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05 09:15:36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齐烟九点今与昔

  ——济南风物记事手稿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佛山远眺》 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杨三军)

齐烟九点之一——华山

华不(音斧)注山又名华山,在济南市区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华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山下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华泉。该山曾为春秋古战场,山脚下有道教华阳宫,山腰有吕祖庙。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华山望远》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春水华山》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斜阳华不注》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杨三军)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华山素装》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杨三军)

李白曾登华不注山,留下千古名篇: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齐烟九点之二——鹊山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翠屏丹灶》 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杨三军)

鹊山在黄河北岸,与泺口码头斜相对。相传昔日每年七八月间,乌鹊飞翔,布满山巅;又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后葬此,故名“鹊山”。此山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山下原有“钟”、“鼓”二石,以石击之,如钟鼓之声远扬数里。过去,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鹊华烟雨》 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明朝人王象春也有诗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干。秋高乌鹊翔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鹊山之阳》 65×33cm 水彩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之三——卧牛山

卧牛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之东,因形似卧牛而得名。海拔81.8米,虽不算高,却是“齐烟九点”之一,而且是“九点”中最东端的“一点”。卧牛山曾是古战场,道光《济南府志》云:“韩信破历下,尝驻于此。”相传明代进士王敕曾在这里苦读。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村民于卧牛山下发现一石,左上角断裂,左下角残佚,该石为唐代武则天时期著名战将马举舆妻项氏墓志,合葬於唐长安二年(702年)。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卧牛青山》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杨三军)

卧牛山因产石质呈浅黑色优质“济南青”花岗岩而变成了“金山银山”,遭众多石材厂无序开采,山体惨遭破坏,变得支离破碎,昔日卧牛身影已不复存在,留下的是一道抹不去的历史伤疤。

齐烟九点之四——药山

药山在济南城区北部,东南距动物园约2公里。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昔日,山下洞中产"阳起石",可入药,故名"药山"。此石矿脉甚微,开采困难,宋朝时列为贡品。山上又有莶草,如小竹,也可入药。此山海拔125米,因其有大小九个山峰,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如同形态各异的莲花,又名"九顶莲花山",俗称"小九峰"。峰下有洞,上有蜘蛛石,下有蛤蟆石。昔日,山上处处松柏,苍翠欲滴,景色奇秀。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药山洋涓湖畔》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山顶原有庙,名曰"万寿堂",其右为"娘娘庙",庙宇宏伟壮观,古朴典雅。万寿堂内,祀雷公、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塑像精致,栩栩如生。附近村民,每遇病灾,都来焚香祀拜,以求康复。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药山九峰》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现在,庙堂已毁,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胜于当年。盛夏时节,湖水清清,芦苇丛丛,荷花吐艳,稻禾浪涌,如锦似绣。

齐烟九点之五——匡山

匡山在济南城区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昔日,满山皆松柏,于山下望去,蔚然深秀,苍翠可爱。山上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居,沿盘山小径可入寺内。山门楼上,刻"匡山禅林"颜额。进门为前殿,名曰"三元阁",祀道教三官之神。前殿后为正殿,内供"碧霞元君"。殿东闲堂三间。殿西院内有佛堂,祀释迦牟尼。再西又一院,院内有大石如蹲如伏,似扭颈回首,名为"白虎石"。寺院后面为"李白读书堂",相传李白曾于此读书,内供李白牌位。山之东麓立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石碑,上有"唐谪仙青莲先生越千里到兹肄业"之句。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夕照匡山》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如今,寺院已毁,仅存近人朱庆澜1924年题写的"李白读书处"大字石刻矗立于山之西麓。其山势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登山而眺,景色也佳。

齐烟九点之六——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城区北部,粟山以东、药山之南,海拔87米。形似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马鞍山,故又名北马鞍山。因山巅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轮"山。这里亦曾为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左传·成公二年》载:"六月……师陈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清人任宏远《鞍山》诗曰:"齐晋相将战鼓惊,只疑一笑一倾城。不堪极望华不注,唯有回车涧草生。"如今,山上土层很厚,树木茂密,浓荫蔽日。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北望马鞍》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之七——标山

标山位于济南城区北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曰:"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历代多有名人于此建别墅。张养浩的"云庄",即在标山附近,内有遂闲堂、处士庵、绰然亭(翠阴亭)等建筑。山上之石,层叠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下"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暮色标山》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之八——凤凰山

与标山相临,东为"凤凰",西为"标"。昔日,两山同称标山。张养浩在《标山记》中即有记载:"绰然亭西三里有双山,曰'标'。"清乾隆年间,举人钟廷瑛咏标山诗中也称两山为标山。该山,昔日树少,山石叠矗,势虽陂陀,但易登攀。山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张养浩即偕同宾客,于洞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今山上已经绿化,周围景色也佳。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凤凰山景》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齐烟九点之九——粟山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粟山远景》65×33cm 水彩 炭笔 色粉 (杨三军)

粟山在城郊西北,较小,山体远观如粟米之状,喻为"粟"。土层甚厚,花木丰茂,青青葱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朴,并有偏殿相配。外围院墙,山门面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曲径登至山顶,远眺四周景色。(杨三军)

画家简介

齐烟九点今与昔——著名画家杨三军绘记济南群山风物

杨三军,齐鲁师范学院教授、美术学院院长,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山东省致公书画院副院长,济南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油画水彩艺委会副秘书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