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12 13:06:42
听新闻

件件“重器”耀人眼

省建行办公大楼的顶层共有2000多平米,除了范玉庆先生的工作室外,整个楼层从大厅到走廊,再到展室、会议室,映入眼帘的都是范先生捐献的件件艺术“重器”,从他收藏的名人字画,到他本人创作的紫砂器、瓷器等。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范玉庆先生

一走进范玉庆工作室,迎面墙上挂着两张大照片,一张是范玉庆向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字峻斋)先生拜师的照片,一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先生指导范玉庆刻紫砂壶的照片。范玉庆说:“这两位都是我的恩师。”他将跟两位恩师学的技艺融合创新了古文字陶刻技艺,将古文字陶刻技艺与紫砂、瓷器、砚台等创作融为一体,开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范先生带我们欣赏一件件艺术珍品。眼前是一件大型“文字中国”紫砂茶叶罐,高60厘米、罐底直径30厘米,罐体金黄色,罐身雕刻着西周早期的最早在铭文中出现“中国”两字的青铜器何尊及“中国”两字的古文字书体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中国”两字。罐盖上镶嵌着红木雕刻的高浮雕半圆形把手(后以乾隆铜钱锣背),红木、紫砂与罐体完美结合,寓意着“黄袍加身”,雍容大气。这是范先生2017年自行设计制作的紫砂器。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大型“文字中国”紫砂茶叶罐

另一件是“善建者行”大型紫砂印章,方20厘米,高60厘米。这句代表着建行企业文化的广告词分别用西周和东周金文、秦简、三晋四种字体雕刻在印章的四面,紫胎金字。印章的底部是汉印篆书“善建者行”,顶部是薄意龙形印纽。范先生设计制作的这件作品不仅端方华贵,而且还为它独创了一套复杂的成型、烧制工艺。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善建者行”大型紫砂印章

我们的目光被一件大型白瓷瓶所吸引。范先生介绍,这尊名为“篆韵新语”的白瓷瓶,是参加国大师评选的作品,用羊脂白玉瓷加工制作,双层、镂空结构,自主创新造型和装饰,以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等篆刻《论语》经典词句48方印章。下方以不同角度连续镂空《论语》二字,底边以古隶阴刻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象征华夏文明兼容并蓄、含宏包容的风格气派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手工雕刻与模具成型相结合,精美耀眼,是综合艺术表现形式的集成。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篆韵新语白瓷瓶

展示更多的还是范玉庆先生的紫砂壶作品,其中包括“秦权壶”“龙凤呈祥壶”“竹筒壶”等系列,这些独立创作的壶型,都体现了范先生师古创新的理念。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龙尊壶

名人书画作品主要是山东现当代书画界领军人物蒋维崧、魏启后、陈梗桥、刘宝纯、顾亚龙等名家作品。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蒋维崧先生题赠的篆书作品“清泉石上流”

2021年,范玉庆先生退休之际,将自己多年私人收藏的书画名作及个人创作的紫砂、瓷器精品等共283件,全部无偿捐献给工作单位省建行,这些颇具文物价值的艺术珍品将轮流在这里展出。

近几年,范玉庆先生的紫砂、瓷器等作品,广受收藏者喜爱,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法国、乌克兰、白俄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友人。

拜名师,求真艺

范玉庆出生于1961年,是老济南人,从小就喜欢篆刻。上初中时,他从文物店买来石头和刻刀,开始自学刻章。1981年,有缘结识了原济南书协副主席、书法篆刻家朱学德先生。在朱老师的指导下,范玉庆勤学苦练,以篆刻为起点,走上了以书法、篆刻为基础的工艺美术道路,逐渐展现出自己的艺术天赋。

上世纪90年代初,范玉庆又对陶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结识了宜兴紫砂陶瓷大师李昌鸿先生,开始拜师学艺。此后,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他都用在了去宜兴学习紫砂陶刻。他不仅掌握了紫砂的砂性、刀法,而且对紫砂文化、器型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先生指导范玉庆刻紫砂壶

1994 年,范玉庆认识了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潜心跟蒋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直到2004年正式拜师,成为蒋维崧的入室弟子。蒋维崧用古文字入印、刻章用的大部分是金文,所以跟蒋维崧学习书法篆刻,必须先学古文字。“书法、篆刻只有以学问为基础,才能写好刻好。现在出土的资料这么多,不利用好,就对不起这个时代。”蒋先生的教导成为范玉庆终生的艺术追求。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向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拜师

在几位名师的指导下,不觉已过花甲之年的范玉庆,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磨练,已将古典文化修养、古文字陶刻及紫砂器型设计融为一体,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近年来,范玉庆已取得紫砂壶外型设计发明专利11项,其作品先后获得“2015中轻联第五届大地杯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2019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2021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2022山东工美年度精品一等奖”“2022年全国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等国内、省内大奖; 2021年《金山砚》雕刻塑造,被评为山东省最高奖——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二等奖。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优秀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第一届‘山东手造工匠’”等称号。

范玉庆参加工作较早,多年供职于省建行,从事银行业务工作。后来,他将古文字陶刻从业余爱好转为主攻专业。2004年,省建行将他调入企业文化部工作,并专门成立了“范玉庆工作室”,他将艺术创作与发掘、宣传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了省建行的一张文化名片。 

不疯魔,不成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范玉庆取得的艺术成就,首先源于自己对古文字陶刻的一份执着和痴情。他常说:“搞创作就要像疯子一样,不疯魔,不成活 !”

中国的古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文字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文字载体从甲骨到青铜器、石鼓、石碑、玉章、瓦当、竹木简,再到纸张。范玉庆清晰地了解到其演变过程,并将古文字与紫砂、瓷器、砚台为新载体完美结合,这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创新。

多年学习紫砂陶刻,一开始用的是别人设计的壶型。经过对古文字陶刻和紫砂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磨练,范玉庆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壶型制作紫砂铭壶已不能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产生了独创出自己新壶型的梦想。2007年,范玉庆开始在宜兴设计自己的壶型。最早设计了十把“秦权壶”,先完成图纸设计,后从拉胚开始,到壶体成型、篆文陶刻,直至烧制出窑,一次次修改、实验,像十月怀胎,最终创制出自己的作品。其实,这比十月怀胎要难得多。首次实验成功,用了他两年的时间。此后,在师古创新的路上便一发不可收。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秦权壶”系列

范玉庆从茶台上拿起一把壶,这是他自己日常饮茶用的一把“瓦铛壶”,是由他多年使用的另一把汉瓦壶改造设计的。他说,有一年正月初六,还没有上班,他满脑子都是眼前那把“汉瓦壶”。这壶自己虽然使用了多年,是传统壶型,但总是感觉不趁手,壶把滑手,壶纽捏不起来,壶嘴又太小,壶身形态没有张力,一身都是缺点。他一边思考,一边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张改造壶型的图纸。初六晚上,他将图纸发给在宜兴的朋友,让他按图打一个模具,将原壶的壶纽、壶把及壶身的腰线、底线都做了改动。改造后的壶身,张力出来了;壶把不再滑手;壶纽也容易捏起来了;而且将壶嘴两弯、连身处钻了13个孔,出水更快了。将壶型彻底改造了,名字也不叫“汉瓦壶”了。他查阅了文献资料,古代有一种陶制饮茶器,叫“瓦铛”,他就将这把壶改名为“瓦铛壶”,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改造设计的“瓦铛壶”

范玉庆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一把紫砂壶,首先从工程力学考虑要好用,出水好,手感舒服:第二是砂和工要精细。有一处不满意的地方,他都会重复修改,一把壶至少要改五遍,直至自己完全满意了,才可以申报专利。

还是范玉庆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搞艺术创作,不疯魔,不成活!”不久前,一首风靡一时的《罗刹海市》,听着听着,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要由此创作一把讽喻现实的“高升壶”。立意是将古代盛粮食的“升”造型加高,制作一把方壶。壶体下方是粗壮的四个锔钉,意味着高升要打牢基础;上方是四枚铜钱,——高升要有金钱开路;壶嘴饱满,——高升要有知识储备;壶把是个人字形,——高升要有人脉支撑;壶纽是座单拱桥,——高升要有贵人搭桥……真的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范玉庆的父亲是“老三届”毕业的高级工程师,他从小受影响,擅长画图。每当来了灵感,他拿起笔来就画,设计壶型。他的手机上存了几千张照片,全是紫砂壶设计资料,图纸、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初稿画出来,就不断地修改,打模具,再对模具反复修改,直到最满意为止。

在范玉庆工作室的桌子上,放着一些正在创作中的砚台。范先生说,这是他领衔开发的一个新砚种——金山砚,产于菏泽巨野县核桃园镇的金山。金山砚与中国传统的端砚、歙砚相比,不仅石质细腻、温润,而且最大的特点是色彩丰富。范先生带领他的团队正在筹备100方金山砚专题展,设计创作不同造型、雕刻不同文字与纹饰图案的系列作品,目前已创作了50多方。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开发创作的金山砚麒麟系列

他向我们展示了正在创作中的麒麟系列金山砚,以中国历代麒麟造型为蓝本,活灵活现地雕刻在砚台上。其中,汉画像麒麟和明代麒麟造型差异很大,明代麒麟有些像长颈鹿的形态,这些造型都经过详实的考证,有明确的来由。他说,计划创作150方金山砚,从中精选出100方办展览,面世的作品必须优中选优,这历来是范玉庆自我把控的标准。

不同的刻字载体,需要不同的工具。范玉庆常用的就有4套刀具:刻瓷、刻紫砂、刻砚台、刻章的各有一套,甚至还有刻铜器、刻木料的另外两套,加起来有上百把。范玉庆创新了古文字铭刻的系列技法与刀法。高超娴熟的技艺,就是历经40多年,用上百把刀具磨练出来的!

学养深厚,创意如泉

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来自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学养。“以学养艺,以艺显学”也是范玉庆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家里除了睡觉的床以外,其他都是书,大多是有关古文字研究、书法碑帖、紫砂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

他最常去的地方是博物馆。省市两家博物馆,只要有新展览他都要抽空去看,摄取信息,寻找灵感。看到一件东西,触发灵感,脑子里有时能够闪现出五六种创意,将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目前,在古文字陶刻领域,范玉庆正处于创作高峰期,不时有新的灵感爆发,手头有13种紫砂壶新器型正在创作之中。他计划创作出30到50种新器型,从中选出18种精品,办一次展览,作为这几年紫砂壶创作的回顾和小结。然后,再开启下一步的创作进程。

比起国内同行,范玉庆创作的紫砂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结合自己对古文字陶刻、紫砂文化的深入理解,又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独到的作品。比如,他创作的“名泉壶”,壶身是篆书的“泉”字,壶纽、壶把做成趵突泉的三股水,整把壶都是泉的元素,体现出泉城济南的灵魂。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作品“名泉壶”

在范玉庆工作室,展橱里摆放着各种紫砂和瓷器作品,以及不少获奖证书。作品有定型的,也有正在修改中的,记录着近几年他的创作历程。

他向我们展示其中的一把“兵器壶”, 此壶的创意来自于出土文物《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在临沂发掘出土,是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竹简规模宏大,文字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先秦古籍。由于原出版的书较早,省博物馆将原简拿出来,重新拍照、扫描,编辑出版《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共十几卷。范玉庆因此萌发了以孙子兵法创作紫砂壶的创意。壶体用四种兵器组成,分别以盾作壶身、以弩作壶嘴、以戈作壶把、以戟作壶纽,壶身刻着“孙子兵法”铭文,展现着《孙子兵法》的风神。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展柜右上为“兵器壶”

范玉庆的“秦权壶”,创意源于《秦诏版》,是秦朝统一后为了统一度量衡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刻铸的诏书,诏版为青铜器,文字以秦小篆铸成。秦二世元年又刻铸了同类诏书。范玉庆将两部秦诏版篆文刻于秦权壶上,创作了十把“秦权壶”。

“石鼓壶”的创意,则来源于石鼓文。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刻石外形似鼓,唐代出土,共十枚,字体为大篆,内容为四言诗,记述秦王狩猎之事。范玉庆以石鼓及刻字为范本,创作了十把“石鼓壶”及“石鼓文紫砂五条屏”。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石鼓壶”系列

他创作的“十二月花系列紫砂壶”,每月一把,12个不同大小,用12种颜色的泥料做成,分别用12种古文字刻上12个月代表花卉的花语,并配有十二月花语的书法册页。一套壶真正成了古文字书法、陶刻和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十二月花系列紫砂壶”

2021年,“古文字陶刻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范玉庆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他向我们展示了最近创作的一套非遗代表作品“古器物陶刻紫砂板全形拓四条屏”。该作品分别将山东省博物馆馆藏四片甲骨及三件青铜器(西周宝尊、春秋取肤盘、汉鍪)用陶刻板刻出器物形态,再做出全形拓,又做出甲骨文和青铜器金文拓片,最后将四件器物文字拓片、器物陶刻板全形拓、陶刻板照片组合制作成四条屏。这一“陶刻器型拓法”目前为国内首创!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首创的“古器物陶刻紫砂板全形拓四条屏”

范玉庆先生的创作领域很广泛,包括书法、篆刻、刻瓷、陶刻、紫砂作品、刻砚作品等。他的许多艺术创作来源于博物馆,而又回馈了博物馆。比如,他创作的“十二体古文字论语紫砂四条屏”,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收藏;创作的“古文字论语紫砂八挂屏”,被孔子博物馆收藏;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已收藏了他的不少代表作品。

在古文字陶刻领域,范玉庆受益于文化传承,而他又将这份文化遗产继续光大并传承下去。范玉庆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了8名弟子,其中已有5人获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还面向大学院校、全省建行系统员工和高端客户,举办书法、篆刻及紫砂培训班,让自己的终生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先生接受采访留影

(文/奚道贤、封肖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

(来源:壹点号奚话济南)

艺术家简介

范玉庆:让古文字与紫砂壶跨世联姻

范玉庆, 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印社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特教学院客座教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