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8-18 11:29:19
  虽然艺术价值观念仍然包含向内求的个人精神价值体现,但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更多地描绘新时代、关注人民美好生活,才是艺术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我之后的个人创作可以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更多地提倡一些正能量的内容。

  美从何处寻?

  寻美是一场向内求真求善、向外求美的心路历程。寻美历程是人们将内心最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潜在向往、期许、追求和创新以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行真善美地迹化。其中,美术便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迹化方式之一。美术是人类历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审美意识和美学创新思维高度集中、凝练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美术思维亦成为了真善美和创新的“炼金术”。

  理论委员会在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及诸位青年艺术家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联合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理论与批评专业师生,推出“‘美从何处寻’——青年艺术家系列访谈活动”。活动主旨在于:动态追踪新时代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艺术成长之路和创作心路历程,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分时期建档,持续跟踪采访等;通过搭建高校大学生与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学习青年艺术家的闪光点和创新精神,推进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助力其快速成长;企望通过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及其理论委员会的努力,为山东省美术理论的发展、美术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做出自己的尝试与贡献。

  希望此次“美从何处寻”系列访谈活动能够为青年艺术家和高校大学生以创新思维找到、化生并表现祖国大地无处不在的自然美、人文美和精神美带来一定的启迪,推动实现美育由生活思维转向艺术思维的价值旨归,从而以新时代语境为雨露甘霖,使心灵的真善美在凡尘世界中漾起朵朵涟漪,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中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孙晓娜,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博士)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

| 韩潇访谈 |

记者:韩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现在是济南美术馆的专职画家,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与绘画结缘的历程呢,是怎样的因素促使您走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

韩:我父母原本都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所以从小还是耳濡目染的比较多。可能多多少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天赋吧,从小对绘画也比较喜欢。一直到初高中的时候,我当时的主要意向是去学动漫。但是家里觉得还是美术学更加适合我,而且当时考山艺我是以专业分数第一的成绩录取的,所以考虑良久,最终选择了中国画工笔研究方向。基于对传统美术理念的认同,慢慢我也爱上了传统艺术。其实基础打好了,其他的门类都是可以互通的。不论是艺术技巧也好,绘画理念和绘画方式也好,各学科之间有很多的共通性。如果基础能够学好的话,画其他的题材也都是可以的。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沂蒙·2016》2016年  200×190CM   纸本综合材料

记者:您本科和硕士都曾就读于山艺,硕士的时候师从王小晖老师。您的作品有一幅叫《年轻时的母亲》,这幅画和您老师的《醉春》在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王小晖老师对您的绘画风格有哪些影响呢?

韩:《年轻时的母亲》那一批画还是我比较早期的作品,这跟我学生时期跟着王老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时期跟着一位老师去做一些学习与研究,肯定要受到老师个人风格化和技巧性偏好的影响。但是我的老师一直在提醒我,本科时期你解决的是理论知识和基础素养的问题,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也包括工作后的长期发展,应当去建造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系和理论体系。所以作为学生,慢慢走出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觉得王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出的学生应当千人千面。”尤其像美术这样一个注重个人个性风格的领域,老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和个人性格去引导发展方向。我想这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所要去做的。王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开阔的引导指向,帮助我完善了整体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思路。这一点我一直很感谢王老师。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年轻时的母亲》2012年   35×35CM    中国画

记者: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您的花鸟工笔,其中的鸟或者植物的姿态、神韵都暗合其规律,这些意象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换言之,在进行灵感创作的时候,这灵感的迸发点从何而来?在您绘画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您是怎样克服的呢?

韩:就我个人创作来说,还是一个长期对形式美感构成的内化学习,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其实对于东西方绘画来说,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在构成方式上都暗含着一定的规律。比如西方古典绘画一直按照严格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哲学算式去组织排布。而中国画造型的创造与构图的安排是将意象思维慢慢地转化为视觉图像的创作过程。我们面对的一切自然物象,都可以通过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的要素去概括和总结。我们将具体物象总结为一些抽象化的符号,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去积淀的。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内化的过程,深化对具体图像构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进而将这种对物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加以强化,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对于形式美感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也是从本质上去把握形式美的一种构成方法和艺术规律。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梦圆九霄》2019年   230×190CM    中国画

记者:韩老师,我们这次专访的主题是“美从何处寻”。众所周知,艺术是对自我领悟、内化的美的主观表达。您能结合作品来谈一下如何解读内化的美的意象吗?

韩:我有一张画叫《河·古事新像》,比较符合我最近对于中国画创作方向上的一种探索。这幅作品主要表现了我当时沿着黄河全流域写生的时候,对黄河周边的一些文化历史遗存和现代水利建设的总体感受。它是以穿插式构图的方式创作的一幅组画作品,主要营造的是一种当时当境下,对黄河水孕养的世代先辈的感怀和现代科技造福人民的感动。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体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对于创作者来说,表现的目的性和规律性在作品上进行了统一。其描绘的所有自然物象都在自然界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组合规律和秩序感。艺术家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这种自然形成的秩序感进行二次创作,而后投射到作品上。这种美感的形成过程中,要考虑所描绘的物象怎样去表现精神性和秩序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所描绘的物象可以脱离自然界对于这个物象的定义,独立于创作的这个物象之外,从而形成独立的形象美。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河·古事新像》2021年  180×390CM    纸本综合材料

记者:真正的艺术是从自然中提取出要表现的元素,内化为艺术家要表达的一些主观的情绪,将其呈现在画纸之上。简而言之,您再次审视它时,它对于您的意义会在某些层面上有所改变吗?

韩:这个意义的改变是肯定的。不仅对于自己的作品是这样,艺术史上许多作品也是这样。这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是我们考学期间学习素描时,看到的许多优秀的肖像画。我想通过他们的这些作品可以更充分地解释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所有的这些作品,面对他们所描绘的这些人物形态,为什么一眼看上去会觉得很像?往往觉得所描绘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这就是把握了具体物象的一些单独的特征、特点。在二次描绘这些物象的时候,就是要放大对象的首要特征,着重去刻画它。有意识地选取能抓人眼球的具体细节去强调,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自然物象的规律性和特点性的范式。这整个过程即是一个通过内化,再解构、再创造的过程。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半支烟》2014年   68×68CM   纸本综合材料

记者:艾布拉姆斯通过艺术四要素论阐释了艺术审美活动的过程。其中包含您在内的艺术创作者,还有世界、作品和欣赏者等四个要素。对您来说,完成这个作品之后,它就形成了一个主观的印象。而当它被欣赏之时,它所传达出来的美,对您来说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韩:艺术作品的创作,最终画面的呈现对于观者来说可能是一个美的艺术形象。但其实之于作者,他的精神内涵未必是单纯的美的层次。像安塞姆·基弗,他的很多作品反映的是二战时期的疮痍,更多的是触动精神层面的内容。那么,我们能说其作品的直观表现一定是美的吗?任何战争肯定都是不美好的,它带来的是底层人民的苦难。所以这样的作品才会触动观者的共鸣和反思。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关注社会民生,关注时事,这也是一个艺术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我希望我的作品在给观者带来一种美的意象之后,能让观者从我的作品中更多关注现在的和谐社会生态,能从中体会到一些正向的学术思维和正能量,这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也在不断努力。

记者:在当今社会,一些艺术家在创作时慢慢与国际接轨,您对未来的创作有何规划呢?

韩:前两天就这个问题,刚刚跟我老师沟通过。作为一个当今时代的艺术从业者,应当更多地关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进步与伟大成就。虽然艺术价值观念仍然包含向内求的个人精神价值体现,但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更多地描绘新时代、关注人民美好生活,才是艺术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我之后的个人创作可以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更多地提倡一些正能量的内容。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染翠》2022年  35×25CM  中国画

画家简介

墨色染浮华万千,笔锋藏世间百态——青年画家韩潇的“寻美”艺术之路

韩潇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工笔重彩人物画专业,师从王小晖教授。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十三届青联委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济南书画院理事。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