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04 12:06:18
听新闻

辞旧迎新,卯兔送春。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引发的观展热情依然高涨。在济南市美术馆内,除了络绎不绝的市民观众,还有来自美术界的大咖专程前来打卡。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前来观展,观展后我们对张淳院长进行了专访。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鲜明特点

参展艺术家年轻化彰显双年展的

新鲜活力

问: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参观完本届双年展的感受?您认为本届双年展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张淳:我是第二次参加济南国际双年展,深刻地感受到这一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非常新鲜,很有活力。首先,参展艺术家普遍年轻化,以中青年艺术家居多,很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正在读博的年轻艺术家也参加了展览,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点。其次,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本届双年展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展览中有很多高科技作品和新媒体作品,还有一些不一定是高科技,但是关注全人类科技发展的作品。再次,展览中“异彩与同源”板块的作品,也非常多元化,很精彩。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双年展与高等美术教学双向互动

推动高校教学体系创新发展

问:您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既是领导和专家,又是著名的艺术家,您认为济南国际双年展对高校的美术教学及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有哪些启示或影响?

张淳:我觉得济南国际双年展与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联动关系。第一,很多高校的教师或学生参与展览,从而带动和活跃高校的艺术创作。第二,双年展会刺激青年学生或教师的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上起到引领或促进作用。第三,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是,可能会从另一种角度带动或促进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课程或教学体系的改革。比如本届双年展中的很多虚拟仿真类的新媒体作品,并不完全是靠学生自学完成,或是在社会上靠自己摸爬滚打就可以的,事实上是有一套非常科学严谨的系统教学体系。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近些年一直在虚拟仿真的教学和课程推广上进行实验或实践,对艺术创作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认为双年展与高等美术教学或年轻艺术家创作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展览会促进高校对课程设置进行新的变革,或者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包括如何跟传统相结合等,将来都会重新运用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反过来,学校打造或设置了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这其实是一种一体化、系统性的联动关系。尤其是在现代中国,因为中国艺术家的教育跟一些西方国家还不太一样,大部分中国艺术家都出自美术学院、专业院校,或者是受过专业院校的训练。从这个角度讲,高等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系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或者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建设就非常重要。所以,双年展在高等美术教育或年轻艺术家培养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双年展

是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问:“济南国际双年展”是山东第一个国际化美术展览品牌,自2020年举办首届展览以来,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轰动。两届双年展共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艺术家参展,中央电视台、德新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200多家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济南国际双年展,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国际风范。您认为济南国际双年展对推动国际艺术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张淳:毫无疑问,一个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或品牌展览的创建,对这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论到哪个国家的城市旅游,一方面关注其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是想了解它的文化建设,所以,博物馆、美术馆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名片。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展览系统、展览机制或展览品牌,就很难说它是一个非常一流的国际性大都市。

从这个角度来讲,近些年济南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济南有了属于自己的双年展。当然,中国乃至全球的双年展特别多,威尼斯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武汉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那么如何做出有济南特色的双年展,我觉得是一个摆在济南人面前,或者济南文化界乃至山东文化界面前的重要责任和课题。因为展览很多时候都会比较接近,就像我们看建筑、看高楼,到纽约、到巴黎、到伦敦去看都差不多,但是如何体现一个城市、一个族群或一个区域的文化认知与内涵,其实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向全世界、向更广泛的人群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关键点。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科技与艺术密不可分

科技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艺术

问:您刚才谈到济南国际双年展中运用的科技元素特别多,新科技、新媒体的手段的运用使作品在视觉呈现上产生了更多新的形式。您认为新媒体艺术对比传统绘画艺术,有哪些不同和改变?请您展望一下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

张淳: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并不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其实在中外艺术发展史上,科技与艺术是分不开的。以油画为例,油画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材料的革新。最早并没有油画,是从壁画、坦培拉发展到油性颜料,后来又从室内的油性颜料变成室外便携式的管状颜料,才产生了印象派以及后来材料的革新,所以油画跟科学并没有截然地分开。从当今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新媒体艺术作品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过去,古典艺术被悬挂在博物馆、美术馆中,高高在上,跟观众有一定距离。但现在通过新科技的运用,人人都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无形中拉近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而且观众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所以,科技的普及、应用和推广,与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其实二者是一种内在的链接关系。同时,在今天这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公众对科技的喜爱程度远超过去任何一个年代,而科技的传播是离不开艺术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软件、APP中,艺术的含量非常大。要想把一种科技传播好、讲述好,蕴含于其中的艺术因素必不可少。所以,我认为很难将科技与艺术截然分开。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全人类都需要科技的发展,也同样都需要一种艺术的传播方式或一种内在的艺术理念,科技与艺术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展的。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艺术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没有交流便没有世界

问:刚才您讲到日本艺术家执著、认真的态度,韩国影像艺术具有细腻的特点,澳大利亚艺术家具有开阔的思维等,那么您觉得通过双年展这种形式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张淳:我认为交流是当下人类社会的核心主题,正如本届济南双年展的主题“共生世界”所阐释的那样,这个时代已经离不开交流了。例如微信、推特、Facebook等都是为了促进交流,打通人和人之间、各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这其实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可以随时跟国外的亲人通微信、通电话,距离并没有隔断人们之间的交流。交流是当下的一种常态和必不可少的方式,如果没有交流,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都将无法想象。交流中,除了物质之外,很重要的还有精神和思想的交流,而艺术便成为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艺术始终是对社会、世界、人生很多深刻问题的提问或追问,而这些问题又引发了观众更深层的思考或对世界的洞见。所以,跨民族、跨地域、跨国度的交流显得越发重要,它能够由外及内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以艺术的形式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我认为没有交流便没有世界。之所以大家会认可虚拟现实的作品,是因为在虚拟世界中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包括元宇宙中建构的现实中所没有的虚拟链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交流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艺术中都特别重要。(来源: 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

画家简介

名家话展|张淳: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泉城文化名片,将助力塑造国际艺术城市品牌IP

张淳(张淳大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