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7-15 14:22:32
  于文江先生是当代人物画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我很少用杰出这个词,但是这个字用在于文江身上的确是恰当的。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

《中国美术报》社

展出时间

2021年7月2日—2021年7月15日

开幕时间

2021年7月2日15:00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楼颂厅

  20世纪人物画的发展,在9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瓶颈,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造型的写实和传统的笔墨的结合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范式。比如说徐蒋体系,然后走到了像浙派刘国辉、吴山明这样一类,强调水墨性和大于造型性,这是我们看到人物画的一种发展的路线。但是于文江先生的人物画发展突破了这样一种既有的范式,他把中国人对写实造型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于文江先生对造型的理解超过了我们在油画和版画领域里面对造型的理解。

  所以今天看于文江先生的作品,让人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他对于形体本身能够表达、能够形成艺术魅力的一个理解,而不像我们很多画家所理解的形象造型无所谓,更多的是通过所谓的个性化的笔墨,或者说是所谓的过于率性的笔墨去弱化对形象本身的塑造。在这一点上,于文江先生是非常突出的,这种突出可以看作是20世纪以来这一百年以来有关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在高度上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的一个艺术水准。

  于文江先生的人物画,即使是现场写生,在保留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也能把对人物形象完整地塑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对人的颈部和肩部的处理,尤其是腰和臀部,在很多人物画家的作品中经常被忽略掉,或者是缩小,或者是几乎没有。那么在手和脚的关系上,于文江先生的理解可能是超过别人的。因为手和脚同样是一幅画面中表达人物情绪、塑造人物的重要元素。我们一般看到好多人物画家画到手和脚的时候就是虚化了,实际上,手在一幅画面上所形成的表情的作用,有的时候是大于脸部的。尤其是强调它的整体的造型动态的时候,手的表情、手的造型和人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完整性。

  不光是他的这种尽如完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有关在笔墨的处理上,很多人觉得他是慢工夫,觉得他是在死抠形象,实际上于文江先生的人物画是通过写意的方式完成的。当然他的这种写意和我们看到的仅仅强调这个勾线和泼墨形成的人物水墨画的塑造是完全不一样,它更多的是通过没骨,这是于文江先生的一个基本的语汇。

  这个没骨和恽南田的没骨并不完全一样,它来自于恽南田的那种没骨,但是它把没骨的使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孔的处理毫无疑问是通过没骨来处理人的皮肤色冷暖的一种变化,但是于文江先生的没骨的可贵之处就是他能够深入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面孔的处理,人物的眼窝、鼻孔和腮部绝对不是用勾线的方式草率的去交代,而是能够把他对形象深度的理解,通过没骨的塑造的方式、穿插的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实际上有一个难度,或者说于文江所形成的这种没骨人物形象所塑造的坚实感和笔意墨韵,可能是一般画家所不能够达到的。

  除了人物面孔的塑造,还有关于人物衣着的处理,和他的没骨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异曲同工。虽然在人物衣着的处理上,于文江处理的比较洒脱,用笔也比较松,但是整体来说他还是严谨的,严谨到一个女性的衣领花纹的一种变化,他都能够表现出来。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于文江先生不仅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本身,而且注重配景的处理。在我看来,于文江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家中,在人物、山水和花鸟上都能够达到很高程度的一个画家。他随手处理的山水,也可能比一个专业的山水画家都处理得更好。这种处理不仅有墨和彩之间的交融,而且有远近虚实,以及勾线和晕染之间的一种关系。

  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于文江先生在处理人物的整体感同时,还能通过很细微的一些树叶枝干的变化来丰富画面。他的画作当然有比较大的尺幅,也有非常小的咫尺画面,但是这咫尺画面里面能够给人们提供的视觉的、观赏的对象特别丰富。除了优美的人物的体态和造型,他也用了很多的工夫去画画面中的树木和山水的一种变化。即使近前的一根小草,几束野花,他也能够把草叶、花瓣和整个花丛叶丛之间的一种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或者说他更善于交代这种层叠的叶片之间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勾好稿子再去画的,他完全是用没骨的方式随意勾染而成的。但是这种随意是他心态上的随意,在细部的、细节的处理上,他仍然是非常严谨的。

  从总体上来看,于文江先生在十年之内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大的展厅的作品,有这么多的人物绘画,很多的作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代经典作品。比如说画的藏族同胞收割青稞,仅仅就两个人物的形象,但是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它的造型感完全用造型来体现画面本身的表现能力,这是在当代中国画家中几乎是没有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展览里面,让我们看到于文江对当代生活丰富性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对各种民族生活、民族服饰、民族人的相貌和独特的体态的一种深入的表现。

  画家可能只是半个小时的、半天的写生,或者是再多一段时间的写生,但是从于文江在现场写生的这种创作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有着丰富的造型能力,有更多这种形体的储备,所以他和我们很多的画家“所画即所见”是不一样的,他更多的是画自己脑海中储存的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的形象,能够把这样的一些形象和现实结合在一起。

  不管怎么样,于文江先生是当代人物画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我很少用杰出这个词,但是这个字用在于文江身上的确是恰当的。比如说发式在一个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我们大部分水墨人物画家的发式一般用勾线,或者用泼墨的方式去呈现,画的虽然具有写意性,但是画得不够耐看。但是于文江先生的对各种发式的处理,是通透的,既见发式也见笔墨,还能见到这个黑色的头发和皮肤之间的一种巧妙的色彩转化这样的一些细节,这在很多画家作品中都很难见到,但是于文江先生能处理的得心应手。可以说是他能够驾驭人物和背景,以及山水、树木、山花野草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画家,而且但凡他画过的东西都能够给观众留下一种很深刻的印象,说明这种表现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的强。

  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如何看中西融合。好多人认为中西融合在前面几代画家中都已经充分完成了,认为没有什么路可以走了。但是于文江先生今天给我们展示的中西融合,不能说是一条新的道路,但是中西融合的道路还可以更深广的走下去。包括中国人物画如何能够借鉴西洋的古典主义绘画,如何能够把西方的古典写实油画的审美理念、造型方法和我们所认为的传统笔墨有机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对传统笔墨的这个理解,也不要限制在像梁楷那种泼墨写意的人物画上,是不是也能够借鉴一些像恽南田这样的一些没骨的绘画。

  当然于文江先生的没骨达到了一种极其高妙的地步,这种高妙是什么?既能够写出有水冲的这种墨韵,也有工笔的细微的一种变化。尤其是在人物身体的边缘线的一些处理上,他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用一道勾线,然后再晕染色彩这么简单。他能够在一条勾线上体现出虚实的一种变化,这种虚实的变化和人体的这种是骨头、是肉还是筋的这种节奏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仅就这一点上来讲,也可以看到当代有关中西结合,还有很多的路可以去探索,还有很多的地方我们没有触摸到,于文江很好地寻找到了自己的一种风格。

  第三个当然还要讲一下于文江先生并不是大家所认识的,只是善于画这个小品美女的画家。今天的这个展览给大家一个很深刻的感受,他是很善于表现民俗生活、乡土情怀,也很善于表现我们今天民众的生活形象的一个画家。他的很多的画面能够打动我,实际上是朴素的人的一种情感。比如说这个画的一个卖菜的老头,竟然还拿着书在看书,这样的一个情景打动了他,成为他画面的主体。那么这样一种表现它不是英雄形象,也不是模范人物,它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可以感动他的一个普通人。普通人是朴素的,但是朴素里面有我们比较认同的那种对知识和文化的一种渴求,所以他画了这样一种半文半土的一个人物形象。当然这个形象本身是入画的。

  所以基于这个展览我们对于文江先生有了很深入、很新鲜的一种感受,我相信于文江的展览更加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画上的地位。于文江先生的艺术天赋可能是我们无法超越的,但是于文江先生所创造、所开创的这样一种没骨人物绘画,再加上古典绘画,去表现现实生活的一条道路,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继续往下走下去。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和澳门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等特聘教授、博导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展览现场

于文江作品欣赏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聆听风吟》 160cm×138cm 2007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日出东方·李大钊 陈独秀》 300cm×330cm 2021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 187cm×364cm 2020年3月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晨祈》 170cm×150cm 2011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金色青稞》 185cm×185cm  2014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卢瓦尔河畔昂布瓦兹皇家城堡(达·芬奇堡)》 50cm×50cm  2017 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哭泣的巴黎圣母院》 50cm×50cm  2019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塔吉克妇女古丽佰尔克》  50cm×50cm  2019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驻澳门部队的医疗女兵安伶俐》  50cm×50cm  2019年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净湖》 186cm×186cm  1997年

画家简介

“没骨”墨韵,尽如完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谈“聆听风吟·于文江作品展”

于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中国著名人物画家。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作品连续参加全国第六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获第六、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获首届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获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银奖;获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金奖,获首届中国画展铜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