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150)丨2023年国企改革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2-17 14:33:56
听新闻

  三年行动后国企改革的新的重点与价值标准

  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阶段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资国企改革精神

  李锦

  今天晚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公布。国企改革的内容突出,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任务、标准和重点的进一步明确,聚集焦点非常精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内容,可以看出二十大报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内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更加明显的倾向,是市场化的倾向和国企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这两句话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国企改革的主题与核心,也是标准。这也是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的新的追求与价值取向。而国民共进则是对当前难题的破解。改革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这是国资国企改革基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在改革目标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提出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标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结果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应强调的是“结果”,要注意对一些投入性指标、可能对未来竞争力产生成效的“潜在竞争力”指标构成因素加以区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资本、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不竭的创新动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稳固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顾客服务与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这与一流企业标准的16个字是相通的。

  过去强调的是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面宽了。二十大提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了,亮出一个核心的、根本的标准。估计会对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于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过程式分析与系统式分析,会做出研究作出新的部署,包括做出新的设计、发出新的文件。

  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要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是指的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不能分开理解。“真正”,意味着离“真正”有距离。“现代”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司治理,一方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一方面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制度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需要在市场化经营方面有新的进展。前一轮改革,这方面是有差距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做得很好了。也还是要继续做的。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财产所有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激励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尤其是市场经营机制问题,有效发挥经理层执行作用,健全经理层执行落实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等,在有效权力范围内扩大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差距尤其大。近些年来,有些非市场性因素在上升。譬如,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机制没有形成,就是一个明显标志。

  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实现国民共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是一个重要信号。在强调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后,强调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实际上是维护市场的严肃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特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民企困难较大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国企民企平等对待,一是制度和法律的权威性。实际上,是承认意味着不平等现象存在,这件事情喊了多年,但是仍然差距较大,说明保障不够,靠什么保障,就是制度和法律。估计,在今后一阶段,会有相关文件出台。核心问题,加强产权保护和激励,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完善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这方面,法律制度是根本性的。包括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惩罚性赔偿等机制。加强数据、知识、环境等领域产权制度建设。

  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投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有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要完善支持政策,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特别是会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

  国有企业下一步在社会服务领域是发展趋势,会有更多与民企合作的机会。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通过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引进市场竞争,吸引非公经济的进入。在很多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方面,也会加大力度。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鼓励民营企业增加投入的重点。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随着合作领域的深化,要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差异化管控的方法出台,这方面要更加市场化。

  当然,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内需方面,需要加快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也是国企改革的应有的事情。以后,再做分析。(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150)丨2023年国企改革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姚奕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