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9-05 09:15:55
听新闻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砚从一种文房使用器具,变身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主要是从宋代开始。宋代的治国理念是“文治天下”,形成了史上少有的宽广文化空间,诗文书画创作,活版印刷术的出现,都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砚事开始进入文人的视野,展现出前代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景象:文人广泛涉足砚事。其中开此先河者就是北宋初年的苏易简所著的《文房四谱》一书,史上第一次开始对有关笔、砚、纸、墨的历史进行搜集、分类和整理,形成专门论著。如其在书中序言所谈:“由是讨其根源,纪其故实,参以古今之变,继之赋颂之作,各从其类而谱之,有条不紊,既精且博。”今天的“文房四宝”之说,就是出自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此书面世后,从此开启了有关砚事的专门论著陆续出现,如米芾的《砚史》,唐积的《歙州砚谱》,宋代佚名作者的《歙砚说》和《端溪砚谱》,高似孙的《砚笺》等等。由此,砚事自宋开始,由单纯的文房用具制作,变成了一种文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砚石的产地、采掘、品貌、特点、制作和样式,到历代评价和收藏,砚事被推高到一座广众的文化平台上,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形成了从宋代开始延续至今的砚文化研究和古砚收藏风气,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种中国所独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宋代制箕形歙砚。歙砚名于五代而盛于宋代,宋代制器以简约著称,此砚不尚雕饰,头窄尾宽,四面下收内敛,中间束腰,堂池一体,砚式中仍保留唐代砚的凤字形风格,应该是宋代早期制砚的代表。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荷池抄手形端砚。砚石出自端溪宋坑,马肝色,砚首雕饰数片荷叶和一只青蛙,宋人爱莲,出淤泥而不染,以喻文人风骨。抄手砚式在宋代开始逐渐取代箕形砚式,成为主流砚式之一。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屐池抄手形澄泥砚。以屐形作砚池,堂池一体的淌池样,最早见于唐代。此砚四角浅雕朵云纹,四边下收内敛,澄泥为蟹壳青色,由此可知澄泥彩色砚最早见于宋代。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箕形澄泥砚。澄泥砚是在陶制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宋代时达到制艺高峰,砚质堪比端歙等名砚,进身成为四大名砚之列。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砚事及人,便不再是单纯的文房用具,一方砚摆在书案之上,与人朝夕相处,可用可赏,伴思伴文,与砚主人已是融为一体,爱砚评砚藏砚,在宋代文人中已是一种文化品味和社会风气。从南唐后主李煜专门设立砚务官,开始官方制砚,到宋徽宗设皇家宣和内府制砚,苏轼、米芾、黄庭坚和蔡襄等著名大家都参与其中论砚藏砚,砚事文化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

宋代制青州石末砚。青州石末砚在唐代被书法家柳公权誉为天下第一,宋代后制艺绝迹,古砚遗存中也是凤毛麟角。石末砚是将产于青州的一种石料粉碎成粉末后,再制坯烧造成砚,与澄泥制砚制艺相类似。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四直形澄泥砚。四边平直的砚式最早出现在宋代,砚谱中被称为四直式。后来此种砚式在明清时成为主流砚式之一。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船式抄手形端砚。砚身左右两边呈弧形,制式如船,这在宋代宣和内府制砚中有类似。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宋代制箕形端砚。箕形砚式在宋代是主流砚式,砚下三足鼎立,在没有专门书案的宋代,便于砚的挪动是制砚实用性的要求,抄手形也是出于此种制器取形原理。

(文/程骞)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从实用器物走向文化殿堂——程骞话砚事春秋②

(来源:聚砚斋)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