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2-11 09:20:46
  绘画的个性形式,取决于创作者的多元思维状态;“山水”观,引您洞见画家的“山水”秘境。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绘画的个性形式,取决于创作者的多元思维状态;“山水”观,引您洞见画家的“山水”秘境。(研山会)

【本期画家】

(按姓氏拼音为序)

毕学军   常朝晖      庞   飞

杨怀武   云门张岩   张筱膺

01

毕学军的“山水”观

在山水世界中,人类得何其的渺小。甭说山石,一颗古树可能千百年,人与之相比匆匆一瞬。人在山水中得到山水大自然的滋养惠泽,净化着精神世界。反过来说,人又是何其的伟大。人以自己的想象、胸怀,赞美关照山水;静观、对话、卧游其中。以人的境界,使山水不再是物质山水,而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世界。

我喜欢山水的不确定性,崇尚天人合一 。在表现客观的山水中呈现主观,表达自己的精神,并享受其中。主观的一切来自于客观的感受,山川风物、霜露雨雪、春夏秋冬。每个人以自己的角度和方式来关照山水,以自己的情感和笔墨表达自己,笔墨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

从纯意义的山水画角度说,除了境界,笔墨质量的修养和关照,是山水画重要的內容,也是狭意的,董玄宰、黃宾虹在他们的画和理念中已圆满的回答了诸多的问。

再反过耒,从广意宏观的艺术角度说,笔墨越是"修养"越是尚失了"原始"的力量,生猛、大块朵颐,才大快人心,这好像是当下宏观的笔状態态。可能得归功于杜尚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朱新建在笔墨实践上的努力。

所以目前对"山水"画家来說 ,对"山水"和"笔墨"的关照可能要调个角度去惦量和拿捏。

2022年1月毕学军)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好事近》 36cm×3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山居》 20cm×26.5cm  纸本设色2022年

▼ 请横屏观看该作品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山中遙想 之一》 13cm×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画家简介

毕学军,又署汕夫·老毕。辽宁沈阳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毕学军中国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导师。

02

常朝晖的“山水”观

画家的作品均源自生活,而非脱离生活。完全脱离生活的艺术是可怕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生命力。

探索山水画的新风格,是当代画家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李可染先生利用写生突破传统的艺术成就,树立新的山水画格调,我也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来,用对景写生来探索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口。直面自然,在写生中把握山川的变化,赋予自然山水以新的意义,超越自然山川的客观存在,重新构建一个经过心灵逻辑演义的第二自然。在学习传统与师法自然之间,在古法与自然山水之间寻找平衡,利用写生消化古法。

艺无止境,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不断超越自己。使之由自然景观向精神景观开拓,将中国文化精神与心灵智慧的修炼相契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人类精神理想和丰富内涵的大美之作。

2022年1月常朝晖)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福建闽北古村落》38cm × 55cm纸本水墨2019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闽地惠安净峰寺》38cm × 55cm纸本水墨2019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和春》60cm × 138cm纸本设色2019年

画家简介

常朝晖,祖籍青岛即墨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书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山东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班导师,第五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03

庞飞的“山水”观

我的个人风格的确立主要还是泼墨的探索,即泼墨开生面。“泼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墨法,古已有之,从唐朝王洽或挥或扫,或淡或浓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成画,到宋代二米的山水,都有泼墨意蕴,之后徐青藤的泼墨芭蕉、潘天寿先生大幅泼墨荷花,黄宾虹、陆俨少先生的泼水、泼墨技法,把水墨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影响极大。

我接触泼墨法最开始是在国美学习时,好几位老师都喜欢泼墨打底,我也很有兴趣,开始自己摸索试验。我多年来一直关注当代水墨和试验水墨,就泼墨来说,多数的泼墨更多的是为了具体画面,而试验水墨则更多的是指向抽象或说是境界,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决定了能够走多远。

2022年1月庞飞)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山外山》240cm×140cm 纸本水墨  2013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庐山高》200cm×100cm纸本水墨2010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王维诗意》200cm×100cm纸本水墨2008年

画家简介

庞飞,陕西紫阳人,画家、策展人,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展览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2017 年创办是山雅集,2018 年创办江南菖蒲大会。雅好叠石理水,有“霓园”、“可仁园”等实践,2020 年参与上海龙华古寺园林修缮工程。

04

杨怀武的“山水”观

南山之象,取太行西南之险,立丘壑于胸,造自然雄浑之气,展山峦多变,奇峰交错,幽谷空寂,借叠石之华,构飞瀑以传情,观山川之体,以景观化,南山所寄,意之所托,山者自喻,谓之精神,比德躬修,厚吾辈之脊梁,融铸品格,天地正气,正与本心相印证。

2022年1月杨怀武)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太行写生之一》 39cm×46cm 纸本水墨  2015年

▼ 请横屏观看该作品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夏日风》 335cm×145cm  纸本水墨   2020年

▼ 请将手机翻转横屏观看该作品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南山 2020-1》 405cm×127cm纸本水墨 2020年

画家简介

杨怀武,字大略;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文学学士、艺术硕士、艺术学博士等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05

云门张岩的“山水”观

 元代赵子昂云:作画贵有古意, 若无古意, 虽工无益 。赵氏所谓的古意,我认为主要指 “ 简率 ” 之意。古意,不是旧气,并非时间上的概念 ,因此不是越远越古。在创作山 水时,需以传统的笔墨载体和审美范畴去体现古意, 但往往使我们作品空具古人躯壳 ,表象上徒空有其古意, 并且单一简单的认为象 古才能意古, 这是作 品 产生旧气的一个原因 。其实,古意之古, 主要是指 古人那种经过千百年来锤炼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这种境界, 历代都有,不分国界。所以, 只要作品中具备了这一审美境界, 便与古人所倡导的美学思想达到一种契 合 , 具备了这一审美境界,艺术将不分传统与现代, 东方与西方。画面应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内心最渴望的艺术冲 动 ,有感而发, 无论用何种表现形式的绘画语言, 何种题材 , 何种尺寸都无关紧要, 要学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 , 探寻自我的艺术风格。能把自 己 的感情很好 地传达给别人, 打动观者,就是有意义的成功。

2022年1月门张岩)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暮归》 34cmx138cm纸本水墨 2015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清凉世界》34cmx138cm纸本水墨 2015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雅风》34cm×138cm纸本水墨 2015年

画家简介

云门张岩,中国致公党党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张志民先生。现为: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院专职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山东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山东画院签约画家山东美协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06

张筱膺的“山水”观

东晋的袁崧曾经在《宜都山川记》中说过:“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我没有袁崧那样“博学能文”,无法吟诵出如此优美的词句。但山水有灵、弥习弥佳的感受,我却是自幼就实实在在的能感受到的。并且,我从小就相信,他们也一直引我为知己。

山水画传承千年,已经成为一种哲学。哲学的东西我知道的不多,所以我不清楚我的画是不是符合评论家们的学术要求。我只能说,我的山水里充盈的是我的情感。我要讲述的,只是一些我和我的精灵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022年1月张筱膺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禅意山水》33cm x 66cmm纸本设色  2018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山水小品》33cm x 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洞见“山水”秘境——聆听毕学军、常朝晖等六位画家多元的“山水”观

《园林小品》 66cm x 45cm 纸本设色2016年

画家简介

张筱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