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30 16:41:15
听新闻

  5月26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和项目推进会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举行。

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研讨会特邀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何洁,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国家文物局政策研究处处长、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冯令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杭春晓,深圳大学教授吴洪,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邹晓松,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孔新苗,北京华夏经典美术馆总经理李涛,北京七臻美术馆馆长朱冬,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荆雷,课题负责人、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远宏,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春景,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许大海,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邵巍巍,课题组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荆雷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果。她指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是学校获批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此次研讨会旨在与该研究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进一步深化陶瓷艺术领域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地倾听大家对该课题实施的意见与建议,为课题组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提供建议与对策的支持。学校将充分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会上,课题组负责人、设计学院院长远宏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总体情况,他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研究的根本要求。该项目拟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中华窑口文脉发展理论,阐释陶瓷艺术内在发展规律、技艺特征与审美风格,以清晰完整的学术梳理,探讨新时期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确立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达体系。

  “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组成员许大海做项目总述,并从研究价值、整体框架、研究思路与目标、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详细汇报。

  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思路清晰,框架设计合理,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建议。

  何洁指出,课题的研究范畴应在注重器物造型与装饰功能的基础上,更深的涉及器物的形制、工艺、风格、分工、制度、贸易传播、窑口间的修复影响能力以及相关考古门类的断代科技史研究。陶瓷是各地区生活形态的集中体现,对陶瓷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从器物层、制度层甚至观念层的展开,对于拓展陶瓷文化研究的视野,推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意识,保持地方文化独特性,维护地域文化的和谐共生等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冯令刚表示这次课题是一个大工程,是把中华窑口的内在的逻辑和窑口的发展史,通过一个整体观照的方式重新叙述。冯老师从中华文明探源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对课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他指出在推进课题时,可以把学术的视野再放大一点,通过陶瓷的形式,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文明史讲清楚。因为通过陶瓷去讲中国的故事,会更加的吸引人。他相信课题会呈现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并期待能有新的重大发现在某些方面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

  杭春晓老师指出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中华窑口的研究,能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窑口文脉体系建构和梳理做出贡献,值得期待。他提出,从人与技术流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窑口的关系,去完善课题,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和重点。

  吴洪老师表示该课题从窑口的风格流派、文脉入手,聚焦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视野宏大且宽广,无论从文化学还是史学的视角来看,都是一个全新的研究的方向。他认为,项目有非常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期待也相信课题团队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李超德老师对课题给予肯定,认为有比较扎实的前期成果和研究基础,他指出课题积极地回应了习总书记关于三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强调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设计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一种探索。他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很好的建议,一是要从中华窑族文脉体系传承和发展的五个关键词来加强系统研究,二是如何来做好各个窑口的分类研究,在分类的研究当中找到各自的发展线索,以及相互之间关系,是做好研究的关键点。三是把握关键词当中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某种转换来结合起来。

  董占军老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和文化自信,完全可以从陶瓷这个层面体现出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华传统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还是中外交流的一个载体。他提议要重视以前的传统方式,并将最新的考古成果纳入到我们的项目研究中。

  顾黎明老师提出要从文化溯源的角度来对文脉进行梳理,对历史的传承做一个总结。同时也从艺术溯源角度来寻找我们的时代坐标,做好中华窑口文脉体系的发展研究。

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华窑口文脉体系传承与发展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邹晓松老师指出,要构建文脉体系,要把各种文化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当作重点研究的内容,同时要进一步阐述陶器和瓷器的过渡转换,聚焦中华窑口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如何为当今历史文化资源的再发展、再利用,提供历史的经验。课题要从发展的角度,把科学研究成果对当下陶瓷文化发展的价值意义体现出来。

  白明认为这项课题有宏阔而又细微的工艺窑口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有横向对比研究,也有历史的回望,形成了方法论,总结出了工艺、文化、道、气与生活的深刻不同关系。从每一个窑口的工艺、装饰造型、烧成以及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外延,到地理环境、技艺的传承、市场流动、人文习俗、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等,都有各自清晰的脉络。这个课题需要团队长时间的投入和沉浸其中,所获得的成果,将在教学、创作实践等方面带来重要改变。这次的寻源与问流也是每个中国人必要的文化身份的确认与寻根。

  孔新苗认为在中国学术话语建构和学术体系建构的时代背景下,课题从窑口入手,来谈中华文化的文脉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两个具体建议,一个是从从显性和隐性二元关系的切入,是否会存在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整体的框架上建议进行新的自上而下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架构,另外一个就是建议紧紧围绕“文脉体系”这个核心展开,用主线统领,立足中华窑口和中国文化的语境,展开研究。

  研讨会由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春景主持,他表示作为学校的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者,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课题研究的推进提供尽可能的支持,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