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24 14:05:04
  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硕果,王延君近些年来的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书法、现代刻字作品频频在全国和省、市各级重大展览上展出。

泰山之子

当王延君站在颁奖台上领取“泰山德艺双馨艺术家”证书时,现场很多人都知道他还是一位资深的中医骨科专家。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医之为道,盖非四书无以穷理尽性成格物致知之功…….。王延君秉承也是泰安名医的家父之医德医术,卅余年来始终以“日理临床夜读书”为乐,将读儒书作为医生的必修课,博览文史哲及中医经典,并养成了校勘考证的习惯。他思想活跃、思维缜密,善于承继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注重吸收各学科的营养和技术优势,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汲取各家所长为己所用。面对伤病患者,他心中没有病之大小轻重之分,不囿于定势思维去简单地常规处理了事,而是高屋建瓴、较系统全面地进行临床检查,诸诊互参,然后辩证施治,故而施必多效、咸有失误。他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尤其是他精湛娴熟的中医手法闭合整骨技术,使得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免受开刀之苦,远离残疾,得以康复。2009年10月以中医骨科专家、针刀医学专家的身份,应韩国针刀医学会邀请前往首尔进行访问,并被聘为该学会的学术顾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顾问之一。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草书《兰亭序》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兰亭序》局部

他遍览群书,道行千里,数十年间,笔耕不辍。迄今共主编、参编《骨伤科效验》、《手术学研究》等医学专著十余部;在省级以上医学专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医疗器具申报国家专利一项,正骨技术取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硕果,王延君近些年来的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书法、现代刻字作品频频在全国和省、市各级重大展览上展出。2009年晋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为当时山东省卫生系统唯一的一位国家级书协会员。他编写的《王羲之十七帖释读》、《十七帖书法字典》、《泰山翰墨情书画精品集》等书学论著,已陆续与读者见面。2009年他还荣获“泰山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其书法作品已成为爱好者的收藏之物。

面对这一切,王延君淡定自若如是说:见识之超,总由读书而得;读经典、做临床、习书法,我毕生之乐也!张进善,泰安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行草手卷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行草手卷局部

延君印象

“在書法圈里,我是医生;在医生圈里,我会写毛笔字”。王延君常常用这句话界定自己的身份。

王延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书法,已近30个年头了,但他总是羞于提及这段漫长的学习过程。作为资深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书协副主席,他总是把自己当成一名书法界的新兵,每天都用崭新的眼光和视角,深入古人的书法世界,不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每次展覽上他的作品也常常會散發出新意和生機。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王维诗

朋友聚会,或者书法笔会后的闲聊,他很少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安静地倾听。只有当一些朋友在书法之门倍感彷徨困惑而求教时,基于他自己曾经的苦恼和良知,还有在大学教书的职业本能,才会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古诗斗方

近些年很多公共场所开始悬挂他或隽秀或雄浑的书法作品,社会上很多朋友也开始对他增加更多的关注时,他却在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年后的今天我们才知道,作为知名的中医专家,他被国家公派去了俄罗斯,去了圣彼得堡一家医院坐诊和讲学,到异域传播他挚爱的中医文化,传授他高深的针灸正骨技術去了。伴随在身边的,当然还有他同样挚爱的、割舍不掉的法帖和毛笔······丛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录古句

如何迈入书法之门

书法有门槛,须过技法关。

书法作为中国最具魅力和特色的传统艺术门类,已经影响我们数千年之久。她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正确书写汉字的艺术。书者将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以及情趣爱好等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既是一门实用艺术,更是一门表现艺术。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和金文开始,经过一系列演变,逐渐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书体。涌现出了李斯、张芝、蔡邕、钟繇、王羲之、智永、褚遂良、颜真卿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将中国书法发展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题汉画像

有人说经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技法要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具有独创性的风格;三是可重复性。

每到书法展览时,有些老同志抱怨自己的书法作品没能入展,甚至说是因为没有打通关系的缘故。其实这是个误解。书展是有门槛的,书法同样有门槛,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过技法关。

怎样才能过技法关呢?自古以来所公认的方法就是临摹古代的经典作品,汲取古人的智慧,从中学到高超的笔法技巧、严谨的字法、章法、墨法等技术层面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有一位美术教育学家在自己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后,深有体会地说:书法和绘画,就像骑自行车、游泳、阅读一样,是一种能力,都可以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后熟练地掌握她。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手札系列

练手先练眼,书史要知晓。

大部分老同志在学习书法时,都不太重视《中国书法史》的学习,甚至有很多书法教师在这方面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我曾经就这一问题跟学员们展开过讨论。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跟书法史关系不大,写的好看就行了,没有必要去探讨书法史。二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又不准备去搞理论研究,也没有必要学习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都讲些什么内容呢?通常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五大书体的源流、演变的发展史,以及对最具代表性的书法经典作品的介绍。二是书法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的简要成长经历和历史贡献。这样一部书法史能够让我们在浩瀚的书法海洋里寻找到前进的主线;让我们在汗牛充栋的书法作品中,找到我们心仪的学习范本。《中国书法史》上所介绍的作品都是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后的传世经典,也是书法艺术美的符号,是我们培养审美能力的绝好的视觉盛筵。

平时我们在批评一个人眼光和动手能力脱节时,总说他是“眼高手低”。其实,一个人“手低”,往往都是“眼低”所造成的。我认为,要想学好书法,首先要把书法的审美能力培养起来了,眼界高了,再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眼高手高”,书法作品才能雅而不俗。

《中国书法史》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眼界的绝好工具。

习近平主席说过: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近些年来,书法学习得到了极大地普及,书法人群急剧扩大,其中不乏急功近利、哗众取宠、自我标榜之徒,打着宣扬个性、创新求变的幌子,沽名钓誉、自我炒作,写怪体、写丑书招摇过市、骗人钱财。

《中国书法史》既是我们学习书法的老同志医治浮躁情绪的一剂良药,也是我们识假打假的有力武器。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陶渊明饮酒诗其五

跟班学书法,基础要打牢。

学员们普遍反映,看老师临帖书写能更好更快地掌握书写方法和技巧。其实,这也是我学习书法取得长足进步的心得体会。

《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同学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的知识。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也强调,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跟师学习,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显得格外重要。有老师指导,可以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用笔方法,在选帖、临摹等环节上能够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走上快车道。

大家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传世名画,其中世人最熟悉的油画作品就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他的成就,就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度的耐心与坚持。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与世临文联

在老年书法教学中,对于是否应该强调基本功的练习,譬如书法线条、线质的练习,各种点画起笔、收笔技巧的练习,偏旁部首的组合练习等,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我们的陈明校长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说,老年人学习书法绘画,虽说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但学习目标和要求一定要高,标准不能低。有一些老年人说,都到这把年纪了,学好学孬都无所谓,找点乐趣、消磨时间,足矣。这种消极思想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和奋发进取的态度来对待学习。

在老年大学跟师学习期间,学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就有了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能力,才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录刘沐山诗

钩摹加临背,临创互促进。

大家都知道,古人开始学书法时都要描红。好像描红是少年儿童学习书法的专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往往是传统文化学习方法的丢失。古文言文、古诗词写作能力的退化,就是放弃“盲背”、强调理解的结果。

会弹钢琴的朋友有深刻的体会:在学会识谱和了解了正确的指法后,需要慢节奏地弹奏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来强化手和脑的协调能力,加强手指肌肉的记忆,最终学会下意识的熟练弹奏。书法的学习与练习弹钢琴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老年朋友书法入门的指南,那就是:“法经典、师墨迹、守一家、贵有恒”的指导思想,和“钩摹加临背,临创互促进”的基础训练法。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录古人诗一首

具体方法是:

1 、放大:所读碑帖最好是墨迹放大本。这样能详察笔画的精微之处。书写时也要放大了写,字径在10--15厘米以上,能充分地表现和展开笔势,对于练指力、腕力、臂力有极大的益处。

2、精准:启功先生说过:一日百字不如百日一字。开始会慢,也需要慢,每天集中精力写几个笔画、几个字。求精不求多,求质不求量。临摹碑帖,总要越逼真越好,能乱真当然最好。

3、拆解:开始练笔画时,把字拆解开来练,哪个笔画写不好就集中练哪个笔画。学结体时,哪个字结构掌握不好就练哪个结构。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录绝句一首

4、先摹后临:笔画也好,结体也好,先双钩了看笔画形态,单钩了分析间架结构,然后进行摹写练习。看很多老学员的临帖作品,都似是而非,点画不准确,往往就是在最初临写时就没有搞清楚笔画的形态,造成以后的临写都处在似是而非的状态。让大脑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记忆至关重要。

5、随时自检:写一遍“紧接着”检验一遍,找出自己临写的得失之处。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怕麻烦。因为现在麻烦,是为了以后不麻烦。你当时觉得写得很像了,不去对照检查,等错误的记忆印到脑子里了,写习惯了再去纠正,就困难了。看过好多古今大家的临帖之作,都是在写自己“心中”的字,而不是写字帖上的字。

6、不弃帖: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临摹碑帖期间,忌讳离帖信手乱写。有的学员过去学过一段时间书法,形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现在改写一种新的书体,甚至连执笔都是新的方法,常常弃新从旧,跑到老路上去,一曝十寒,前功尽弃。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录徐学利

7、留参照物:把一个时期的“好”作品留一留,等到写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做新旧对比。就能看到明显的进步。这样起码有两个好处:一能增强自信心,二能查看进度。

8、快速进入背帖:学习书法多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看着帖写时写的很像了,一旦离开帖子再写,脑子里一片模糊甚至空白,更不用说写像了。临的像、临的到位了,这只是临摹的功夫到家了,如果想获得书写的自由,想创作,就必须尽快进入背临状态,为今后的集字创作打好基础。

这是我在老年大学教授书法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有不当之处,请诸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王延君)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五柳先生传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古诗斗方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王延君社会活动剪影

艺术家简介

“泰山之子”王延君教你迈入书法之门

王延君(字承之,别署拾遗斋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届中央书画院理事、 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副院长、 农工党泰安市书画院(筹)院长。

中医骨科专家,泰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泰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泰安市老年大学书法专业教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