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崔小冬肖像绘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丨Opening ceremony
2023年11月23日15:30
展览时间丨Exhibition time
2023年11月23日——2024年2月23日
展览地址丨Address
杭州市西湖区转江街200号小冬美术馆
主办单位丨Sponsors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丨Co-organizer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小冬美术馆
艺术家丨Artist
崔小冬
学术主持丨Academic Hosting
邬大勇
策展人丨Curator
李林子
写作者丨Writer
季鑫
一次重遇
本次展览是崔小冬的肖像绘画展,其中女性肖像居多。被一个形象吸引,想把她(他)画下来,这个动机,可能是许多肖像的起因。然而,看到一个形象,能把她(他)画下来,并且有极佳的表达,这需要天赋。
女性肖像,绘画史上传承万千。至今,我工作室进门玄关,还挂着一幅庞贝壁画《萨福肖像》的复制品,古罗马时代知性女性的肖像。据传萨福曾写下诗文,“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变心”,多么应景。这幅被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灰埋没的壁画是最早的肖像之一。画中萨福,优雅端庄。哪怕,那对棕色杏状大眼睛明显高低错位,不在结构逻辑里,却完全不影响萨福形象之美,头发被一张金色的网托住。
我小时候,看电影《纵横四海》。去盗画的张国荣初见画作,仿佛被魅惑住一般,瞬间失魂落魄,如遭雷击,就像马里奥普佐笔下的年轻教父第一次在西西里见到阿波罗妮亚。电影镜头里出现画的特写,后来知道,是并不知名的法国画家特鲁伊贝尓的《赫林女仆》。镜头里的绘画,是复制品,只用了画作的上半部分,阿拉伯女孩躲在眉下影子里的漆黑双眸,直视着观众,有些烟熏妆扮。吴宇森为画设定了一个故事。女子是画家的爱人,画家画完这幅画后不久人世。宿命似乎暗示了电影的悲剧走向,最终是皆大欢喜。但,这幅画一直落在我的心头,为绘画的魅力所震慑。长大后,绘画成为职业,再见原作时,波澜不兴,像祛魅后的现代。
赞美美、画出美与拥有美是三件事。最早的女性肖像画,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古埃及。中世纪的圣母木然、神性,文艺复兴时代温雅、恬静,古典只可远观。之后,巴洛克诸大师严肃高贵或灵动温暖。至安格尔的大宫女,再到柯罗的女性肖像,留下无数恒久形象。
画家画女性,实际能画出那种妩媚动人魅惑感的并不多。据说,1909年的秋季沙龙,展出了柯罗二十多幅女性肖像,立体派的布拉克把柯罗的《阿古斯蒂娜》复制品挂在画室里,看得灵魂出窍。现代主义后,莫迪里阿尼的长脖椭圆脸蛋杏眼的美人,德朗、巴尔丢斯的几幅城市女性,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眉眸低垂的希腊化女子,那是另一种魅惑。不该遗漏塔德玛、沃特豪斯、罗塞蒂,米莱,拉斐尔前派的这几位,前电影时代的奥菲利亚,水中的阿芙罗狄代,至今摄魂。
中国古代,顾恺之的《论画》便有所谓,“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之”的言语。但自战国的庄重、魏晋的仙逸,经唐的丰腴绮罗、宋的清新淡雅,再到明清之娇弱,人物画难挽颓势,到近现代才有改观。或许再现一个形象所需要技艺本体,让文人画系统的那种恣意纵横不堪掌控。形象、脸型、眉宇、五官之间的组合,生成赋魅般的美,很难简单的抵达。似乎,中国自古便对“匠“所具备的绘画之“技”颇为鄙夷,不与品分。女性肖像画涉及世俗生活,也一直无法在秋雨名家中盛开。这恐怕与中国的中庸正统很有些关系,第一等人克己复礼,不过远传到日本,浮世绘却又开枝散叶,出现喜多川歌磨的大首绘和铃木春信的锦绘,是优美而精致的烟火。
能画出动人夺魄的形象,用油画,这种能力本质上是才华、感受力和主体情真意切的激荡产物。很难说清楚,崔小冬的形色逻辑、绘画语法,有传统学院的腔调,也带着许多直抒的表现笔法,近期的写生更是如此。画面开合间,虚实更加恣意,色彩也更加的挥洒,油彩流溢、笔触驱赶形色,任意捏揉,诸多草草的笔法,完全靠一气呵成的力,结体连带。十八般笔法构成了绘画的本体。正应长者所述,“画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崔小冬对人物那种飘忽不定的情绪异常敏感,画中人或者低垂眼眸,在回避你的炽热的目光,或者直视着你,将看和被看的关系反转过来,或者是将目光穿透你,投向远方。人物牢牢地长在画里,有饱满的生命。崔小冬的色彩也从古典棕灰逐渐过渡到一种现代主义之后的亮灰、褐亮却又清冷,融在得体的调性里。分寸感和边界感是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绘画教养,颜色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又去往意料不到的位置,眉宇之间的虚虚实实、眼角里的言语,嘴唇上的银朱,眼下颧上和发髻边的些许粉绿紫灰,最终凝结出深刻撼人的美的形貌。
崔小冬对绘画有一种执念,警惕绘画品质游移在灰色地带,判断绘画的好坏,有些天真,画家们心照不宣。难以分辨好坏是绘画当代性的一个讳莫如深的特征,也是同质化、商业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无法依赖寄往经验做判断,靠着一套可疑的语法赋能,在绘画基教派眼里是对绘画的背叛。但实际上,这是从业现实,算是生存之变和趋易避难的本能。绘画是非语言的(non-verbal),可以说是前语言的(pre-verbal),见画即知,在眨眼之间(德语中的Augenblick)传达给观者不可名状的感受。能达成共识的是,真正撼人的绘画,确实无需言辞加持,所以此处我们可以凭两个世俗故事来附会和感觉:
美国作家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会调制一种不同凡俗的红色,极具魅惑,别的艺术家不能模仿。他在世时没有告诉任何人调制颜色的方法,直到他去世,人们发现他心口上有个老伤疤,才明白那颜色的来源。我们可以理解为绘画追求极致的赤诚与决绝。
中国作家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记述了逍遥子在无量山隐居为李秋水雕刻塑像,鬼使神差,雕出的是另一个人的样貌,那个他真的心爱之人,之后因缘际会、物是人非。我们可以揣测艺术的摹写和绘画本质是再造心中之物。
谈论绘画还是从感觉谈起才能抵达真处吧。丰姿冶丽、惠质兰心、夭桃浓李、韶颜稚齿、鲜眉亮目、楚楚动人、绰约多姿、人淡如菊、慧质、高雅、妩媚、俏丽、倾城。各种对美的形容,可以一一对应绘画里的女性。崔小冬常戏谑的说,绘画的质地、肖像绘画的质地,要用“可吻度”来形容,就像提香画中的女性所具有的乳酪感,那真的是“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崔小冬也以为,自己的诸多肖像是与美术史经典所作的对话,是跨越时空的相遇。而此次展览中,有一张新近完成的等大人物肖像,画中人他在多年前就写生过多幅,是同一模特不同时间的写生,实质也是崔小冬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他称这个为一次重遇,并以此作为展览的题目。
都说,热爱是人生的解药,它能让你在现实沉重时觉得轻盈,在人生虚弱时觉得自己贵重。崔小冬是在表达那种不可言说的感受,对形态的感觉,外在自由,内在明亮。我们对美是有感觉的,真的画家能画出美,这是一种天赋,不信,你可以一试。许多时候,因为对人还有感觉,对美的形象有感觉、有画人的抱负让我们还在迎难而上。虽然难易从来不是世俗里评判绘画艺术高低的依据。但我们相信,画家是宿命,有些人生下来就是画家,是,能画出美的画家。
(文/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授、博导,油画历史画创作研究所负责人;2023.8.6)
部分作品赏析
作品:《蓝裙少女》
规格:65*50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份:2022年
作品:《盈月》
规格:130*96.5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份:2022年
作品:《花语》
规格:130*162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份:2022-2023
作品:《重遇之一》
规格:208.6*109.9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份:2022年
作品:《重遇之二》
规格:206.8*104.4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份:2023年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画家简介
崔小冬
1964年生于辽宁锦州
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6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
1999年赴日本艺术考察
1999年赴法国艺术研修
2000年赴波兰访问交流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