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致广大而尽精微”——著名画家南海岩绘画艺术中的有法与无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7-22 09:46:21
  要发展中国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现代人物绘画的写实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古老的造型和技法上,我们只有掌握和利用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兼发挥与吸收西画中的有益因素,把它融会且贯通到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去,有步骤有计划的创新新技巧,总结科学的造型观念,在绘画整体把握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磨练,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致广大而尽精微”——著名画家南海岩绘画艺术中的有法与无法

南海岩

  1962年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82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同年分配于平原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94年入北京画院深造于王明明工作室,并受益于卢沉、周思聪和姚有多等教授。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等大型画集。作品《阳光璀璨》于1999年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净土》于2003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画大展铜奖,《金谷》于2004年获文化部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最佳作品奖。《虔诚》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南海岩画集》《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南海岩》《南海岩重彩人物画集》《名家名画·南海岩彩墨人物》《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南海岩专辑》,《青山一隅——南海岩书法墨迹选》等十余部作品专集。

“致广大而尽精微”——著名画家南海岩绘画艺术中的有法与无法

  “要发展中国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现代人物绘画的写实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古老的造型和技法上,我们只有掌握和利用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兼发挥与吸收西画中的有益因素,把它融会且贯通到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去,有步骤有计划的创新新技巧,总结科学的造型观念,在绘画整体把握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磨练,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是海岩先生的座右铭,他阐明了绘画中“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的探索精神,不断的学习、实践、论证的道理,然而这个过程它并不容易,如傅抱石先生有时候经常晚上画画,晚上画得是大概的感觉,白天在看绘画的整体内容,夜间人在画里,白天人在画外,读它的精神,这是个思索的过程,创作的来回审阅来回折腾是个正常的事情,这是完成意境的表现。这个来回的折腾称之为无法,不断的学习增加修养称之为有法,有法是个修炼过程,无法是个超越的过程,这个需要我们慢慢来理解。

  写生也就是师造化,这是个有法的过程;而得心源的创作是个无法的过程。像求达意这个词就是一个从有法到无法的转变,像就是写生,就是自然世界中的事物,来需要我们理解探索,以至于表达心中的意义和精神,这是个形到意的转变过程。抱石先生认为“中国上千年的发展传承中,不面对自然,只看古人章法笔法,这种偏颇取向是不可取的;一定要看真山真水,因为这样才有绘画的生命力,因为古人作画都是面对真山真水‘师法自然’,这是古人的师承”。宋代的李成、范宽都是在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创作的,才有后来的千古名作流传于世,可想师造化有多重要,理解弄通有法和无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致广大而尽精微”——著名画家南海岩绘画艺术中的有法与无法

  明代的徐渭称赞南宋的夏圭说他的绘画“舍形而悦影”。让观者忘掉山林的实际形态,欣赏到的是山林之影的愉悦。换言之,就是不在于事物的形象表现与否,而在于它能否塑造出那种愉悦的“影”,着重是重影而轻形,抱石先生就是这么做的,以直觉来塑造型体,近来完乎神的存在。抱石先生的用笔直率,粗犷豪放,阔笔写意,用墨注重画面的节奏和虚实变化,在造势上注重大的块面变化。比如表现风、表现雨都是以概念化的笔意来塑造完成,力求追寻那种风雨中摇曳之感,他的绘画喜欢让人“眯”起眼睛来看作品内容,重意不重形,以笔墨来表现胸襟和气度,以整体气韵来表现精神内涵,他创作注重大体格局,然后在里面再寻找需要添加的东西,比如人或景,所以他自己经常说:“画画要会加,会加才叫画;哪个地方你能看见有东西了才能加,看不见就不加,不是随便加的,我就是要看出来这张画怎么加。”通常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是看在眼里,动在手上,慢慢地领会,细心地收拾。南先生的创作也是如此,先注重整体的节奏变化,把画面分割成几大块,有重的地方,有虚的地方,有墨的,有色的,画中手和脸的关系,色墨之间的过度变化等等,提前有一个构思,然后在阔笔勾形进而创作。南先生创作以整体形象为主,把块面结构分析清楚后便逐步递进深入,往深里去画,南先生在让人物从景中立体起来的同时,最最注重的还是人物心灵世界的刻画,他经常说“刻画人物画和看风水一样,必须找对在绘画中的那个点,就是那个‘画眼’,不是大约或差不多的事情,看风水要明白那里有风,哪里有水,什么方位,它的中线在哪里,是什么走势等等。画也如此,画里得有精神,得有东西,得有内涵,也就是耐看才行。”中国画的创作,无论怎么画,也要把他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谈到的气息,把自然中的物象提升到文化的高度,进而转嫁成一种形而上的语言,这才是艺术家所要的追求。

“致广大而尽精微”——著名画家南海岩绘画艺术中的有法与无法

  南先生讲:“真正艺术家的追求,应是一种虚的境界,这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中‘道’的思想,是一种虚无而又赋予玄想的境界。抱石先生的虚是在古拙朴茂放纵中寻找的温文尔雅的虚,耐看而又不失干练,似一个彪悍的大男子又不失谦谦君子之风;而我追求的是一个气节,用虚来烘托出实,烘托出内容,虚是相对而言的词,整体虚而精彩处如脸、手还有华丽的饰品类等等描绘的实一些,这些地方也是我用心用情之处,用这些精彩中的画点,来表达中国民族属性的一种精神,是凌驾于笔墨之上的一种信仰,墨色浓厚沉稳,象征着我们的祖先们几千年来创造的浓厚文明,以泼辣的笔墨和严谨的造型,强烈的对比以及形式美感等等,来表现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超越精神,是我整个绘画的创作思路。”虚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让人意想的气息,里面隐藏有许多许多的可能性。如抱石先生处理的虚,缩小了事物间的空间感,让点与面形成了强烈对比,使画面有强烈的节奏感,如《待细把江山图画》天空、云、水、路之间的色调差别并不很大,只有微妙的变化,完全以形来控制,抱石先生的用笔精彩处,就是他勾画山的结构脉络走向以及塑造各种树的形象,时时让这些有体积的物象在“拖泥带水”中完成,给整个画面增添很多鬼斧神功之感和偶然性,有浑然天成之感,这是他对整体的气韵控制,然后人物、房屋、楼阁、动物等在一点一点思考着加上去,从这里能看的傅先生的修养和见识,不得不让人佩服,就像刘岩老先生评价“抱石公在气死当今画人啊!”海岩先生的画面虚,主要还是他“烙大饼”的技艺和高超的审美意识,他一直强调“只有画虚了,色调沉下去了,才会耐看,不然打动不了人。”南先生是个有信仰的人,因为把画画虚,是要上百遍的来回折腾的,彩墨写实人物是很吃功夫的事情,他讲“作为一个画者,你不下功夫画,不努力探索,到头来还是个干活的,和艺术家无关”。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了南先生的信仰了。(李洪伟)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