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02 09:54:04
  “其实他有两点:一个就是,当然不只是中国画,中国文化也是这样,他有一个是致广大,一个是尽精微。”——张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在“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接受记者采访:

孙先生这个展览,我也看过很多次,包括他的作品,有些也非常熟悉,但是每次看都是触动非常大,都有常看常新的感觉。因为我觉得中国画,其实他有两点:一个就是,当然不只是中国画,中国文化也是这样,他有一个是致广大,一个是尽精微。尽精微,对中国画来说,我们可能比较好理解,包括他的一些物象的这种表达,包括对材料的一些很细微的、或者很细腻的一些运用等等,但是这个可能是历代的中国的画家、艺术家有很好的一些表现。但是在致广大这一点上呢,可能相对需要有更多的拓展空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孙先生的作品,不论是他的尺幅的巨大以及他的色彩的喷涌而出,可能都是表现了、或者说拓展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致广大。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性灵之光》  795*144 2000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在这一方面,他做出了应该说是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可能是有一个老生常谈,就是说,对于艺术家来说呢,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那么对孙先生来说,他这两点其实都是做的非常的精到的。那么所谓一手伸向传统,我们在他的大量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他对宋元以来,包括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家,包括他对宋画,包括对这个近现代以来林风眠、张大千的青绿泼彩,然后朱屺瞻、李可染先生等等这样的艺术家的学习,然后融化到自己的血脉里面,用他的这种艺术创作,把它表达出来,这一点就是对传统艺术的发扬。另外一方面就是伸向生活,我们看他的作品,不是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和现实的这种梳理,他完全是在一个当代的、有当代性的一个现代性的视觉文化里面,去表达自己的这样一种诗意的、对生活的这种热爱,这种满腔的一些热情,通过他的巨幅的创作,以及他极其淋漓华章这样的色彩把它传达出来。那么另外一方面呢,我想就是因为孙先生生活在山东这样一片沃土、一片厚土,这是我们知道,他的这种儒家文化,他有很多很深厚的文化遗产等等,把他滋养出来,所以我想他是用了这样的一种,无论他的这种形式、他的色彩、他的表达等等,是形成了他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现路径,或者说形成他自己的一种方法论,体现了他对这片文化的、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创作的自信,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一种自信和自觉。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但愿人间意珠圆》244.5*123 2001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

中国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举办了“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同时展开多向度的学术研讨,将孙博文及其艺术创作置于美术史发展的视野中探究,是学界研究的共识亦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展览以“淋漓华章”为主题,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整个展厅发出的烂漫之彩,而百余幅鸿篇巨制,是孙博文长时间苦心经营而在短短三四年时间的爆发式的呈现,这种体量和氛围构建了一个生命能量场,我们在这个场域里面感受到一个艺术家作为个体的蓬勃的生命能量。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袖卷红云水上生》143*360 2001年作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生,引逗诗翁持杖来。

文献、作品和口述是支撑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源,一方面是缜密细致的年表构建以梳理出成长经历与渊源脉络,另一方面对艺术原作现场看、反复看,调动感官记忆以期立体和全方位的感知,在尺幅巨制中体悟能量的共振,当然,更需远观近取,将承载了原生态历史信息与情景的作品与图像,放在悠远弘阔的时空坐标中进行艺术生命的迹化与呈现。而孙博文的艺术创作恰恰需要历史重返与现场还原的多元观照。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青云度月》235*96 2000年作

释文:春烟含翠贯山川,墨游石上流清泉。声声鶗鴂报芳菲,柳拂红云遂微寒。

孙博文深入百姓生活之中,其艺术之道在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艺术表现的骨相和气象见证了一个时代唤发出的勃勃生机。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安得大千复混沌》 228*96 2002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首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它以系统和脉络而总束于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的知识系统、思维方式、精神主旨、智慧结晶与价值取向。传统需要历代有志之士尽心竭力,昼夜不舍地不断积淀、筛选、融合,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迹地融入当下,成为活着的传统。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涅槃》358.5*143.5  2001年 作

释文: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2020年11月中国美术馆集中展示了孙博文极具传统功力的中国画作品,孙博文有着深厚的传统艺术素养,也有着沉潜的研究精神和生活积累,他深谙诗书画印的有机融合与醇熟共生,将“观念的纹样”“书画同源”贯通于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的融会,以诗句表达他的坦荡和达观,既反映了品格精神也有历史情境,在超越时空的神思中扩大内涵的丰富情韵,从而积淀和增强文化的厚度与艺术表现力的浓度。同时,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他以书法的点画对应宇宙运动变化,以筋骨肉传达精气神的生命体,传达心迹、性情与精神境界。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 一念般若生》122.5*122.5  2001年作

释文: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师情时。

山东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资源,无论早期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是历史学、文化遗产的研究等等成果可以说极其富饶,如稷下学宫遗址呈现了作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琅琊台、纪王崮青铜重器考古发掘反映的祭礼制度,以及定远舰遗址对近现代史学的研究等等,都是意义非凡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于民族历史生活,积淀于反复的艺术实践,孙博文艺术创作中的内力是山东这片文化沃土滋养和丰富的。他能察其细,更能见其大。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大千世界》 243.5*123  2001年作

释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育了一代一代的艺术创作,更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大家,这种感染是极其深沉而且极有内在生命力的。这种厚积薄发的传统,这种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恰恰成为孙博文巨幅创作背后内在和充沛的力量与支撑。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霁后霞光映远山》787.5*143.5  2002年作

释文:满载一江秋色,平铺十里霞光。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其次,孙先生艺术中还有一点最突出的是色彩,一方面可以说是续写了海派到近现代以来张大千、朱屺瞻、刘海粟、李可染、崔子范的艺术主旨。同时能够借他山之石阐发新机,以西方艺术的学习唤起师造化的传统。在他的作品中特别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积年累月之后的爆发力、持久力和掌控力。作品中虽然也还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山水的元素和笔墨实践,但以蓬勃的色彩拓展出的新的形式和内涵,恰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已经进入禅悟的第三个境界,达到以山川言志的气象万千的景致,呈现了诗意和美好的世界。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落笔生禅意》457*144  2002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最后,孙博文的艺术作品有突出的现实感而不是和现实疏离,这是基于他个人的历史境遇对当代意识、当代视觉文化与感悟的有效契合。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进程中,艺术家们既注重物象的尽精微表现,精到与极致地发掘材质体察的微妙表现力,同时更将究天人之际拓展为与浩瀚宇宙的沉浸互动。孙博文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其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巨型尺幅和喷涌而出如地火、海浪般的色彩能量,展示了他对中国画致广大的贡献,提示我们中国画的色彩和表现尺度还有巨大的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天边云重似火烧》 360*144  2001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他将酣畅的艺术语言融入到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实践之中,从个人创作角度丰富了现代性的内涵和厚度。无论对于传统还是对于现代,孙博文都有着自觉的继承和发扬,既是对时代的自觉也是对民族的自觉。孙博文所进行的尝试与突破,有效地成为了中国画革故鼎新和进行现代变革的表现方法和路径,也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文化自信。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登高看云低》  358*144  2001年作

释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当今世界的迅疾发展与信息时代和城市化进程,以图像的形式深刻地改变着文化生态和艺术的感知方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卓然自立与它山之石的根基。前贤所述,犹言在耳,“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鲁迅)“借助他山,必须自有根基,否则必成为两片破瓦,合之适资人笑柄而已。”(徐悲鸿)“在新旧递嬗之际,对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后可以采择适当,融化无碍。对中国固有文化,须有通彻之了解。“(吴宓)”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陈寅恪)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岩栖谷隐心自闲》  219.5*96.5   2002年作

释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孙博文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画的创作发展、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个案,值得持续研究和反思,推敲和总结。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心比天高》  412*144 2002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在“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孙先生的画展和作品确实像尚主编说的,它非常震撼,然后一定要现场看,一定要反复看。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之中,尽精微的工作可能是已经做得比较多,像历代的画家在物象的表现上,包括对材质的微妙表现力的挖掘上面,可以说做的非常精致、非常精到、非常极致,但在中国画的致广大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尤其是中国画的色彩和尺幅方面,这两点可能是艺术家呢可有巨大的发挥和拓展空间。恰恰是在这两点上,我们看展厅作品,孙先生的这种不管他是说海浪、地火等等,这种喷涌而出的色彩能量,以及他极有视觉冲击力的尺幅,应该说孙先生在致广大这一点上为中国画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展厅里铺陈的鸿篇巨制是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的爆发,这种体量和氛围构建了一个生命能量场,我们确实在场地里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作为个体的这种蓬勃的生命能量,整个展厅的烂漫之彩,以一个个案见证了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白云游山》  69*170 2001年作

释文:醉翁酣墨如酣酒,白云乱负青山走。临泉气岸倾王侯,子久胸襟叔明手。

孙先生的作品,很多个艺术家、艺术史家有很多批评,我个人非常受益。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是作品里面的骨相和气象,骨相是中国的文脉,气象是当代的生机。从传统来说,我觉得孙先生的创作内涵与山东这一片沃土的滋养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山东不能单单把它作为一个地域来看,张望馆长也介绍说不单单是一个地域的问题。我自己也做古代史的研究,山东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有非常富饶的儒家文化这种资源,无论考古发现它的历史学、它的文化遗产等等这方面的成果是极其富饶的。最近我也关注到一些新的发现,像稷下学宫,这是当年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的场所,还有琅邪台,金玉重器呀,反映了当年的祭礼制度以及远见的意志,这是近现代史的一个史学研究的意义重大。应该说中国传统的这样一些优秀文化真是感染了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一代一代人。这种厚积薄发的传统、还有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我觉得这两点恰恰在孙先生的巨幅创作里面都有非常内在的、非常充分的表现。还有一点最突出的是孙先生作品的色彩,他可能区别于传统的文人画、水墨画等等这些单一方面,可以说他续写了海派的传统。我个人觉得他更是一个天才的敏感和魄力,因为他对线、色、形,包括主题元素的承传变异、他的光色、墨彩,我给他总结出,就是画面传达出的浓度、厚度、强度、力度、刚度、韧度、饱和度,共同达成了一种雄强和震撼,应该说是一种恣肆,而不是一种放肆,他还是张弛有度的。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坐看云起时》  122*122 1998年作

释文:白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入画时。

所以我们在他作品里面其实是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积年累月之后的一种爆发力,一种持久力,同时还有非常精到的掌控力,虽然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山水的元素,包括他的笔墨实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他已经进入了禅悟的第三个境界,达到了山川言志,他自己的一个诗意的、非常美好的世界。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孙先生的展览还有很突出的现实感,他不是和现实疏离的,不是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他是基于个人的历史境遇对当代意识、当代视觉文化感悟的一个有效的融入。就像前面几位老师所说的,他以他个人的创作的角度丰富了现代性的内涵和厚度。我想无论刚才陈老师谈到了“诗书画印”结合反映出的内涵,还是他的色彩的张力,包括他的巨型的这种巨幅巨制的表现形式,可能都为中国画的革故鼎新、现代变革走出了他的一种表现方法和表现路径。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实践中的自觉,也反映出了艺术创作自信。尤其是在他自己一个时空发展的和大的社会发展之间,生长出的一种超级自信。孙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范例,确实是值得持续的研究和反思。我就说这些,谢谢。

孙博文作品欣赏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烟云万里开情怀》  358*144 1999年作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里白练出,引逗诗翁持杖来。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霜林尽处碧溪傍》  412*144 2000年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红云当头万象生》  411*143  2002年作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出,引逗诗翁持杖来。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山水入禅心》  414*96 2002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一山一水一青天》 178*95 2000年作

释文:野云如墨石径斜,勾勒皴擦点几下。青红不分倾于纸,正是黄昏待月华。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霜林暮秋夕阳红》 96*89 2001年作

释文:霜林暮秋夕阳红,枫叶经霜浓谁流。今生有此景。

画家简介

致广大,尽精微——著名画家孙博文的淋漓笔墨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