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16 09:24:09
听新闻

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万物皆景,万物皆友,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皆可深情对话。当我一个人在山中踽踽独行,与大自然窃窃私语,默默注视,我的内心是安静、喜悦的。我酝酿着激情将笔墨铺陈在山间美好的事物上,山中气象绮丽壮观,身旁乡亲淳朴可亲,尘世体悟格外动人。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青春无恙    2022   中国画

入夜,仰望星空,星空比想象的更广博更浩渺,它繁乱而有序,驳杂而纯粹,璀璨而孤独,穹顶之下,耀眼冰寒。晨起,赤足于竹林溪流,溯溪谈笑,肆意酣畅。慢慢的,这眼前的一切,山垄、荒寺、竹林、木屋、游鱼、鸥鹭、邻家的黑狗......都在我敬畏的注视之下变得奇妙,鲜活而有趣。身居陋室,眼望星空,在大自然中放逐自己一次,灯火可亲安顿肉身,星光点点抚慰人心,我想将眼中所见细细描绘,将心中所思缓缓道出,添上对生活悲悯的情怀、内心诗意的渴望、哲理思辨的思考,赋予自然以个人的生命思考,探索笔端的意象世界。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1     2022   中国画

我是第一次去井冈山,那是一座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的圣山,正值全国人民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前夕,院里组织专职画家前往井冈山,开展为期七天的采风写生活动。

从南昌到井冈山大概有五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在山间行驶,用李白的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来形容这里的山路实在贴切不过。窗外远山如黛,那绵延不绝的稻田、星罗棋布的池塘,不同于梦里水乡的氤氲妩媚,也不同于繁华都市的忙碌喧嚣,独具一份朴素与安静,天空已有许久没有下过雨了,井冈山的景色却因无雨更加清晰明净。

车行至刘家坪,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入住农家,进行简单整理后,邀请农家主人为模特,边画边聊,一投入工作,路途上的疲惫便随空消散了。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2     2022   中国画

在我看来,写生是一种情感的收集,而这种情感的来源无疑是生活,这既涵盖了其生存的自然空间,也包括了所处的时代风貌,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真实体验。此次采风主要以人物创作为主,共有6位年龄、面貌各异的老乡为模特,我最中意房东大叔的形象:面容清癯、眼光倔强,极具八大山人气韵。老乡是本地人,安静的坐在树林间任我们注视、端详,我们则各自选好角度,信笔勾勒,安静倾听老乡诉说着点滴过往。相对于前辈的辉煌,他们更喜欢聊的是家常里短。老乡常常模特做到一半便开始着急,絮叨着今天还有哪些农活没有干完,风风火火地跑去做完后再回来继续模特的工作。

老乡们对生活有着极强的、确信的幸福感,这从我写生的过程中便可察觉。他们做模特的时候腰板总是挺得比直,一动不动显得精气十足,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与倔强;在画间休息之余对我们创作的大胆评价也颇具见解,可敬可亲。这一拿笔竟随画上笔浮想联翩,不知不觉时间过去大半,画下人物只记感受,其他一切便抛之脑后。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3    2022   中国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形”和“意”并存。“形”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个形是通过画家的“意象”转化之后的“形”。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南朝时,姚最强调“立万象与胸怀”;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曾提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唐代白居易认为“画无常工,以似为工,画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物,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时至北宋欧阳修曾批评当时之重精工描写的画风,“萧条澹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耳”,这对一味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的作品可谓当头棒喝,这些理论的提出,同样是对我的警醒。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4    2022   中国画

我的创作偏重工笔,日间工作繁杂琐碎,此次采风,有意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以写意的方式进行探索,结果是满意的。谈到写意,我希望自己的意笔人物,是诗意的、富于哲理性的创作。面对写生对象,我追求瞬间情态的捕捉,带着自身哲学性思考后的视觉表达。方正的画面,单纯的人物头像,点线面重叠交错,产生一种让人着迷的浑厚,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就像哲学道理从纷杂万象的具体事件中梳理出共性的简明一样,创作表现出的视觉美感不单纯是现实的复制,放下“似”与“不似”的执念,追求对创作对象神韵的刻画,逸笔草草,不计工拙,以表象的概括提炼出抽象性外化的具体形象。

我追求的创作是带给观赏者在审美上的思辨,我总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放下画笔,跳出约定俗成的创作框架,客观审视我的作品,也常常在与画对坐的过程中,得到一瞬间的领悟,这是一种丰满的,多维融合的体验,也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探索。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5    2022   中国画

“形”、“神”、“气”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关于“形”、“神”、“气”的一些关联,可以溯源到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顾恺之传神美学的中心思想可用“以形写神”、“更重神情骨法”、”迁想妙得”、“人物神情与所处环境相得益彰”这些措词来概括说明。

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开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到明代的吴伟、近代的任伯年写意人物画已完全成熟。他们都在写意人物画史为后人树立了典范,特别是晚清任伯年的写意人物,直取人物的形神,将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兼备、水墨气韵与骨法用笔的东方审美情节实现完美结合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6    2022   中国画

写意人物和工笔人物的训练对我而言,皆有益处。我尽量避免工匠化、程式化的痕迹,更欣赏审美意趣的自然流露,我执着地认为那与诗性有着天然联系,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希望我的创作中富于当代文人的趣味与情趣,更愿意将绘画技巧处于次要地位,力求“画外之意”的思想情感的传达。写生过程中,我喜欢根据写生对象对其生活状态,家庭状况、精神追求进行揣测和联想,努力追求“形”“神”“气”的结合,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潘天寿先生云“故画学之温故,尚须结合古今,结合时地,结合自然,结合作者之思想智慧,而后能孕育其茁壮之新芽。”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写生头像7    2022   中国画

在写生的最后几天,我暂时放下人物写生,去缅怀先烈。因为天晴的缘故,想象中山间云雾缭绕的画面并没有出现,远远望去,绿色的群山交织,日照之下得见峰峦全貌,格外清晰。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些标志性的建筑默默提醒着我们:这里曾孕育过革命之火,历史并没有走远,它依旧会随着游人的脚步被一一记起。

今日的井冈山,没有了曾经的战鼓漫天,也消逝了昔日的滚滚硝烟,在这片曾战火遍布的土地上,如今却早已尽染了层林青翠飞流着瀑布的绝美。井冈山,弥漫的是种醉人的安详,井冈山,二百多平方公里,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显得很渺小,却承载并传承着的是无数英烈们的故事与永久不灭的信仰!这座不算是高山的山,却从1927年开始,便在人们心中巍峨挺立,这座不算有奇峰险峻的山,却用她的敦厚孕育出星火燎原!

一座山,辉映历史;一种精神,照亮未来。(文/杨晶)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寻常歌    2022   中国画(来源:江西画院)

画家简介

昼眠知浪静,夜语觉潮生——青年画家杨晶的意象世界

杨晶,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画院专职画家。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