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26 14:34:24
  有关传统与笔墨的关系,冯大中认为,对传统的理解就是——画家对现实有了感性认识之后,继而创造出那些优秀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正如冯大中所说:“我学习这些大师的作品并不是要使自己的作品像他们,主要还是为了从传统中蜕变出来。我从生活中入手,不是简单地临摹他们的作品,而是更多地读他

  们的作品。与很多国画家的仿古不同,我最主要的创作手段是从生活中挖掘题材。”有关传统与笔墨的关系,冯大中认为,对传统的理解就是——画家对现实有了感性认识之后,继而创造出那些优秀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画面不会因为使用了传统技法或者笔墨语言就不现代。同样,作品也不会因为没使用传统元素就现代,传统就是让我们能够把前人和历史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继承运用。传统是个客观存在,应该让传统为我们的创作服务,我们应该研究怎样用自己的作品将传统与生活协调起来。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西峰》 / 29.5×21厘米 / 纸本钢笔、水墨 / 1983年

  以冯大中的《华山西峰》为例,这是一幅现场的写生,他为了探索一种能够用来表现华山石头结构的笔墨方式,通过认真的写生把从华山地理地貌中抽象出来的皴法表现出来。在他的画中,笔墨皴法和大的结构有宋人的理趣的,但具体的方法却不一样。与范宽的手法有些相似,就是所谓的雨点皴、豆瓣皴。但是冯大中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笔墨皴法,而在于通过写生达到心灵状态的与人生感悟的表达。在冯大中保存下来的大量写生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写生与速写。面对一棵普通的树,他能从不同角度画好几遍,用线反复勾勒,认真地刻画出它的结构特点,包括不同树的枝干的微妙变化。正如范宽所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范宽的作品都是从写生中来,从生活中来,而冯大中则通过写生的方法回归到古人同样的创作感悟,从自然中总结出具体的笔法,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范宽的写生理想。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苏醒之一》(合作)/173×144厘米/纸本设色/1984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苏醒之二》/96×96厘米/纸本设色/1984年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苏醒之三》/190×486厘米/纸本设色/1986年旧作/2008年修改

  还以冯大中2008年重画的山水《苏醒》为例,画中的笔墨还是传统的,但他的笔墨同时也服从于客观景致,服从于他的表现题材。所以,冯大中的山水画不管是“写”也好,“工”也好,都特别注重对真实景物所散发的那种气息的表达。他所描绘的“古松”与“梅林”,都注重空间的处理和结构的表达,着重以树干的穿插俯仰,呈现出结构性的空间组织与形体布局。在整体上表现出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势,在局部上表达了丰富的质感,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十分亲切。在《新雨晴岚》一画中,冯大中生动地表现了山涧旁静寂而充满活力的竹林,尤其是那些节节伸展的新竹,是在前人画中所未曾出现的新鲜形态,顾盼生姿,让我们想到东山魁夷充满感情的创作自白:“在山荫有一个无名的小溪,寂静的世界。我默默地注视那不引人注意的自然界的一角,从中感受到深沉的声音”。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霜林秋水》 / 210×620厘米 / 纸本设色 / 2008年

  在《霜染秋林》等大幅山水画中,冯大中对山间溪水的表达做出了富有创意的探索。他对前人表现水的方法认真地

  做了研究。古人画水多是一种写意模式,主要以勾线为主,用线条的不同组合表现出类似水的符号形式。而冯大中在表现水的时候更注重水的质感和运动中的气势,以及由水的千变万化而产生的节奏感与浸润感,使我们如闻其声,灵魂沐浴在阳光清流之中。冯大中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了他对客观景物的感受与理解,进而重新创造一种适合的技法。这种技巧是把现代的理念与传统的笔墨,如点、线的笔墨形式;物象的穿插;色与墨的互渗等都交织在一起,而不是用一种既成的技巧和图式去画。同样是一条线,冯大中画的“水”可以很抽象,也可以很具象。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林泉高致》 / 192×500厘米 / 纸本设色 / 2019年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踏春图》/58.5×50.4厘米/纸本设色/2012年

  在冯大中看来,如果画一幅画,不是表达画者真实感受到的生活,就是纯粹的笔墨游戏,他想表现的并非只是笔精墨妙,而是藉笔墨表现真切的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中国艺术所要表达的终极目标,画家在心灵和自然造化之间搭建起对话的通道,冯大中的山水画不追求过于突出的形式,而是将其隐藏在造境之中。而山水画造境的目的和生成过程要合乎自然,并且在表现意象的时候同时折射出人的内心,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七九河开》/187×122厘米/纸本设色/2013年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月儿弯弯》/70×53.5厘米/纸本设色/2011年

  追求以中国画的创新表达现代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体悟,冯大中数十年的努力,穿越了中国画中山水、花鸟的界限,并且在许多画面中将其结合起来。同时,他在写生基础上的提炼与创新,也使他在空间构图与色彩表现方面不拘一格,自由运用,使他的作品在不失传统中国画高雅韵味的同时,也获得了现代人的真实感受。对于中国画中有关光感、体量感的表现,有人认为背离了中国书画的传统,而冯大中认为是一种拓宽。他认为自己所采取的一切表现方式是和想表达的景物及主题相符合的。他在创作中选择方式方法时并不考虑它是平面的还是空间的,也不受限于它源于中西之中的哪种文化。他追求的,是绘画语言形式与表现物象的最恰当的契合点。他认为只要能够丰富画面,达到自己所要追求的意境就百事可为。由此,冯大中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形式上的综合和拓宽并将其融合起来。冯大中的艺术历程,再一次肯定了中国画在20世纪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融合中西文化的博大胸怀,在传统研究与写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坚实之路。殷双喜,著名艺术评论家、《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

画家简介

文心雕虎·冯大中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下)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冯大中的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