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6-19 09:14:27
  文人之约、雅士之约、君子之约、金兰之约。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有约图》韦辛夷张宜180cm×97cm

  2016年5月27日,久旱的济南下起雨来。在画家韦辛夷看来,这是天公多情,有意配合他心中那首叫《约客》的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作者赵师秀不会想到,800年后,依然有人惦记着他的等待,并把这种淡淡的执着与落寞化成了笔墨。与韦辛夷相约在山东新闻书画院的是画家张宜。那天的上午很不一般,往事突然浮现,略显意外又异常动人;笔墨往来对话,激情四溢又浑然天成。

金兰之约:为有故人携画来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韦辛夷(左)1956年生,山东省美协顾问,济南市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

  张宜1969年出生于潍坊,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省美协驻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协名誉主席。

  5月27日上午,山东新闻书画院,大众书画专刊“约绘”已到第五期。

  开场有些小激动,张宜一见韦辛夷,就被他拿出的一样东西惊呆了——一幅保存了25年的旧画当众展开,参禅的老僧端坐画中垂目观心,是张宜22岁时所作,那时的笔墨已相当老辣。在场观者忍不住感叹:“原来你不是一下子就画得那么好的!”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悟禅图》

韦辛夷所藏张宜画作,25年后张宜题跋:

他日轻狂一少年,

今已不惑两鬓斑。

尚有真情可追忆,

轻折黄纸一悟禅。

  阿一打油感喟二十五年前师友韦辛夷先生府上小饮,酒酣拙作被留存至今,更显于“约绘"雅集,慨叹时光如白驹过隙,敬佩先生真情,感恩当下,逝者如斯!

  “今天要干两个事情。”“献宝”之后的韦辛夷兴奋地说,“其一,这幅画25年没有题款盖印,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寂寞着呢,这次你要补上。”

  那是一幅与青春和友谊有关的作品。

  1991年,韦辛夷经常把张宜、卢冰等好友邀到家中,借着吃香椿的激动心情即兴作画。与岁月相关的证据大多随风消散,但有心人收藏起点滴,竟成为多年后的陈酿,开坛十里香。

  “约绘”栏目创办之初,大众日报社老领导刘广东曾说:“‘约绘’乃三约:文人之约、雅士之约、君子之约。”如今,相差13岁,却同在山艺美术系待过的韦辛夷和张宜,因着多年来的“情投意合”,此次又添“金兰之约”。

  旧物常新,是因故人常在,对于那幅画的出现,张宜虽然也猜到过几分,但他表示,自己依然有穿越感,脑子竟一片空白。

笔墨之约:闲敲棋子落灯花

  穿越归来好干活。宣纸铺开,翠管紫毫一字排,开始实行韦辛夷要干的第二件事情。

  受到大众书画专刊“约绘”栏目的邀请之后,韦辛夷琢磨了很多与“约”有关的故事:圯桥之约,张良纳履;崔护之约,人面桃花;元夕之约,月上柳梢……但赵师秀的《约客》尤其不同,其中更多的是安静平和。今日就以此诗为主题。但如何画出那种很“耐烦”的等待、不纠结的心态呢?韦辛夷现场制了草图:主人席地而坐,灯盏照亮棋盘,童子困倦自睡,窗外芭蕉阑珊。大家一拍即合,张宜开笔。

  张宜的人物有一种难得的浑厚感,甚至比许多山水更大气。画家开笔之后便无法“自控”,激情如电光火石,下笔更果敢肯定,但他要表达的,却是一种沧桑后的平稳安静,一种因信任而生的踏实感、因内心充盈而显现的无欲求。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不期而至的雨,令画室内诗意倍增。但正如韦辛夷所说,其实这是个损伤诗意的时代。就《约客》的意境来讲,如今没人愿意在夜半等待,恐怕早就打电话催了;我们看不到落灯花,电灯落下来的可能也性不大;更听不到蛙声……好歹有雨,暂慰平生。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约客》局部

  当张宜让闲敲棋子的主人活生生坐在画中之后,大家的心也安静下来。画面另一侧,空着的蒲团上写满了期待,观者忍不住会想,我很愿意坐下,成为那个赴约的人。韦辛夷提笔在主人身后画了一名伏案而寐的童子,夜果然深了。

  窗户的处理,韦辛夷有意加大了尺寸,房间愈显空旷。外面芭蕉摇曳,风雨声隐隐而来,案上的油灯在这个背景下显得格外清亮。画面中蕴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来与不来在两可之间,意境心境极其微妙。猛然间,感觉这幅画比同尺寸的作品显大,正是经营位置的妙处。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约客》局部

  “关系不错,添上点油吧!”韦辛夷提笔在灯内轻轻一抹,体感顿出。他又加了条灯信子,这个长度足够再等个把时辰。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约客》局部

文化之约:水滴石穿集腋成裘

  张宜说:“历史就跟这幅画中的围棋一样,没有机会重复,下错了也没法退回去。”艺术追求也是这样,既然无法后退,只能选择向前。

  此次一回首,倏忽25年,除了改变一切都在改变。25年可以成就很多事,但论到文化,韦辛夷借用余秋雨《何谓文化》中的观点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文化,安定30年之后才有小成,想要大成至少100年。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已经度过30余年的安定期,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正走向更高的追求。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观琴图》韦辛夷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问心图》张宜

  文化是个慢工。当年龚自珍骑驴游历8个月,写出《已亥杂诗》组诗315首,但是他的积累并不仅在这几个月,他的文化背景是整个时代。当韦辛夷谈起当年创作《鸿蒙初辟》的经历时,他强调的是张宜等一众优秀画家带来的压力和刺激,令他在35岁时有了新的创作思路,注重侧向和逆向思维,企图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画家如此谦逊,然而如果没有当战士时白天在台历上画、晚上在有水汽的玻璃上画,没有为了画画宁可值最累的那班岗,没有那时的凿壁偷光,没有油画和连环画的深厚功底,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那些力恐怕是借不上的。因此无论历史的大成还是个人的小成,都是水滴石穿、集腋成裘。一个舞者,要有舞技,还得有舞台。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韦辛夷题“约绘”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张宜题“约绘”

纸媒之约:质感不可替代

  韦辛夷喜欢纸媒,他每天要看15份报纸,不通过网络便知天下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容易在太多的碎片当中耗费生命,变得疲劳和茫然。而纸媒的信息是经过过滤的,留下了我们最需要的部分。

  “纸媒对于画家太重要了。”韦辛夷说。他从小是报纸的拥趸,喜欢有触觉、有质感的东西,比如书,比如木器。视听嗅味触,人的五感是上天的恩赐,如果我们只能从屏幕上去看转瞬即逝的东西,就等同于把自己低端化了。新媒体应运而生,这是时代所需,但纸媒永远是画家的第一需要。“当年电棍儿出来后,有人说白炽灯要完了;照相技术出来后,又说绘画要完了,都不会的,没有可替代性。只是我们要考虑怎么把已有的东西做得更精到、更完美。”

“金兰之约”著名画家韦辛夷、张宜“约绘”在山东新闻书画院

本文见2016年6月3日《大众日报》

结语

  《滕王阁序》提到“四美具,二难并”,有人解为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以及明哲和坦诚,另有一解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贤主和嘉宾,后者更适合当下的“约绘”。赵师秀并不计较客人来或不来,宁可独自敲棋,而我们更幸福,茶正香,客已来。

  “约绘”数天后,张宜为那幅一别25年的画题了跋:

  “他日轻狂一少年,今已不惑两鬓斑。尚有真情可追忆,轻折黄纸一悟禅。阿一打油感喟二十五年前师友韦辛夷先生府上小饮,酒酣拙作被留存至今,更显于‘约绘’雅集,慨叹时光如白驹过隙,敬佩先生真情,感恩当下,逝者如斯!”

  借为结语。(2016年6月)

(李可可)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