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年底焦虑成通病,及时调节莫过度

来源: 齐鲁壹点 2019-12-30 14:11:34
  对于抑郁、焦虑伴发失眠的处理,医生提醒大家,最重要的是要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效治疗可以防止和降低继发性的慢性疾患。
  “我一到年底就十分焦虑,那种感觉有点像考试结束临交卷的前5分钟,很怕回忆起这一年,脑子都是空白的,越长大越害怕这样……”近日,一位微博网友的留言触动了不少人的心。

  事实证明,到了年底,集体式的焦虑成了很多人的通病。天气冷、钱包冷、各种总结、各种展望,有位网友总结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工作总结交在明面上,情绪总结攒在心坎里。”医生表示,适度焦虑能变成人的“发动机”,正向上是一种激励因素,但焦虑一旦过了度,就会变成病态因素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

  仪器检查没找到病根

  原来是心里有病

  近日,40多岁的李女士来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她对医生说自己一天到晚总是觉得身上哪都不舒服,担心自己会生病,紧张、坐立不安,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也没办法做好。她去过综合医院的多个科室检查身体,但都查不出问题,然而在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告诉她,这其实是广泛性焦虑的表现。

  “一般来说,焦虑分为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社交焦虑以及恐怖性焦虑这四种形式。”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杨晓东表示,广泛性焦虑指一部分人没有缘由的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

  急性焦虑发作又称惊恐发作。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将要窒息、疯狂或死亡。患者可有濒死感,自觉将失去理智、失去控制。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很多患者会以为自己是心脏病发作,但在医院又查不出,这种焦虑给患者带来的最大的困扰是患者发作一次后常担心是否会发病,从而变得恐惧不安,不愿出门,也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此外,社交恐惧指的是跟人打交道会变得紧张害怕,有时当着人的面还说不出话。恐怖性焦虑则是对一些特定事物过度恐惧。

  统计显示,近几年,不少的学生竟也患上了焦虑症,甚至是“抑郁伴焦虑”,这些患者有些甚至把“割手腕”作为一部分快感的来源。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病房里,一些患者的手腕上就有一道道的伤疤。这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他们的学业压力、家人要求高、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等因素导致。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在2015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常见精神障碍患病率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3%,仅次于物质使用障碍和心境障碍的患病率。

  社会层层传导

  “焦虑面积”在扩大

  一到年底,随着各种压力的集结,职场中不少人说自己得了“年底焦虑症”。医生表示,环境的冲击、个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都可导致焦虑的发生。

  其实,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也在逐层传导,导致“焦虑面积”不断扩大,几乎从孩子到老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压力山大”“焦虑感”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配。

  不过,大家没必要谈“焦虑”而色变。杨晓东表示,“焦虑”是我们的大脑根据外界刺激发出的“动员令”,适度的焦虑让我们从精神及身体双方面都做好应对该刺激的战斗准备,大部分人的焦虑都是这种,无需过于担心。

  但若长期处于这种过度焦虑的状态之下,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进行治疗。杨晓东特别提醒,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及时治疗,不要自己随便吃药,以免不适合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加重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正常的焦虑和病态的焦虑区分开,平时应该做好情绪管理,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学会培养兴趣及积极心态,情绪过度焦虑时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想象式的放松或者注意力转移,让头脑清醒。

  对于负面情绪的排解而言,听音乐、运动、写日记、找朋友倾诉、哭都是适宜、有效的,甚至选择吃东西、购物、撕纸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压力大引发的焦虑,在排解压力时,不可一蹴而就,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失眠和抑郁有啥关系

  难道是“互相伤害”

  据了解,因压力大而引起的失眠是抑郁、焦虑发作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失眠可以是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抑郁、焦虑也可以是慢性失眠的危险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专家表示,如何分辨失眠和抑郁有以下几个参考标准。首先是心情变化的时间。失眠是白天情绪和精神较好,晚上自觉症状更重,而抑郁是晨重夜轻。其次是心理问题表现,失眠是围绕睡不好而感觉悲伤、抑郁和烦躁;抑郁则是没有原因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最后是失眠症状表现,单纯的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多梦,而抑郁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早醒,以及醒后难以再入睡。

  对于抑郁、焦虑伴发失眠的处理,医生提醒大家,最重要的是要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效治疗可以防止和降低继发性的慢性疾患。同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足量、全程、合理地联合用药(抗抑郁焦虑的药物为主,镇静安眠类药物为辅),强化治疗,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张如意)

年底焦虑成通病,及时调节莫过度

[ 责任编辑:孙文靖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