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讲好番茄故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实践育人“植入”农业大棚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28 13:41:57
听新闻

  济南天桥区沃尔富斯农业科技园简易的食堂餐桌旁,一位裤脚沾泥、手持不锈钢饭盒的中年大叔神采奕奕,声音中有掩饰不住的热情,“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是搞农业的,但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宣传,希望你们能给沃小番带来活力。”说话的人是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沃小番”品牌创始人吴景春,而他对面坐着的是一群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学生。2023年4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组织师生团队进入沃尔富斯进行实地调研与影像拍摄。这是该学院获得文化创新奖之后开展的又一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项目。

  4月28日,济南天桥区沃小番番茄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师生团队50余人参与到活动的直播实践中,用影像记录与传播关于番茄的故事。

“讲好番茄故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实践育人“植入”农业大棚

  一组镜头,衔接乡村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学院打造的高水平专业群——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专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影、音、图、文与创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学院以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类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关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次参与实践的项目来自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创立于2006年,现已发展成一家由济南市景春农业研究院、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夏之秋果蔬有限公司以及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共同组成的农业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公司从过去的一家种子公司能够发展到现在的番茄全产业链集团企业和国内首家以番茄为主体,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创始人吴景春。

  番茄又叫爱情果,“沃小番”这个番茄品牌的创始人吴景春留在山东发展也是因为爱情。“沃小番”名字来源为在肥沃的土地上种出小番茄。缘分使然,作为山东女婿,他和妻子同为农学出身,长期以来致力于用已掌握的新技术推动农业的发展。他与天桥区耿家村发展企村联建,打造技术、人才实训示范基地,为周边村庄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

  “酒香也怕巷子深。”“沃小番”的番茄虽好,也需要新媒体的宣传。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在平面设计、影像表达、新媒体平台传播和品牌化宣传等方面目前人手不足、经验不足。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新媒体传播的应用型人才,双方一拍即合,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学生以一组组镜头为手段,用好影像语言增添乡村活力,以文化传播应用型能力推动乡村农业发展。

“讲好番茄故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实践育人“植入”农业大棚

  一群学生,突破一次又一次能力边界

  大棚深处,阳光投射下金光,番茄藤蔓向上生长。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手持相机,俯身拍摄着红色诱人的果实,大颗的汗珠顺着面颊滴落,后背已被汗水濡湿。

  “即使大棚提前进行通风,但里面的温度依旧很高,我一进去,眼镜片和相机镜头瞬间起白雾了。”学生傅淑蕾说道。

  继文化传播学院与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后,广播电视学专业迅速行动,将“讲好沃小番品牌故事”植入课程体系,进行乡村农业文化传播的实战训练。依托《融合新闻实务》课程,以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为实践平台,学生收集融合新闻作品传播的选题素材,将企业需求纳入课程项目,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助推沃小番品牌推广,真正做到实践育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沃小番番茄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前期,文化传播学院直播团队与沃尔富斯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完善直播流程框架,反复测试直播网络信号,做好充分的预案。在此之前,文化传播学院实验中心学生团队已经参与过多次直播活动,依托以往直播经验和此次完备预案,他们顺利完成当天直播活动。

  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服务实践项目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已经形成传统。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都能看到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身影。在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引导下,学生除了参与各类专业比赛、创新创业项目,还参与到了国家社科课题《中国节日影像志》等各类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加过多次实践活动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任思盈表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这些实践项目的锻炼。“除了文化传播实验中心的视频直播节目‘新时空’,专业组织的‘齐鲁行走·记录’等假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我们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极大锻炼了我的综合素质。”

  从第一次出镜采访到主动寻找选题、通宵剪辑,连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固定时间段拍风景延时,再到在高温大棚里驻留1个多小时,广电学生一次又一次打破了自身能力设限,提升着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

“讲好番茄故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实践育人“植入”农业大棚

  一场改革,焕发出专业新魅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以课程改革的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突破”。2023年新学期开始,文化传播学院就聚焦这一重要任务,通过开展有组织性的教学研究实践,切实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4月28日沃小番番茄文化旅游艺术节的直播,也是文化传播学院通过三个专业联动、校企深度联动来践行国家教育战略的实际举措,是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培养音视图文一体化传播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我们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服务目标。此次我们将沃小番品牌的文化传播需求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实践体系中来,是真题真做,既能检验提升大家的实战能力,又能助力农业产品的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学院教学副院长孙晓彦与师生团队交流此次项目实战的意义。

  “将讲好沃小番品牌故事纳入到我们的实践课程,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型传播能力,扎实提升学生做好调查研究的本领;另一方面了解品牌创始的背后故事,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其实也是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田钰佳介绍。

  针对近十年文化传播学院师生在各类实践项目中获得的成果,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刘绍芹强调:“文化传播学院将组建企业文化挖掘、企业宣传推广等实践团队进企调研,产出实践成果,为落实校企联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此次沃小番的文化传播便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成果展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有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一个省级一流专业,拥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厅重点实验室“乡村文化振兴与传播研究实验室”、中国地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新文科发展之路,把“教中学,学中干”引入本科体系,引进产业入校,努力让师生搭上产业的脉搏。下一步,文化传播学院三个专业也将在多门课程中以“沃小番”这样的真实项目为驱动,将社会需求、学生兴趣、课程改革相结合,在一线中调研,在实践中育人,提升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推动专业提质创新发展。(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李焕玉、傅淑蕾)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