。(文/金瑞)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畅游狩猎,2004年,绢本工笔重彩,高170cm,宽138cm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中华国医图,2016年,高512cm,宽376cm,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人们在研究绘画艺术变革时,常以内容、形式语言和风格面貌的创新作为讨论的话题,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忽视材质媒介在创新中所起的作用,那就有失偏颇和不够全面了。其实,不论绘画内容、形式或风格发生的变化,往往与新材质媒介的运用有密切的关系。在艺术创造的范畴中,材质媒介是具体的、形而下的,它与较为抽象的、形而上的内容、形式语言或风格面貌相比较,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事实上,古今中外绘画的历史告诉我们,材质的选用对艺术家创作的成败绝非是可有可无的事。而且,一些新的绘画思潮或运动,也常常发轫于新材质的启用。例如,欧洲文艺时期油画材料的出现,推动了绘画语言的创新步伐;中国宣纸的发明,促进了水墨画艺术的繁荣,等等。不过,艺术革新的历程,包括媒材的创新,不是以一种单一的、一味求新的形式出现,有时从古老传统中发掘已经失落的表现手段或媒材,使之重见天日和焕发生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为今用”、“以古开今”的方式。例如,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材质一方面不断探新求异;另一方面走“复古”和“回归”的道路,发掘文艺复兴盛期之前甚至古代埃及绘画的质材或技法,使其表现现代审美观念,从而使绘画面貌焕然一新。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证。上个世纪30-40年代抗战期间,大批艺术家避战祸于大后方,有机会观摩敦煌石窟艺术,引起许多艺术家对古代壁画遗产的浓厚兴趣,激发起他们研究其表现语言和材质媒介的热情,对当时中国画和油画艺术的变革,都曾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飞鸟愿为云,2009年,绢本工笔重彩,高190cm,宽150cm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变化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多样的审美需求和人们对民族传统艺术的自觉。艺术多元化和高扬民族文化品格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水墨画领域复归笔墨传统的思潮崛起,反思几十年以来由于强调写实造型而忽视笔墨所造成的传统精神的缺失。在工笔重彩画领域,先有重新认识工笔画价值与意义的讨论,纠正画界水墨为上的偏见,使工笔画在画坛占据其应有的地位;继而关注重彩画的复兴,探求中国画如何发扬灿烂辉煌的色彩传统。艺术家们从革新重彩颜料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老一辈艺术家诸如蒋采苹等人开风气之先的贡献,也有年轻艺术新锐诸如金瑞等人所做的艰苦试验和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天使告知,2010年,绢本工笔重彩,高120cm,宽80cm

金瑞是迎着改革开放大潮长成起来的“70后”艺术家。他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留校任教并攻读研究生和获得工笔重彩画专业硕士学位。他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有扎实、全面的写实造型基础与创作能力。他在《从淡彩到重彩-回顾我的创作历程》一文中说,他是经过一番曲折才走上以重彩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创作道路的。从读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他都是画清一色的淡彩工笔画,那是当时画界普遍的状况。近百年来,在淡彩工笔画领域,涌现了不少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充分发掘淡彩语言表现力的优势,创作了不少传世杰作。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淡彩以淡雅为特色,而失去色彩浓郁、厚重的表现力。此外,由于淡彩主要使用管状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水粉画颜料,以及一些传统国画中诸如花青、藤黄、胭脂等透明色颜料,它们薄薄地渲染在纸质或绢上,不能持久地保存原来的光泽,再加上这些颜料质地低劣,更容易造成褪色现象。淡彩本身的弱点和材质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自然引起一些工笔重彩画家的思考与忧虑。金瑞逐渐从写实淡彩转向写实与意象风格相结合重彩创作,得益于他从中国古代寺庙壁画艺术中获得的滋养和从现代日本重彩画技法中得到的启发。前者的色彩魅力使他赞羡不已,他认为那是尚未完全开发的艺术宝藏。而在现代日本,从中国传入的重彩技法获得了新的拓展,一是开发出种类繁多的天然矿物颜料;二是补充了很多人工矿物颜料即所谓“新岩”,包括我国传统重彩画里所没有的粗颗粒矿物质颜色。和一些热心于重彩画创作的艺术家们一样,金瑞认为一方面可取日本工艺技法之长补我之不足,另一方面,要更深入地发掘我国传统重彩技法,特别是要研究和继承它承载的审美理想和品格。他从唐宋时期的卷轴画和之后的民间壁画以及古代彩色雕塑中都吸收了丰富的营养。2001年,他接受蒋采萍教授的委托,担任由她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重彩高研班班主任,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他更坚定地确立了这一观念,并努力将其付诸于实践,从重彩颜料的使用转而走向建立自己绘画创作的新面貌。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梦归,2002年,绢本工笔重彩画,高210cm,宽115cm

金瑞为矿物质颜料制作的工艺花费了艰苦的劳动。在艺术中,手工技艺与艺术创造是融会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的,古今中外很多大艺术家以自己为“手艺人”而自豪。金瑞通过实践也深谙此理。他在颜料制作的工艺过程中更透彻地体悟和掌握它们的性能。重彩颜料的特质及其表现力的优长,不仅使他产生激动的感情,而且促使他的画风产生相应的变化。假如说,古代重彩材料符合传统程式化绘画表现语言的话,那么,现代重彩材料则更适应表达丰富的抽象审美内涵。他在全面审视了主客观条件各种因素之后,决定从先前单一的写实模式中走出来,在保持自己写实造型能力的同时,加强画面的意象性,使写实与意象两者有机结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决定在画面构思上进行比较大的变革,在保留写实人物的基础上,整个背景做抽象化处理,大量应用了贴箔这样的技法,背景的内容也非常自由,从埃及古代壁画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间处理也打破了三维现实空间的限制,全部采用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由此,他作品的内容就可以超越客观现实物象的限制,使重彩材料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美感,诸如剥落、龟裂、流淌、冲粉等特种技艺可以自由地采用,而这些技法是与工笔淡彩画面难以相容的。他还一反卷轴画以墨为主,色不压墨、追求墨色深沉厚重的习惯模式,在画面上摒弃深色的墨块,同时加强墨线的宽度、力度和深度,使其居于主导地位,起到协调画面丰富而微妙色彩关系的作用,使画面的明度关系相对减弱,而色彩关系则随之加强。由此,他也获得运用色彩的更大自由度,更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画面也取得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梦回埃及,2003年,绢本工笔重彩,高210cm,宽115cm

金瑞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时的成名之作《彝家姊妹》(纸本淡彩,1995)之后至今的十五年的创作历程,充满着富有朝气和激情的探索精神。他先后创作了《送戏下乡》(绢本重彩,1999),《梦归》(绢本重彩,2003)、《畅游.狩猎》(绢本重彩,2004)、《迷失乐园》(绢本重彩,2006)、《飞鸟愿为云》(绢本重彩,2008)等作品,不仅在画界获得了好评,屡屡获得全国奖项,而且树立了在重彩画领域具有拓展意识和创新勇气的青年艺术家形象。从他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纸本淡彩上的艺术功力是扎实、雄厚的,如果朝这个方向往前走,他也会获得成功。但是,艺术实践和从绘画史中获得的经验启发和鼓励他不要走一条大家都习惯了的路,而要敢于开辟新径。他同时清楚地认识到,新的创作道路必须扎根于传统,必须渗透着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他认准重彩画艺术是我国悠久文化中失落的传统,他决定站在今天的高度,借助于广阔的国际视野,重新发掘它的精华所在,使之发扬光大。他的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艺术面貌,而且探索出色彩灿烂、厚重,能够持久保存,并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彩画创作新路。在以《迷失乐园》和《飞鸟愿为云》等新作的画面上,我们感受到他在融现实与想象、写实与意象为一体的审美追求上所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绩,也感受到这位青年艺术家稳健、踏实、沉着的艺术作风。还使我们高兴的是,这位勤奋而又善于学习和思考的艺术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决心把在重彩画领域的探索更深入地进行下去。下面一段话概括了他未来的目标:“我认为一方面坚持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根基,另外可以大胆地吸收世界各民族重彩画的优秀传统,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把这个古老的画种复兴起来并且有更新的发展。”

金瑞未来的艺术道路很长,相信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我国重彩画传统的复兴与繁盛做出更大的奉献!(文/邵大箴,本文中的引文均见:金瑞,《从淡彩到重彩-回顾我的创作历程》,文稿,未发表)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马克思的中学时代,2018年,高250cm,宽250cm,绢本重彩,中宣部收藏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画家简介

从淡彩到重彩——金瑞的工笔画创作历程

金瑞1973年生于北京。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教授,工笔人物画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得获奖提名,多次入选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和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应邀创作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创作《马克思的中学时代》,《中华医学》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事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教学和创作,致力于探索重彩画的现代材料与传统工笔技法的结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