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24 09:39:12
听新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央企重组主题

——读懂张玉卓产业化重组的倾向

从去年以来,国企改革的焦点慢慢转移到专业化重组上来,一时间给人的感觉,国企改革就是重组,重组就是专业化整合,不少文章都把专业化重组看成是国企改革的主题。其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主题,专业化重组是重要分支,专业化重组为产业化重组做出最好的准备

我们研究张玉卓在《学习时报》的文章,就会感受这种“大重组”的倾向,产业化重组的步伐离我们越来越近,央企结构调整由专业化重组向产业化重组过渡,正在实现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牵涉到国企改革目的、方向和路径,不能不重视

其实,国企重组的前提是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只是一种方法。党的二十大讲国企改革时就是讲到经济布局结构重组,把“战略性重组”删掉了。十九大这三个词是并列的。其实,明白人会觉出其中的蹊跷。整个二十大报告,把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标题,出现在第四部分,这才是大树的“根”。而专业化重组,只能算是一个树枝。明白人会把这种思考揣在心里。然而,舆论上一直是讲专业化重组,这样就容易造成错觉。这牵扯到改革的目的、方向、改革的主旋律和实现路径问题,不能不说,不能不讲。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已经亮出了他的观点。他的文章,在人们面前明确一条路,就是我这篇文章要写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主题。而专业化重组只是分支,不是国企重组的大主题,称不上是国企改革的主旋律。

树高千丈忘不了根,我们一定要站在“根”上、"本"上、"源头"上来看国企重组。这个“根”和“本”就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起码有三点,第一,党的二十大主题是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是主题;报告中第四部分讲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分主题,对央企则是大主题了。现代化体系里面讲到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这就是从树根、树枝到树杈上来看问题,在这基础上讨论专业化重组的问题,我们便知根底,知去路了。

我们看,张玉卓的文章关于产业结构的标题是:突出优化布局,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这两句话,站位高,很大气,这是可以从二十大报告上找到依据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及现代化发展这一部分有四个小标题:(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作为一个标题出现的。

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重组的文章,就是围绕“根”与“本”做文章。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玉卓认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他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一个目标”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增强核心功能。增强核心功能,重点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提升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增强核心功能,重点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实际上是战略型重组。这次讲话,丰富了学习时报文章的思想。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中将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推进。二是瞄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推进。三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四是聚焦资源高效配置来推进。这四条是最新提出的,可谓重组四项原则,核心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是新的表述、新的提法。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理解张玉卓心中的“一棵大树三个枝”

张玉卓对央企重组是怎么想的,2023年他会拿出哪些大动作,我们细读《学习时报》的文章,就能瞧出几分。

2月17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带纲领特征的文章。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节,特别引人注目。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介绍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张玉卓文章这一段,有一段话,实际上是重组的纲领。内容是: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以高质量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这里讲了五层意思,一个前提,是功能分类,一个是抓手,一个内容,一个是目标任务,一个是作用,五层意思,层层剥笋般,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翁杰明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中将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推进。二是瞄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推进。三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四是聚焦资源高效配置来推进。正是对张玉卓文章观点的阐述与发挥。

张玉卓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三大板块,就像一棵大树,树干立起来了,下面分成三个大的树枝。

哪三个树枝?一个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个是专业化整合力度。对三种类型分别用壮大、改造、整合三种方法。实际是农民整枝的活,壮大新枝、用嫁接的方法改造旧枝、整合中心枝同时打掉同类恶性竞争抢夺阳光水分的乱枝。

第一个活,是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主枝。具体事情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段话,是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来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是中国产业现代化体系的重中之重。这是主干主枝。这里包括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那些有基础的好枝好杈能长出新枝、甚至能长成新的大树。

第二个活,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布局结构调整指引,推动中央企业2023年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布局比重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中央企业全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6%以上。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都是用的嫁接的方法,把苹果枝插在枣树上,就结出冬枣,把新能源的枝插在汽车上,就改造了一汽、东风、长安,把低碳的枝插在某一建筑央企上,就改造了建筑行业。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就是要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提高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布局比重。这是在2023年就要见到效果的。2023年重组的大动作,将在这里出现,是一个舆论风口。

第三个活,是以市场化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这里讲了上市融资、增资扩股是方法;时间、范围是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手段是专业化整合,目的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强调的方式是市场化。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七大领域,是点了题的。这七大领域是2023年专业化整合的重点,实现途径是三个,一个是央企之间签合同、搞战略合作、完善产业链,一个是建平台,以一家央企为主建立平台;一种是兼并重组,成立新的央企。这几年干的尽是这些活。宝武集团,在这个领域所向披靡,连战皆捷。

张玉卓的2023年现代化产业体系调整的大战略已经比较清晰地摆出来了。战略已定,下一步就是排兵布阵作战了。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从理论上弄明白专业重组、产业重组、行业重组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2月2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能不思考专业重组、产业重组与行业重组的关系。把逻辑关系弄明白了,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判断,也才能对张玉卓讲话中呈现的“大重组观”有更深切的感受。

我们首先要扣住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个核心词来理解。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经济学概念,中国的现代产业体系概念,目前还未见人总结概括。也许有人概括,但是没有形成共识。为了实际需要,我们暂且对中国国资央企业归纳一下。中国的国资央企现化代产业体系是: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为重心,以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为对象,(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业化整合等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我们套用现代产业体系理论来做出的一种归纳。

实际上,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高附加值、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也是智慧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在经济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占其GDP的7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而中国现代产业体系是第三条道路,就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产业构成。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大,对中央企业来说,是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越来越强。

现在,我国开始普遍使用现代产业体系的表述,但是定义并不明确,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讨论之中,研究类文献还比较少。而是在有关领导讲话中使用相对比较频繁,但是讲话中多只是提到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并没有论述清楚什么是其科学内涵。中国国资央企的现代产业体系,至今未见人提出。我们才提出来,也算立此存照。

明确国资央企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便可以深入探讨国资央企的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与战略性重组,对三种重组形式便可以研究了。

我国国企重组将出现专业化重组、产业化重组与行业化重组的三种形式。这恰恰与张玉卓在学习时报文章讲的三项内容相近似。

行业化重组是对整个产业的重组,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主枝,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这里要出新的央企。这件事情,是国家决定、国资委出面,央企自己是决定不了的。下一步,新的央企或者新的投资运营公司,很可能在这个范围产生。

专业化重组目前受大型企业集团重视。对业务的再组合和资源配置的再优化,实现资源的集中化和生产的规模化,极大地提高业务的专业化程度和业务的规模,实现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企业管理的精干化。目的,是提高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加强调和突出某一产业产品技术或产业链价值链的专业化程度。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当然,这种方法,是把好的东西集中起来了,但是差的还放在那里。

产业化重组也是目前较多的一种方法。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深度调整。提高国企重组效益,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竞争力。例如,产业链重组煤炭与火电、冶金与机械、商贸与航运等上下游行业协同重组。目前,央企之间频繁出现的相互参股,重在产业链短板方面的补充,叫做强链、补链、塑链。全球产业链的大调整是外因,中国产业链自身的短板则是影响产业链安全和稳定的内因。国有企业坚持底线思维,从防范和化解产业链风险、增强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性、使产业链社会基础更加包容等角度,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筑牢产业链的基础。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重组是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强化推动建筑等企业加强行业内部协同,提升行业价值。强化精益管理,加大降本节支力度,重要的是去产能,丢包袱。就像宝钢和武钢两个钢铁企业合并同类项一样,重组后很快把武钢的青山钢铁转型,来一个瘦身健体。今年深化亏损企业治理,努力实现子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在2022年基础上再降低10%以上,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亏损面治理要搞,最好的办法通过产业链重组与行业化重组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最能凑效的方法,肯定会被采用。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提出,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是互联互通、互相促进,不能够截然分开。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理解。我们可以再加上一条,也包括范围更大的行业重组。正是专业化整合为产业重组、行业重组准备了条件。专业重组、产业重组、行业重组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同时是两种甚至三种形式融合。我们不必硬去做机械式划分。但是,有一条能够统帅这三条,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重组。

根据改革趋势,目前表面上是以专业化重组为主,其实正在酝酿大范围、大跨度、大区域、大格局的产业重组与行业重组。目前是一个过渡期,更大的决心需要更高层决定。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为背景,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把生产或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组合起来,形成若干产业链条,理顺业务板块间的逻辑关系,以一体化为目标推进产业链条整合。同时,推动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减少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实现子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再降低。

这种方法,就是张玉卓文章里透露的“大重组”的思路。一个是从当前出发,为的是在2023年开好局起好步;一个是着眼长远,向着构建完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与现代新国企目标前进。毫无悬念,央企重组是2023年的国资央企的“重头戏”,且是好戏连台。

可以预测,以产业化重组与专业化重组结合的大规模的重组潮为期不远。

可以感受,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任务,正在在国资央企领域得到切切实实落实。(李锦)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企业家日报》发表李锦日在中国企业慈善500强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179)丨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于雅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