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8-08 09:59:46
  在当今山水画坛,张志民属于在精神境界层面上进行求索的画家。张志民的精神境界具有双重结构层面:一者为显现层面;一者则为潜在层面。

在当今山水画坛,张志民属于在精神境界层面上进行求索的画家。张志民的精神境界具有双重结构层面:一者为显现层面;一者则为潜在层面。就显现层面来看,张志民思接老庄,返心于玄远之境。张志民对于这种境界是有着深刻体会的,并且是以一种画家自由的胸襟去洞悉之、把握之。作为画家,张志民当然要师法造化,观物取象,从而从笔锋下决出自然山川。从自然(“造化”“万物”)出发,是他绘画创造的无可怀疑的一个基点。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但他还拥有一个更高的、超迈的审美基点,这就是“道”,即所渭“本体”境界。有了这佯一个基点、境界,面对天地万物,张志民就自然会获得一种新的艺术视野。不拘于具体的物象,不流连于自然的有限形态,不停滞于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物理表层,而是力求突破物象、真宰上诉,取摄本源,从而使之与“道”合一。这种 “本体”(“道”)境界赋予了他的山水作品具有一种内在张力:一方面,他要描绘具体的山水物象,他的笔墨语言要围绕着自然形态进行生发、构造;另一方面,只要留心细辨,即可发现张志民的山水情态总是蓄藏着勃勃欲出的意向。笔锋中似乎裹挟着一种激越的、超脱不羁而难以掩抑的气脉,那些山川丘壑在恣肆如狂的笔墨节律中仿佛溢出画外,直入玄冥之地,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很强的紧张感和冲击力。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张志民在不少以“入境”为题的山水作品中,力求将他整个身心,连同笔墨形态,以及笔墨所表现的自然物象一同归依于大化无形之境域。当他刻意去追求“入境”之主题——这种主题越是明确了然,往往却离他越远,渺不可及。相反,当主题趋于模糊而以纯然的山川形象展现之际,却在不期然而然之间,有一种恍惚幽玄之境从中自然映现、敞开……在这里,那种激越的笔调为一种如诉如吟的、平缓的叙述形式所替换。那山形宛转之中的云气流通,那不辨形模的树木穿插,那似泉似溪、似烟似霭之缭绕,似乎都在默示着天地无言之美。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由于画家心悬于本体之境,所以下笔所绘的物象往往出没于有形与无之间。可谓“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飘渺”,此乃为张志民山水画之大端也。张志民的山水画不仅有丘有壑,有泉有溪,有云有雾,有居舍,有塔影,而且还有奇异直射的光,有腾空而起的伞和似兽非兽的云团,有被光笼罩、被云气缠绕的人体支支离离,有出没于山林之中,潜跃湖泽的马奔奔漫漫……这一切物象仿佛脱离了它们本然的地位和性状,一任画家遣于笔下,被自由地调度。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张志民的山水是一种“心象”绘画。我所说的“心象”主要是强调张志民山水创作中所透露出来的自由感。实际上老庄哲学所讲的本体境界(“道”)与自由感是相联系的。庄子将这种“自由感”称之为“游”(“逍遥游”)。那种由“道”所提示出来的超然物表、又包统万物的本体境界正是通过“游”才会真正彰显出来。就其超然物表而言,“游”是心灵的提升和超越;而就其包统万物而言,则“游”乃是反顾天地、眷念现世而又不为其所拘系的。张志民笔下的山水所包含着的正是这样一种“游”的自由意向,所以他的山水笔墨总是焕发着一种“游”趣,他的山水物象也洋溢着一种“游”态,他的山水整个气象更是呈现出一种蓬勃畅达的“游”境——正是这种“游”的精神使他能够超然物表,又能调度物象,涵纳万类,又通透晶莹,奇诡丛生,而又完整自足。这就是张志民以“游”的自由精神为支点所构成的“心象”山水。

张志民作为画家,有着一种宽裕的文化心态和精神气度。他生长于齐鲁大地,却钟情于庄楚骚人的浪漫和玄想,而将这种浪漫和玄想托举而起的恰恰是自古以来儒家那种敦厚博大的文化胸襟。这与稷下学派的兼容并蓄乃是遥相对应的,而这就是张志民精神结构的另一层面。在画法渊源上,张志民的山水直承陆俨少的衣钵,但却打破了“陆家山水”的笔墨格式,并在那种绵韧的笔墨中灌注了画家强烈的个性,进而使之嬗变为一种纵肆的语言形态。在用笔上虽以中锋为主,但也时出散锋、侧锋,加之以焦墨、湿墨和破墨等诸种技法的综合运用,所以他笔下的山水丘壑完全是以一种新的审美形态去消化和包容“陆家山水”。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不容讳言,张志民在山水风格和笔墨趣味上可能也沾溉了当今“新浙派”的风调韵致。笔调率意,墨色幻化不定,但他却又不愿沉溺于“新浙派”那种过于风雅而沉静的幽趣中,而常从一种出人言表的,甚至趋于怪诞的物象经营表现出一种决非“新浙派”所能范围的山水意态。从他那大面积的以笔呈墨的山峦体块中还可隐隐瞥见黄宾虹、李可染的踪影;从他那随意点画、不经意草草而成的山水小品中,可以感受到八大山人那极有质量的笔墨因子……

应当说,张志民对前辈先师,有推祟之意,却无敬畏之心,有吸纳之举,却无臣服之态,有通汇贯融之法,但却决不流于一种杂糅拼凑。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一种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宽裕心态,一种兼融并蓄的精神气度。当他把这种古人先辈的笔墨技巧、艺术形式顿然成为他山水风格创造的材料因素。在这里,张志民是以艺术家的身份和艺术方式对齐鲁文化传统作了令人称异而出色的审美诠释。(樊波)

画家简介

超然物表  摄取本源——著名画家张志民艺术境界中的“游”与“道”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生于山东阳信。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六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美术分委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分委会委员,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