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04 10:28:29
听新闻

谈论徐勇民的艺术,如果仅仅从其视觉图像的单向度来谈,很显然,是难以对徐勇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么探寻真实的徐勇民,只有回归其日常,在日常的生活图景中,在其艺术叙事生活化的表达中,结合其随笔、游记、信札,闲情笔意及日常化的写作,随性随情的涂抹……阅读者才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徐勇民。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家》之一 

绢本重彩

30x5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徐勇民成名甚早,耀眼夺目的光环有很多,但给阅读者印象深刻的却是名声光环之外的那些——为人低调平和朴素,及平常平淡与从容,还有内敛着的锋芒与才情,还有理性的沉着和人性的不张扬。透过其激情的书写和视觉图像表达,不仅折射出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文化立场,更透露着一个在波诡云谲、纷纭变幻的社会变革图景中他的清醒思考和其真诚而又真实的视觉表达。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看不见的收藏》

纸本油彩

30x30cm

1989年

徐勇民的日常书写,有着一种久违了的艺术真诚,亦穿透时光的撞击,洋溢着一种迷人的亲和力。他于日常书写中享受着艺术带给生活的愉悦,并于不急不躁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意志力的坚强,及持之以恒的对艺术炽热的激情和一往情深。他虽不以宏伟宏大叙事为主调,但却有着敏感的个人经验及敏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及艺术表达方式的深度变化。

徐勇民的日常书写,是带有时代文化密码的书写,这亦构成其艺术生活或生活艺术化为人的基调和底色,有着一种布尔迪厄所谓“被身体化的嗜好”。他以自我勤奋而又孤寂的视觉探求,及从指缝中留住的时间,在日常的生活秩序、教育秩序、管理秩序中重建出自我的一套合乎自身艺术发展之秩序,并创造出一个绝对属于自我的真实而又真实存在的艺术领地。他将雅致与亲和侵润在骨子里,将博学与善思隐匿在信手拈来和闲情笔意中,他用不易被察觉的执着、坚定、信任、低调,坦诚回答着诸多疑问困惑和焦虑。从他的闲情笔意间流露出他的喜悦忍耐、克制激愤、呐喊自持,当然亦不乏平和和无奈和不争,而不争的确又是其一种难得一见的品格。这是不争背后的一种自信与坚强,品格与学养,及其激情的思考和人情的炼达。徐勇民不是那种暴风骤雨式的急促,亦不是大江东去式的豪放,而是将才情尽显于低调的含蓄中,于沉稳沉寂的表达中,诉说着一种不可言说和难以抵挡的力量。这又是一种以自我的孤独的挺立去抵抗时尚潮流的侵袭,商业化困扰和焦虑的生存体验及各种坊间的流言蜚语。他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不理解,甚至是诽谤与侮辱。他亦能远离意识形态之困扰,其实他真的并不在意或留意是否比其他人更好。他在游离中寻觅的是自己的观念、立场、价值认同和批判精神,发出自我微弱但却坚定的声音,以期寻找一种期待的亦或说理想中的虚幻的平等,扑面而来的是有着丝丝的孤寂与孤傲,及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看淡烟云过往的潇洒及留将一面与梅花”的心无旁骛。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徐勇民

《秋风印象》

绢本重彩

40X50cm 

90年代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飞起来》

绢本重彩

40x50cm

1996年

徐勇民的视觉图像有多个系列, 常常是一个系列还没完成,即开启下一个系列的探索,而且多个系列混杂与交融,充斥其间的是一种“远功利,精观察,善感受”(林风眠语)式的视觉表达,给阅读者印象深刻的有《马球》系列、《山林遥想》系列、《山水条屏》系列、《坐看云起》系列及一些纯粹的水墨表达。徐勇民的视觉图像世界历经:一、从去传统到再传统的表达;二、由外部世界的关注到转向内心、内在,内化为一种无我之境的彰显;三、从符号叙事走向纯粹与极简的艺术之路。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徐勇民

《一片蓝天》

纸本重彩

102x107cm

1997年

(湖北美术馆收藏)

一、从去传统到再传统

  《马球》系列创作的时间段约从2010~2013年,有方幅和竖幅,均为纸本水墨,方幅尺寸多是69cm×69cm,竖幅尺寸70cm×35cm。至2011年,《马球》系列之《春山意不尽》时,尺幅已经改为35cm×35cm。至2013年《马球》系列之《爽面借清风》时,尺寸又变成竖幅139cm×35cm,纸本水墨之所以不厌其烦罗列其《马球》系列的尺寸及材料,这个系列的图像尺寸基本在这之间徘徊。仅从尺幅的规整度来分析,亦可窥见徐勇民的严谨与严肃,克制与不张扬,及在婉约中透露着那种直接,在雅致中透露着那种亲和及在坦诚中透露着那种规矩与规整,由此亦可知晓其不仅对自我的视觉图像有着严谨与求实求真的要求,从中不难发现其对自我艺术人生的精准与严谨的要求。他一方面在拥抱传统,回望传统,虽说《马球》始于唐代宫廷中的一种游戏,在追逐嬉戏中释放着人间的一种苦闷与激情,及至当代社会中人们在体育比赛博弈中所彰显出的那奋进拼搏与顽强。他透过《马球》系列,不仅复活着传统的宫廷文化礼仪,又在书写的痕迹中,享受着一种生命的活力与顽强,及他所处时代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真实的心路历程,于秀丽隽永中又透露着清晰的笔锋,并渐渐将内心丰富的人生信念和盘托出。灵动飘逸,力量速度,激情勇气,危险与刺激同生,快乐与愉悦相伴,营构出的是看不到任何羁绊的约束和胆怯,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对信念的坚定与执着,及表达的自由。他不懈再造的从去传统到再传统的视觉图景,在赏心悦目中,将自我艺术人生的才情和勃勃激情及来自生活中的各种不可名状的重压消融在奔腾的气氛中,并通过骑马击球人的身份政治、性别意识诉说着私密性与公共性,贵族精英圈子与大众狂欢间,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回归传统,只不过是借鉴传统的宫廷文化礼仪并结合今天赛马所表露那种冒险与激情,实则走出的是一条超越传统的再传统之路,是观念形态更新,图像时代来临,大众文化兴起和全球化侵袭的表征。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东方水仙》

纸本重彩

45x60cm

1998年

(深圳美术馆收藏)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东方向日葵》

纸本重彩

68x68cm

1998年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徐勇民

《红牡丹》

纸本重彩

67x67cm

1998年

《山林遥想》系列与《山水条屏》系列亦是从去传统到再传统的一种表达,只不过在拥抱传统的同时,在重塑中国传统之精神时,亦彰显出很强的“士气”或“士人”身份。正与林石山泉相遇,视觉图景中烟岚之迷离,峰颠之胜境,诚如米芾“山石潺溪,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之境。虽没有“竹锁桥边卖酒家,乱山藏古寺般幽秘,但亦有着高山云海之势,景色秀美之境,博大壮阔之气。山峰奇异,松石不老,云雾绕其间,于平静中经历着不平静”,营构出的亦是曾子所倡导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之意气。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春山》

纸本重彩

300x600cm

1998年

(武汉会议中心收藏)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向日葵》

绢本重彩

38X40cm

1999年

(湖北美术馆收藏)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徐勇民

《红牡丹》

纸本重彩

39X31cm

2005年

二、由外部世界的关注到转向内心、内在,内化为一种无我之境的彰显

在《坐看云起》系列中,以《散花飞天》(46cm×69cm,纸本水墨,2011),《风禅》(69cm×69cm,纸本水墨,2011),《天趣偶从言外得》(68.5cm×34cm,纸本水墨,2012),《倚风无限情》(46.5cm×69cm,纸本水墨,2013),《微雨洗春色》(34.5cm×65cm,纸本水墨,2013),这些图像构成徐勇民在这个阶段性的视觉风格特质。虽然视觉叙事路径仍然沿袭着之前的视觉叙事逻辑,但一个明显的视觉变化,那就是徐勇民越来越远离纷纭变幻的现实外部世界,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化于心的清静无为无我之境的表达。闻中在《梵学与道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曾这样写道“一时,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道出了惝恍迷离的东方之境,及对东方精神的一种期盼与期待。内心内在的追求透过飘逸的图像,内化升腾成对于善、真、仁的精神追求。这种由外部的喧嚣到内心精神世界的移情,不仅是一种知天命的清醒认知和淡定从容,亦是在平常与平淡中抒发出洞察到人生的毁誉及身处逆境中的清静与无为,直至无我之境的蜕变。他的那种“行所当行,止所当止”的适度把握,非同凡响的手姿,吴带当风式的飘逸与灵动,及转向沉静与沉寂的静谧。林风眠言“宗教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艺术传下来。”正是植根于这种传统宗教文化之根中,他才可以收获那种洞悉世事的沉稳与炼达,陶醉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与想象中,透过其图像世界中手姿的多样化表述,亦窥见其在释怀诸般非议的同时,时时彰显着人性中对于美好人和事的爱与善,亦透过差异化的手姿讲述,隐匿着爱的光芒。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缕光,引导着阅读者从喧嚣归于宁静,从绚烂复归于平淡与平静。也如同狄德罗所言“说人是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的定义。”徐勇民将人性深处的爱和善提升出来,他创作的这些视觉图像,已非平面的创作与阅读,它已然具有了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救赎,亦或说有着一种“疗伤”的作用。因为这些视觉图景贯穿着的是人性美和善的永恒及走向文明人性的一种象征。他精心编织和不厌其烦讲述着这些隽永美好的瞬间,却又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穿越国界,穿越性别的超能,傲然地在彼此孤绝与不同凡响中既相互依存,亦释放着爱的光晕。当然,亦不乏释怀着宽容、包容与非议,在释放着人性的救赎时,于画里画外从手姿而至心性,再至人性深处的精神篇章,这实在是关乎内在内心,内化为灵魂的家乡的一种无为无我之境。他将文化视角触及到人性深层次的问题——永恒的对爱与善的追求。他将自己的日常同构在自己的视觉图像中,并将艺术放大到做人。而贯穿其间的是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及对美好人性的礼赞,亦透过这些图像表达,彰显出自我的自信与自尊,维系并散发出自我的学养、人品、才情与思想。其实任何人和事,任何经历,无论其如何的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但无论如何,思和爱才是永恒的记忆。阅读者从徐勇民的视觉讲述中读出了蕴含其间的深意。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佛手印之一》

纸本线描

18x24cm

2008年

三、从符号叙事走向纯粹的极简

如果说徐勇民在《马球》系列,《山林遥想》系列,《坐看云起》系列中还有着符号叙事倾向的话,因为透过那些极具辨识性的视觉符号,阅读者不仅清晰地体察感知到,置身于激变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徐勇民的真诚思考和对艺术人生的洞察性的激情表达,亦透过那些视觉符号感知体察到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转型自我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视觉讲述方式的变化。这些视觉符号带有这个时代强烈的视觉印迹,当骑马击球人身份的变化,当回归山林寻觅一种疏离和躲避现实的纷扰与喧嚣,当透过一个个可亲与可爱的手姿及侵润着中正平和,正直善良,友爱大善的人生之极致,美学之极致而直达人性的永恒,阅读者才真切体察到勤思善思并精擅于日常书写和图像表达真实的徐勇民,真是文适其心,图适其意。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读·史记·楚世家之四》

纸本水墨

30x35cm

2009年

约从2009年起,徐勇民即尝试进行一种纯粹的视觉表达。以《读史记·楚世家之九》(45cm×45cm,纸本水墨,2009),《蕴生》(34cm×34cm,纸本水墨,2011),《冯翼惟像,何以识之》(97cm×180cm,设色,设色,纸本,2013),《不染》(33cm×33cm,纸本水墨,2013),《露涤清音远》(68cm×136cm,纸本水墨,2013),《无极》(97cm×180cm,纸本水墨,2013)为例,近期的视觉图像表达,首先,不仅在尺幅上有着一种开张强撼之势,蕴含着一种当代的情理与韵致,更是去掉多余的素材,并尝试删繁就简,以往令阅读者熟悉的视觉叙事符号已从图像中消失殆尽,油然而生的是颜色的浓艳热烈纯粹,于热烈的表达中,激情的讲述中透露着一种明媚与和煦,恒永大气与有容乃大之深广,大胆彰显,大气从容中更显自我独立的观念,原创的品格与精神。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东土梵音》

纸本水墨

69x69cm

2012年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天香图》

 纸本水墨 

68x136cm

2012年

由此,去掉题材和意义,摆脱叙事的纠结,用纯粹极简的图像彰显去表达看似平凡实则丰富,看似平静实则不平静,看似平淡实则有着人生的华彩与丰富的日常。色形意俱在,手法隽永,自成一格。他用纯粹去消解意义,用纯粹去自觉抵御趋同的集体主义经验,并能用纯粹远离商业化侵袭和意识形态的困扰。他将散乱归于整一,于极简的视觉叙事中却又带来的是有着丰富人性的视觉叙事的新篇章。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人物写生》

纸本工笔

45X60CM

2013年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五代贵妇像》

纸本水墨

33x33cm

于极简的视觉讲述中,道出了自我的文化立场,画出了自我的观念方法,写出了自我的文化态度,真正进入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之境,不拘于时,不系于体,抒发着精神与意念的远游。只是徐勇民那种平易朴实又雅逸的视觉叙事,时时迸发出令阅读者激赏和迷粹的艺术魅力……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惊鸿》

纸本水墨

69x138cm

202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诚如范迪安先生在《新建文档》小引中所讲:“……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在思维与感兴,修养与才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整体性。用大的词来说,这里面有他身处这个时代的文化抱负和责任意识;用小的词来说,这是他的学养和性情的自然流露……学术立点之高、分析视野之宽以及朴素亲切的文辞……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的艺术修养和在笔墨语言上的特色,于随机所发之际更见一种淡然、质朴、从容的心性……他的内在总是通融圆洽的:经历、体验、睿智、才情、感性、笔意等等都会自然交织为一体,形成一个真实的整体。”文/冀少峰,来源:湖美工笔

画家简介

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读徐勇民的绘画艺术

徐勇民,1957年出生,曾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湖北艺术院院长。

自1982年起,作品《月牙儿》(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瑞士特别荣誉奖,作品《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看不见的收藏》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七届湖北省美展金奖,论文刊登于《光明日报》、《美术》杂志权威刊物,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湖北“文化名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