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富胜丨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是民族警醒之岛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08 13:29:51
听新闻

刘公岛,位于黄海的威海湾,岛屿不大,但名气不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刘公岛乃甲午战争主战场,中国近代海军诞生地,相关历史书籍资料都有过记载,在影视剧以及艺术作品中也多有展现。刘公岛成为威海人值得骄傲的名片,甚至自诩为“镶嵌在黄海之滨的蓝宝石”、“璀璨夺目的海上珍珠”。“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是刘公岛的形象广告语,认真研究,细致琢磨,“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是有着深刻内涵意义的哲理精神。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公岛的名字,最早在明隆庆六年官府奏章和皇帝诏令中,称之为“刘公岛”,距今四百余年。数百年的历史碾转,刘公岛上少有人家,男耕女织,田园生活,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居一孤岛,远离尘世,民间有“世外桃源”之说。清王兰生有《咏刘公岛》诗:“飘摇水上浮,鲸载无倾倒,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纯净的大海,潮起潮落,朴实村落,炊烟袅袅,淳朴岛民,朝出暮归。诗情画意,海韵田园的民俗情调,令人向往。尽管如此,刘公岛也是名不经传的普通小岛,并不显其有特别之处。然而,刘公岛却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被卷入了历史上的旋涡中,从此而“名声大噪”。

  1888年清政府创建北洋海军,“海军公所”也就是当代的“海军司令部”就设在刘公岛上,且岛上部署了多处炮台和一支庞大的北洋海军舰队,时而游弋在黄海上,时而停靠在威海湾,一时成为大清朝的骄傲。然而,甲午战争暴发后,1894年黄海大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攻破海上防线,登上刘公岛。从此,刘公岛被蒙上民族屈辱的阴影,背上了沉重的历史重负,留下中华民族最为痛心疾首的一道伤痕。甲午战争的历史见证,曾经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刘公岛,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沧桑,越来越凸显出它的历史价值存在。历史永恒,刘公岛永恒,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等同式。

  百年磨砺,刘公岛在沉淀中不断地蜕变向新,在古老的根系中,不断长出新枝芽,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历史的印痕里,刘公岛的自然景观不断扩充优化,在古建筑文物修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以及自然生态植被绿化等等,刘公岛的守护者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全面提升了刘公岛的整体质量水平。为了提高刘公岛的旅游观光特质,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不断研究琢磨“新章法”。诸如,巴山蜀水的“国宝大熊猫”入驻刘公岛,台湾的长鬃山羊也跨过海峡落户岛上,东北梅花鹿在岛上“繁衍生息”,如今在岛上丛林中,已成群结队发展到百余只。这一切都使刘公岛变的丰满而生动起来。人们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明风景名胜区的荣耀为“名牌”、“窗口”,更满足于登岛游客的“井喷式”增加以及旅游有关经济指标的迅猛增长。应该涚,这是一个经济概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全契合立足于区域经济自治发展的统筹格局。然而,对于刘公岛而言,它不能仅仅于此,更重要的要挖掘其中深度内涵来,“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词给我们提了醒。“海韵天下,岛藏风云”,也许这就是刘公岛内涵所在,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站在民族大义上,探究深意,悟其大道,方得本真。

  我曾多次登上刘公岛,每次都有着一些新的感觉。但最令感受甚深,大有茅塞顿开之悟的,是一次和刘震游览交谈中,得到了较以往不同的启示。他是政府派出的,负责刘公岛一切工作的主管,他不仅仅是体制内的官员,更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学者,对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致力于将历史与当代文化互促共融,做了大量的带有创新性、卓有成效的努力,且有创新成果,刘公岛在文化层面上呈现出新的气象,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社会反响很好。我们的交流,涉及方方面面,最后归结到一个沉重的话题,刘公岛历史价值存在要如何定位,历史的刘公岛与当代的旅游发展之间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刘震思考了片刻,便深沉地说,自接手岛上的工作以来,一直在琢磨研究,刚刚理出个头绪来。

  交谈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是敏睿的。他认为,刘公岛作为旅游观光的景点,这是不可争议的。但还有一个深内涵的精神,就是它从历史中走来,它属于历史的;它是中国近代海军诞生地,它是中国的;它又是甲午战争的古战场,它又是世界的。因此,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刘公岛。我们应该激活历史,让沉寂的历史复活,让冰冷的文物发声,挖掘内涵,深入探究,理清脉络,归结实质,讲好刘公岛的故事。甲午战争失败,是民族屈辱,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痛,水师英雄,鏖战黄海,英勇抗倭,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新华社曾发表过有关刘公岛的重要文章,《甲午警示钟》、《刘公岛的见证》,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要记住历史,警钟长鸣,要敬仰英雄,坚守民族精神。“刘公岛——民族警醒之岛!”刘震掷地有声地说。

  刘震的讲解,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悟。一边走一边思考这个题目,似乎有所醒悟。当我来到丁汝昌寓所时,院内那株百年紫藤,根深叶茂,虬枝交错,斑驳陆离,紫花绽妍,香气四溢。据介绍,这是丁汝昌亲自种下的,至今一百余年,经久不衰。我站在树下,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动丝丝凄凉的情愫。海军公所那座丁汝昌的蜡像,再次在我脑海中闪现,他那双眼睛里,透着无奈的企盼和悲伤,那握着毛笔的手,似乎是颤抖的,想写点什么,然而,他却没能留下只言片语,而“仰药”以身殉国。一阵微风吹来,我仿佛感觉到,那紫藤的香味中,夹杂着一丝苦涩的味道,当那异味沁入肺腑之中,有一种痛觉,几乎让我潸然泪下。是啊,紫藤绽放百余载,不见当年丁提督。可悲的伤痛,深深刻在了百年紫藤的身躯上,留下了历史的疤痕。当初,当地百姓曾送丁汝昌一块功德碑,上面刻有“柔远安迩”四个大字,以此褀颂他治军有方而百姓安定的功德。然而,这一切被甲午战争的硝烟淹没了,被侵略者的疯狂而绞杀了,化为历史的尘埃。至今只有那块残存的冰冷石碑,在那默默地守望着这里,倾诉着凄惨的民族哀伤。

  在海军公所后院,安放着两门舰船的大炮,被称之为“镇馆之宝”。我站在炮前,仰望着这个庞大的物体,双炮双列,斜角矗立,粗长的炮管直指云霄,我感觉到了它威严壮观的气势,那斑驳锈蚀的铁黄色,又让我仿佛触摸到它历经沧桑的坎坷岁月。历史表明,它是北洋海军“济远舰”上的主炮,战时沉入海底,沉睡了百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打捞出来,重见天日。此事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国家有关文物部门要求将其运到北京入驻国家博物馆,更有国外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出三百万美金高价购买,物归原制造商。经过多方努力,它终于落户应该归宿的历史位置,曾经的古战场,从此它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这里诠释着曲曲折折沉重的历史故事。“济远舰”是北洋海军的主战舰,参与了两次大海战,显示了其重要的威力和作用。然而,在甲午战败后,被日本俘虏,而后便入列日军舰队服役,后来在近代海战时,在我国海域沉没。“济远舰”曾经是北洋海军的荣耀和骄傲,为抵御列强,保卫海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铭记。然而它被俘虏过,被外敌所用,有过苦涩的耻辱,它是具有荣耀和耻辱双重性的,让后人对它的认知夹杂着一丝难以表达的酸楚。

  甲午战争陈列馆顶端,矗立着一尊身着清北洋海军服,双手端着单筒望远镜,向远方扫视的巨大雕像,这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以他为代表,集中展现了北洋海军全体官兵群体的民族英雄形象,雄伟壮观,生动大气。当人们目睹这尊雕像时,不禁肃然起敬。走进刘公岛海军公所,议政厅内有一组反映北洋海军将领议事的历史场境,在十几位人物中,唯一站立的就是邓世昌,他昂头挺胸,眉宇凝紧,眼睛直视前方,神情肃然,一只伸出的手于半空,一只手紧握拳头直抵桌面。可以看出,他慷慨激昂,仿佛是在力排众议,陈述着自己的立场观点。看着他那高大形象,电影《甲午风云》中由著名艺术家李默然扮演的邓世昌形象,在我脑海里猛然闪现,“撞沉吉野!”那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在弹尽舰伤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亲自掌舵,率领官兵,开着伤痕累累的定远舰向敌舰冲去。当他落水时,爱犬太阳几次咬住他的衣襟试图救他,然而,他以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英雄精神,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大海,为了民族的尊严英勇献身。他是北洋海军英雄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依然决然,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这就是民族的英雄,民族的脊梁!决战黄海,捍卫海疆,大义凛然,英勇就义。这种民族精神,是甲午战争中留下来的一种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它深深地刻在了刘公岛上,至今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其内涵就是,敬仰民族英雄,坚守民族精。

  来到东泓炮台,往日的那门大炮,依然“昂首挺胸”屹立在那里,炮口直指前方的大海。它是一个仿制品,其用意为了还原历史的面目。然而,它却只是今天的历史标本,它的存在,会让人们联想多多,是为历史上克虏伯大炮的威武壮观,产生几分激情而骄傲,还是为历史上炮毁人亡,被列强占领而感受着几分耻辱悲哀。是问是说,难道真的说不清楚吗?在炮台的一侧,新立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的鲜红大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登上刘公岛,看了甲午战争陈列馆,来到了东泓炮台,听了有关情况介绍后,发出了耐人寻味的感慨。真切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含义。铭记历史,警钟长鸣,谆谆教导,应该让我们惊醒了。

  站在“听涛崖”上,眺望着大海的远方,海天一色,湛蓝广阔,波涛汹涌。黄海的昨天,战火燃烧,硝烟弥漫,曾经雄壮威武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挂着黄龙旗的战舰沉入海底,一百多年来仍沉睡于海底。一阵冷风吹来,我猛地打一个颤抖,情不自禁把目光收回来,风袭海面,惊涛拍岸,巨石吻波,犹如狂涛飞雪,松涛呼啸,犹如万马奔腾,震人心弦。此时,我仿佛听到了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将士们的呐喊声,看到了带着战火燃烧的伤痛,邓世昌驾舰勇猛撞沉吉野,那枪炮声,那愤怒的呐喊声,奏鸣甲午海战的历史悲歌!猛然间,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的那段话,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唤起吾国四千年之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在甲午战争的撞击中,中国人终于觉醒了!

  “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发愤图强,担当使命,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开始。是的,“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

  刘公岛——民族警醒之岛!

  (文/李富胜 二零二四年二月五日

(来源:仁爱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富胜丨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是民族警醒之岛

李富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威海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威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被中央文明委、人事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专著十六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文学及理论专辑《砂粒集》《天边那片海湾》《李富胜作品集》《我的文化密码》《探索之旅》《我的文化情怀》《我的民生情怀》《文化的力量》等,诗集《诗韵拾趣》《诗文小札》《最美四月天》,散文集《老院子》,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歌曲、诗歌、文学评论等。由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为了孩子》、《那片蓝蓝的海湾》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

创作歌曲有《领航中国》《爱在百姓心中》《你和人民在一起》《海誓山盟》《扬帆威海》(国际霍比帆船赛主题歌)《幸福殿堂》《人性的灵光》等三十多首,其中《领航中国》(曲波合作)入选国庆60周年演奏曲目和唯一领唱歌曲,本人受邀作为国庆六十年群众游行专家组成员;《你和人民在一起》和威海市建市3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史诗《扬帆逐梦》(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奖;大型音乐组歌《甲午祭》(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特别奖。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