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28 09:15:21
  当代山东莱阳籍画家孙博文的绘画色彩奔放豪情,山水画的泼彩、泼墨技法、大写意中的花卉鱼虫皆具浓厚的文化功力。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乘月天水合》144cmX361cm 2001年作

释文: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东方的孙博文

几千年来的中国大地上,艺术创想始终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做着永不停歇地奋争。中国艺术门类众多,历史久远,而且在艺术视角、表现技法、媒介手段等方面亦独具风采。当人把自我与人类发展的历史相联系,在充满着生存期待和最初的人文自信中,个体人的自我必然因其无限地困惑而变化着认识世界的能力。此时此刻,艺术就焕发出那种千姿百态的想象力,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形式表达着时代的思想与人的感情世界。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均以笔墨、颜料、纸帛为艺术表现的基本元素。这种双重性地艺术在时代要求突破中,进行着情感反复地探索和人性欲望的美质性的颠覆性批判,体现出中国人的向往自由、热爱生活及社会理想、宇宙感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当代山东莱阳籍画家孙博文的绘画色彩奔放豪情,山水画的泼彩、泼墨技法、大写意中的花卉鱼虫皆具浓厚的文化功力。在他的艺术笔墨推演写画中,以传统艺术上的时代审观度,在家学文化和师承教习中又得益于地域上的山山水水,最终绽放开来,成为现当代绘画艺术上一颗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泰岱幽居》90cmX90cm 1998年作

 一、探索孙博文绘画艺术与时代意义

2020年11月22日“淋漓华章一一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21年6月6日“淋漓华章一一孙博文艺术展”于山东美术馆开展。央视网以一种“中国式表现主义山水,北派的气势,南派的气韵”为专题做了一次影视推介。众多报刋杂志,自媒体纷纷刊载消息。美术界、学术界刊登专题文章,給孙博文一生的艺术创作做判断、做评价。又似乎难于评价,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评价,因为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在孙博文的绘画表现里能够得到一种理论性地、清晰地验证。“学术研讨会上,有人说我是畸人画家,有人说我的画中有光芒和热爱,有人说我受西方印象派影响,有人说我是波洛克风格,有人说我骨子里淌着传统的血。有专家分析是我晚年的病患所致。有学生说是我的性格使然。有学者认为是我的潜心创作带来的突破。有人说跟我早年受到的教育有莫大干系……你们都是对的,也都只看到了部分的我。”《孙博文传》作者张丽娟以孙博文的口吻这般描述着。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登高看云低》358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山东莱阳籍画家孙博文于2003年11月14日下午五点,在广东的惠州淡水去世。他答应要送给夫人一座玫瑰园,还要摘下满天的星星,画在洁白的宣纸上。渤海湾的海风中他的呼吸很暖,夫人彩云将唇贴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好,就现在。”玫瑰园里飞动着橙色、红色、紫色的蝴蝶。还长满了金黄、橘黄、赤色的“笔墨”花。夫人说:“我还要莱阳的梨花,十梅庵的梅花。”一颗泪珠流淌在孙博文的脸颊。色彩给孙博文带来快乐,色彩给孙博文带来迷惑,也带来色的阳光和孙博文的世界。他像来了又去了的燕子,飞舞着手中的画笔。他是开了又谢的菩提花,那是艺术之花的涌动,那是他生命的绽放。那一刻,天上有一片阳光,却没有星星。那是一个齐鲁大地上没有“孙九学”的黄昏,东方土地上少了一个孙博文的下午。相隔十几年的春秋,我们把孙博文的传说变成了传奇。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山高禅意浓》358cmX143cm 2001年作

二、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源泉

年轻的孙博文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在文化基层做了三十年之久。在感官安静的时刻,他那种潜在的文化、艺术辨识能力,就会以一种神秘的力量,涌动暗示着尚未展开的意念,那种天才艺术的初始动因,会造就出对时代个体精神上的疑问。这是艺术上的个性自由奔放,还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痕迹上的,在他的画面上我们必须要有我们的判断。那种绘画意念上的审美活动,由传统艺能的表达形式向新的、现代艺术、开放性的结构性的演化。而在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结构所支撑的人类生存方式下,孙博文的审美标准与现代性的艺术创想在美学批判这里相遇,就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改变着绘画和艺术,也改变着自己的绘画艺术思考,在他后期绘画艺术创作中,色彩、笔触、物相解构应对上就逐一可见。这就是孙博文和每一位艺术家都要经历的一部分艺术考量。那么,这种考察人类的审美活动以及艺术思考下的现象,必然地会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所在。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大千世界》243.5cmX123cm 2001年作

山东艺术学院的黑伯龙先生,语言文字学家蒋维菘先生就是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所在。孙博文生命中遇见的画家崔子范是也;那个富山村的“孙良绝命诗”,那条奔流到大海的五龙河,那尊莒南“马口石”的天然雄强是也;齐鲁文化的几千年播散传育是也;那个天空中的彩云是也;那个曾经给予孙博文的爱和恨的重力是也。这些个显著的“力量”在时代的汹涌起伏中又激情澎湃地呈现在他的笔意画面上。在他的每一幅画的笔触滚动中,每一处色泽奔涌里。孙博文的内心深处激荡着艺术“神秘”的热情。这是山东这块土地上的热浪,是东方文化的潮涌,是我们这个民族文脉的劲动。是他及众多的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这个表现形式,在时代的波动里去发现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从明代徐文长的泼墨写意葡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水鲜欲滴,到张大千的泼彩肆意;从崔子范写意拙朴的花鸟到西方印象派的光影刮擦;从梵高的色彩斑斓到李可染的黑厚如黛的坚毅;从山东画翁关友声的人格之美和艺术之美到孙博文的色彩奔放……这种在物相表达的绘画语言中有不同的整肃时,在无限和有限的对立后,历代的艺术探索者,都在做永恒超越的自我约束。画者的个体人都处在时代的流动位置上,就愈发觉得敏感和重要。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长空万里自在天》212cmX96cm 2002年作

三、孙博文艺术的时代意义

怎样认识艺术?怎样认识现代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绘画?虽说是常谈时新的话题,可当今的艺术“现实性”越发压迫着我们去面对、去思考。怎样把握好当下的绘画技法、艺术方向?注定地摆放在每个艺术家的面前。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上的传统意义,同样地给我们这个时代提出问题——怎样认识现代艺术,认识孙博文的绘画思考及它的现实意义。也同样几十年前就摆置在孙博文的脑海里。这种艺术创想没有时间上的隔断。在当下,泡沬文化正在无形和有形地使得公众的人文心灵被动接受着艺术洗礼。这种具有不可重复的艺术重复着心灵上的感应与融合,这种不可代替的文化代替着艺术的思索。孙博文一生的艺术生命拼搏就更加具有了文化上的历史意义,以及艺术性的现实价值。这种不可能似乎又可能地,简约适度地被经济文化、资本市场、科技发现、意识迷茫为主流标准,悄无声息地去影响着艺术本身。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万古长空》361cmX143.5cm 2001年作

那么,人类在对时间无限的追问和对艺术的关注有了重新认识的时候,这些观念虽然是科技、科学给予我们的部分启迪;人们在人格神、宗教信仰面前遭遇了欲望上的质疑的时候,就是人对“存在”这个无限体验性的探索中,获得了有限生命体征证明的开始。艺术和思想因而注定是孤独的先行者,悲壮的实践者,在猛烈的“改良主义”挣扎中方可求得一搏。孙博文的奋斗一生,孙博文绘画中的色彩和对物相上的破解应对,就是他内心深处激烈地奔腾着的炽热,就是在艺术创新上的彻底反思。现代人的“观念主义”绘画倾向,以及个性化的艺术整合在告诉我们,时代给定我们如何认识当代艺术上的敏感性和多元文化上的组合,又来得如此这般强烈,同时又具备着率真的个体生命表现活力。我们在艺术归类和艺术概念定义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时代特征上的敏感判断和理性上的对待。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群芳满园》411cmX143cm 2002年作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20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里。早就前瞻性地把艺术创新和艺术观念高度地理性的构建问题讲得透彻明了。在许多画家、艺术家多年创作实践活动过程中,也一定会有不同角度上的实验和艺术创作上的经验与感受。从孙博文的题诗落款上我们可以窥见出他的艺术情怀和绘画技艺上理性反复的力量。在孙博文的一首咏梅诗中,从一位艺术家的角度阐释了他绘画时对物相描绘的意会和对色彩比对调动时的情感。“岁寒莫待春风刮,暗香缕缕透窗纱。”在他的题诗咏物中,是不是可以牵涉进入学术策略上的开展。我们可以在他的每幅画里,每首题写的诗文中,另开篇议论与探索。但是,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孙博文的学问渊博,也可以说他在每一次绘事中都倾注着饱满的艺术热血而又精力充沛。在字里行间和每一粒色素安顿上的见得独到,又心细如尘,却气势宏大。孙博文的绘画能够引起社会极大的反响和震惊,足见他的绘画作品己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笔画层面。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暗香院落梅开后》71cmX140cm 2003年作

释文:岁寒莫待春风刮,暗香缕缕透窗纱。平生历尽冰霜后,始作人间第一花。 

四、孙博文绘画艺术发展方向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我们怎样在孙博文的画面上做艺术探索,去发现和规置艺术层面上的时代意义和时代性的艺术方向。人们在一般性的“普遍常识”看来,“不言而喻”的事物,往往是最值得质疑反思的。其中纠缠着一堆意识操纵之下的“意义”。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种“心照不宣”、“人云亦云”的真知灼见。终而把约定俗成的风尚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常识上的敏感集存。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纲领性地告诉我们“要繁荣艺术创作,坚持思想精深,坚持艺术精湛,坚持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就是艺术创作创新的方针方向。需要我们在艺术创作上,深层次的去研讨艺术上的创新和艺术上的时代意义。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烟云万象山势雄》358cmX144cm 2001年作

孙博文在“艺专”毕业后的几十年间,在艺术创作中要去面对的,要有内涵、有思想、有艺术突破和创新意义,同样地要有艺术责任上的思维。这种艺术波动和思维,也同样地面对着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上的艺术审度与潜心描摹;也同样地面对着崔子范写意花鸟上的笔墨分判;也同样面对着徐悲鸿的西画立体、色块的雕与塑和光影透视;在继承和创新上,同样在黑伯龙老一辈艺术家的审视与反省中,面对着万千时代与艺术无限和生命有限的挣扎。一个画家所形成的绘画、图式、绘画语言,并非是工具那么简单。一个时代的艺术主流意识也不是那么简单地是物质对待、身份地位的崇拜和金钱所标定的。时代给定的艺术思想,创作时的思维才是这个时代艺术上的真实写照和人类的本质追求。一个作品“没有风格”,一幅画作“没有了颜色”,一篇文章“没有了思想”,其结果只能是流于对物象的记录和描摹,纯粹的流入在一般意义的表现主义上。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在艺术时代上的现实意义和人文精神上的敏感判断。要做到艺术上精湛、思想上精深也只能是纸上谋划而已。在艺术创作上就只能是称之为画家,而不是艺术家。而我们在孙博文的画作背后,就可窥见出他的艺术思考,同样地也会給我们这个时代带来艺术发展上的判断。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山隔云水倍澄明》137cmX69cm 1998年作

一种文化只是充满了“意识流”上的取舍和偏见,也只能供于现实势力游戏中做肆意玩弄的“东西”。当现实中流动的权势利力、“门阀艺术”与典章制度面临困境时,文化、文学、艺术上的意味和文化思想的构建就更加敏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文化艺术表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着政治意识上的困苦。那就要看这种政治意识上的文化艺术表现,是否代表着对自然法则的合理性解读,还是对自然规律上有着合目的性的运用与表达。这样文化艺术在表达表现中就与政治意识上得到了一种默契,在商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做主流意识的社会活动中,在一定的阶层里,也会极大程度上反映着权威阶段性的利益关系。当艺术创作这种文化形态不具备人类的审视思想的合理性,不具备对自然法则做求真、求美地理性判断时,感性的作用就会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当然艺术创作中的感性力量是无比强大的,那种流淌中的文化意识会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上下求索的境地。如是这般后,将原来的称之为“世俗偏见”一扫而空时,代之而起的新见解、新观点、是不是成为一种新的“世俗之见”。此时的现实意义中,我们是否同样地成为这种“世俗之见”的拥抱者。孙博文式的画家们挣扎在这种现实的“世俗”中,奋起探索着艺术的本源。那么,这一群文化人的艺术生命就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关注、去关怀、去警醒。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山水入禅心》414cmX96cm 2002年作

这就是致力于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上的探索;这就是致力于研究美及美规律的奋斗起始点;这就是人类致力于文化改革、艺术求发展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审美理性、知识结构、伦理道德上的、艺术史上的今天判断;这就是画家与艺术家的明确区分后,那种审美理性、知识结构、伦理道德在时代的步调中,获得了重新安置、艺术思考的开始;这就是现实意义上的文化胸怀和艺术创意的对接;这就是“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的伟大现实意义。(习近平主席2017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就是孙博文几十年苦于探索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天净水明霞》453.5cmX144cm 2002年作  

五、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探索孙博文绘画艺术的现代意义

2003年前,孙博文始终致力于这种审美经验和艺术实践建立起的思考方式中。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肯定了他的艺术个性发现,地域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他的艺术淬炼,他在艺术和人生相结合的道路上做着不懈的努力。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会只停留在简单的现实中,它要穿越现实意义而企望达到审美的精神升华与情感升华。孙博文固有的中国文化人的性格中,带着那个时代的寄托与反叛,一定会给人们无限多的启发,走向艺术给人类规定的顶峰。孙博文的画中意义,是他几十年的绘事思考,也是给予我们在艺术上的警醒,思维上的趋同。在现代变化多样的“思维野地”,艺术创想相互激荡着,为一个充满着变化与不定性的时代做着各自的准备。孙博文的绘画作品是怎样转化为现代潮流所关注的焦点,这是当今艺术与思想上的集中考验。因为,思想与艺术创作时的跳跃,从来就不会被历史之刀截然地切断。人们凭着这种思欲改造着世界,也改变着自己。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就是在时代和科学技术的鼓动下,进行新形式的、新思维的、新兴手段的艺术表现模式的探索。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凤舞九天》310cmX123cm 1998年作

社会进步,文化价值标准也不该是那么死板不变的。那么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气味非常繁复多杂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否是一场流动的,交合后走向另一场五色五味的世界?艺术家们在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后,在时刻感触着被吸引的欲念诱惑中,面对着一场值得细心揣摩和关注的时代以及艺术审美标准的选择。东西方社会结构变化下的艺术创想是什么状态?它的现实意义又在哪个方面得到了艺术上的警惕,得到审美上的分判?孙博文的画面中有启示,我们要得到时代的答案。在外来文化的接受和消解过程中,其结果是丰富了、并扩充了我们的视听觉和视听口味。一八四八年,法国社会分裂为三大对抗阶级:工业界的工人阶级,地主的贵族阶级,操纵着一定财富的中产阶级。阶级战争之后,中产阶级不再坚持自己认定的文化功能,贵族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的抵制并遭遇到了自身的反省。无论是文学语言、绘画方式方法、文化意识、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是伦理秩序维护上的精神解构,都己经不是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人之间的称呼称谓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可以呼风又可唤雨。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随着政治风暴和欧州经济的激烈震荡,印象派和后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专注于描写理想中的现实主义者开始思考着人生与上帝的虚无,神权与人权的不公允。西方工业革命的科学认知打破了神教皇权上的古典形象,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自然光与色的迷幻中去。用微风般的笔触去安顿内心深处的苦闷,打发情绪上的艺术波动。东方日本的新自由主义者也在照相机的使用中改变着对原有艺术的反思。莫奈、雷诺阿、保罗、塞尚的笔触下充满着强烈的、原始的生命活力。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风车磨坊》,那双破旧的矿工皮鞋上,麦田里拾穗中的光与影、色与彩块、线和线条的刮擦己经触碰到了后印象派的影子。在孙博文的画面上,所表现出的色、光、彩和物相上的分解等等。这种艺术考量是否是一种超时光、超时代、超前意识上的现实主义?我们在惊讶之余有更新的、更深刻地时代性的反省。我们在观摩孙博文画作后,需要一种冷静的对待,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绘画上的艺术革新,有着它的时代性的深刻反省。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风吹万木春》359cmX96cm 2002年作

中国清代早期的花鸟、杂画的发展,多遵守古法。山水画的技法和所描摹的物相在后代人看来缺少了强烈的人性主张,失去了生命的活泼气象。创作背景又流动在固守的文化桎梏中,乾隆后期渐多变态。而从事花卉者较少于山水,从钩染到没骨,画花卉者近于这二派。所描摹的物相又遵守着文化所规置下的审美趣味去捕捉艺术上的发现。动物、植物这些画题在起笔动意时,无不受教于文化、师承的礼制和法度,却又逐步垒加成为我们传统文化和艺术技法上的一部分。而绘画的题材、技法在外来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地拓宽。在审美的期待中,明代石涛提出的“不似之似似之”的美学构思,虽然他的艺术构思离不开文化上的制约和个体人的自主反省,不管是放逸豁达的流派,笔情墨韵的风格,一个从严谨到自由,从抒写到放逸的过程,都是那个时代的特质表现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孙博文的绘画历程中也脱离不开时代的肯定与否定,既有否定反思,又有肯定拓展。清代的山水画,民国时期的山水画改良家们,建国后的现实主义山水画派,他们的任何艺术想像与创新,都是一种时代下的个性发现,每一个称之为艺术家的目光在浪漫主义的心灵世界里,将那个世界重新打破后又回到与以往不同的、新的混乱不堪中。但是,艺术家们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意义上的追求,从未放弃过对世界美好的一切企望,因为艺术家是一群有胸怀、有情操的阶层,不应该怨声载道,除非是别有用心的假艺术家。张新鸣  文化学者)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早春记忆》457cmX143cm 2000年作 

世间已无孙博文,世人又见孙博文。去世十八年,光芒才涌现。时代没有发现,历史不会忘记。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山水四屏》787cm×143cm 2002年作

画家简介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上)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