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4-27 08:19:42
听新闻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当地时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展览主题为“美美与共:集”,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教授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理念。

展览分为“集”和“传”两个板块。“集”展示了来自“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图像文献;“传”则汇集了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等七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以传统中国绘画的建筑、山水、人物、花鸟等元素为基础,探索传统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共鸣和互动,彰显中国传统文人的雅集文化,强调传承与创新。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集”和“传”

——在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式上的发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艺术始终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以其无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在此汇聚,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美美与共:集”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

我是王小松,来自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有幸与姜俊博士共同策划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展览。

首先请允许我向“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团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历经十八载的拼搏,构筑了此次展览的灵魂。

衷心感谢施慧、邱振中、车建全、汪正虹、焦兴涛、王绍强和朱金石等7位艺术家,是他们的巨大努力和无私奉献,给中国馆增添了无限光彩。

本次中国馆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献档案展和当代艺术家基于“大系”所展开的创作。

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自2005年启动以来,历时18年,收录了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12405件/套中国历代绘画精品佳作。“大系”的编纂历史,正是漫长失散后的“汇集”。这也是流散全世界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像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一次集合。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7位当代艺术大家,参考阿比·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的方式,在3000余件海外文博机构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珍品中精选出100件,以文献档案展的形式呼应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的主题。这种“档案学转向”的展览强调了对艺术图像和历史文献的融合与共建,阐释了跨时间和跨文化的当代演绎。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在本次策展中,我们以艺术史的叙事角度,从图像理论到山水景观,再到人文世界观,构成了一项整体行为活动,所有参与者,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策展人,对内重塑自身,对外连接世界,促使我们去重新思考关于图像与艺术史、哲学与文化的知识体系。

车建全连续二十年,拍摄同一座亭子及其周边的环境变化,探究了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及自然景观变迁的同时,还将观者视角引入了一个若隐若现的时空维度中,展现了无法预测的宇宙和社会。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车建全作品《亭》

焦兴涛的雕塑作品利用工业时代的遗留材料——比如铜和铁,来塑造传统中国的人物形象。金属的冷冽、硬度以及金属熔化的流淌光滑,包括焊接点的凸起和粗糙,都能通过触摸获得真切的想象,它们代表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对抗。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焦兴涛作品《魂·韵》

邱振中的户外雕塑《状态》虽然高至三米,却让人体悟到那些来自中国书法的线——被风梳理时的纠缠、飘动并最终与风融为一体,成为了“园林”的灵魂。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邱振中作品《状态》

施慧以文字的符号性和物质性结合所呈现的作品,将过去的痕迹和未来的预言交织在一起,纸浆呈现的纸石成为对时间的纠缠,审视与触摸。它已经从原本的语义系统中被解构,它们的可识别性变得模糊,从而成为对封存记忆的重新考量,激发我们去解读那些被时间淹没的、难以言说的过往。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施慧作品《书非书》

王绍强将宋代绘画通过画学研究和形式分析,以水墨作为表现自然的符号,表达了内在的“道”和生命的灵性,让观者体会到一种超越物质界限,触及心灵深处的安宁与禅悟。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王绍强作品《淬厉新之》

汪正虹携带微形的10000只鸟类到现场。艺术家自己与佩戴鸟形的行为者一起,以行为游走的方式,穿梭在各个不同场景,营造出千鸟齐聚的景象。反思个体性与集体性之间微妙关系。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汪正虹作品《百鸟图迹》

朱金石《塔》由数千张宣纸、棉线、竹竿等环保材料组成,构建了一个的巨型内置灯光塔状装置。该作品的灵感源自中国绘画中的建筑图像——塔。作为一种聚集精神性的建筑物,塔融合了多元文化象征,作品既呼应了中国的塔,也在跨文化和跨历史的语境中映射了世界各国塔的文化与哲学寓意。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朱金石作品《宣纸塔》

在此,我谨代表策展团队向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大学、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等表示衷心感谢,向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硕博策展团队、姜俊博士,以及所有为此次展览付出努力和提供支持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谢谢!

文/王小松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浙江大学杜江峰校长与策展团队合影

(来源: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艺术家简介

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任“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

王小松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7年获柏林艺术大学大师生学位。现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王小松始终坚守以传统“油彩与布面”为主要媒介与形式,在不断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矩形外框或者其它几何形边界的视觉定义,提出了具有革新性的“多维度绘画”理念。“多维度绘画”旨在探讨弯曲与皱褶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王小松将平面绘画里的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等变量,延伸至多维立体空间,运用大面积单色铺陈、凹凸的画面等,竭力探讨弯曲空间中绘画形式与变量间的关系,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折射出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共性与矛盾。在画布“凹入”与“凸出”的多维度皱褶空间里,绘画以“折叠”的方式被塑造,在凸显材料媒介的“物质性”的同时,使画面整体成为“视觉空间的连续体”和真实可触的空间,并表现出超越材料形式之外的生命与灵魂,以弯曲的形状隐喻当下人性的焦虑与精神困境以及多变性,使作品发人深思。

主要收藏

阿联酋王室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奥地利舒茨艺术典藏 | 奥地利,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家美术馆 | 奥地利,巴威尔艺术基金 | 德国,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当代博物馆 | 德国,德国吕贝克圣安娜美术馆 | 德国,希腊拉里萨现代艺术中心 | 希腊,广东美术馆 | 广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 重庆,印如精舍 | 台北,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北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上海,及其他机构或私人藏家。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