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6-21 11:05:03
  《对话》中,济南“十问”,是以书法折页的形式摆在孙立成与主持人之间,潇洒俊逸的中国传统书法和风景秀美的大明湖相得益彰,展示出济南深厚的自然、历史文化底蕴。

  在日前播出的央视《对话》栏目中,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济南GDP过万亿元等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对话》中,关于济南“十问”,是以书法折页的形式摆在孙立成与主持人之间,令人耳目一新,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那一幅幅隽永的书法作品。有市民反映,一幅幅书法作品取代了传统的提词卡,将观众们关注的问题一一展示。潇洒俊逸的中国传统书法和风景秀美的大明湖相得益彰,展示出济南深厚的自然、历史文化底蕴。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这一幅幅遒美健秀的书法作品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振范之手。近日,记者采访到了王振范,探寻“对话”幕后的故事。

  “4月26日下午,我接到市委宣传部的电话,希望能用书法展示济南的关键词。”王振范回忆说,济南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对话》节目后,想到了用传统书法作品来展示近年来济南的改革发展,并给了几本册页。“接到通知之后,我也是反复思考,要易于辨认,方便沟通,又要考虑室外采访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随后,王振范就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我先了解了《对话》的基本情况,如录制地点、播出时长等。得知地点选在大明湖,考虑到风的因素,我先琢磨用什么形式。”王振范说,他先后尝试了采用扇面、箭牌等形式,但是担心风一吹有呼呼的声音,影响拍摄效果。最后经过商定,觉得还是采用册页的形式,既比较醒目,又不会被风刮起。

  接下来就是如何用书法展示济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干事创业的城市步伐。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王振范作品欣赏

  王振范1958年出生,济南市文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早在从戎时代,王振范就昼耕夜读,临池不断,对书法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几十年来,王振范以临帖为日课,集诸家之所长,注重法度与己意的融合,既是一位古典传统的践行,度与己意的融合,既是一位古典传统的践行者,又是一位当代意识的探索者。

  其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继而追摹《宣示表》《乐毅论》《黄庭经》,线条清丽生动,隽雅质朴,作品融古为新,潇洒俊逸,颇得魏晋神韵。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参以智永、米,尤得力于《兰亭序》《圣教序》和《十七帖》。其行草书作品,将晋唐诸家的笔法、墨法参揉一体,行笔圆劲腴润,笔势灵活,墨色变化丰富,结字平整宽博,传递出萧散纵意的审美意韵。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王振范表示,“二王”作为行草书的奠定者,王羲之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飘若游云,矫苔惊蛇”,他的书法是极美的;《墨林快事》评王献之为“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我要用‘二王’的笔意成就济南‘十问’。”当做出这个决定,王振范顿觉轻松了许多。他说,既要体现艺术的魅力,又要接地气,易于辨认,让百姓看得懂,还要方便主持人和孙立成书记沟通。他对十个问题逐一研究:新旧动能转换,是济南改革创新的“核心源”,改革就不能被拘束,海阔天空任鱼跃,改革大潮显本色,所以这个关键词用恣意昂扬的行草;“万亿城市是否在意料之中”“独家发布”也用行草,展现济南干事创业的担当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明断实连,有圆有方,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王振范指着《对话》中的书法“十问”解释说,每个字看似是独立的,但是笔意实则连着,这样每一个问题“自然天成”“浑然一体”,昭示了济南今后的发展如泉水一般,源远流长,长流不断。

  确定了字体,还要确定字的大小。“写大了,容易喧宾夺主;写小了,就看不清。”王振范说,经过几次尝试,他感觉把字写成核桃一般大比较理想,这样在一米处能看得很清楚。

  万事俱备,接下来就是试墨练习,选取得心应手的工具,调整心态。经过紧张而有序地忙碌,4月27日,书法册本济南“十问”如期完成。

  拍摄的时候,摄影师对作品赞不绝口:字既韵味无穷,大小也掌握得恰到好处,书法、册本、孙立成和主持人恰如其分地全部入镜,相得益彰。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王振范作品欣赏

  “中国传统书法重视传承,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山东人,用他们的笔意最能展现济南厚重的文化底蕴。”王振范自豪地说,济南迈入万亿城市之列,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他由衷地为家乡感到骄傲,心情非常激动,这种快意纵笔的字体正好适合当时的心情。

  10个问题,15行共计72字,在章法上每个问题既能单独成篇,又能使整篇错落有致,每个字都能从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手札中找到影子。可见,王振范师古“二王”之深,用工之勤,难怪观众反映具有“二王神韵”之大家风范。

  情发乎笔端,心灵和书法共鸣,于是书法版的济南“十问”走进了荧屏,走进市民心中。

  (来源:金台咨询 济南日报 中国日报网 宋翠 陈延鹏)

  书法家简介

用“二王”笔意成就济南荧屏“十问”——著名书法家王振范写泉城底蕴,展大家风范

  王振范,1958年出生,济南市文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早在从戎时代,王振范就昼耕夜读,临池不断,对书法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几十年来,王振范以临帖为日课,集诸家之所长,注重法度与己意的融合,既是一位古典传统的践行者,又是一位当代意识的探索者。其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继而追摹《宣示表》《乐毅论》《黄庭经》,线条清丽生动,隽雅质朴,作品融古为新,潇洒俊逸,颇得魏晋神韵。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参以智永、米芾,尤得力于《兰亭序》《圣教序》和《十七帖》。其行草书作品,将晋唐诸家的笔法、墨法参糅一体,行笔圆劲腴润,笔势灵活,墨色变化丰富,结字平整宽博,传递出萧散纵意的审美意韵。

  王振范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并被中宣部、中组部、中纪委培训中心及山东博物馆、山东美术馆、山东省图书馆、中山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重要部门和机构收藏。2001年5月出版《王振范书法作品集》。2005年6月、2014年9月随济南书法代表团访问韩国、法国和瑞典,其作品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