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06 08:58:28
听新闻

从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镇院之宝”之一《四神云气图》,到新密打虎亭汉墓生动描绘贵族宴饮盛大场景的《宴饮百戏图》;

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河南古墓壁画大观”,到开封州桥遗址重见天日的北宋巨幅祥瑞石雕壁画……中原大地有些丰富的古代壁画遗存。

如今,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推进,为当代壁画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8月3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办的“大河不息——全国壁画艺术邀请展”在河南省美术馆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也来到现场,并在观展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记者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区及第四届全国壁画大展落户郑州,对河南意义重大。时隔四年,“大河不息——全国壁画艺术邀请展”在河南举办有怎样的意义?

范迪安:“大河不息——全国壁画艺术邀请展”在河南举办,是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创作上的又一次丰收成果。本次展览集中反映了中国壁画艺术工作者近年来的一大批新的创作。这些作品扣准了历史主题和现实题材,展现了壁画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的新面貌。

壁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中国美术史上,壁画所占有的分量十分突出。古代的宫廷建筑、公共建筑中就有壁画,以及众多石窟寺中,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彩绘壁画,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刻壁画,都是中国壁画的经典作品。当然,还有大量在墓室中发现的壁画,也构成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因此,壁画是中国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形态,同时,壁画以自己独特的材料、媒介和表现的方法,构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体系。

今天的壁画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特别是把中国传统壁画的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整个美术界的全局来看,新时代的中国壁画正在复兴,再续中国传统壁画的荣光。通过大型的壁画创作、新材料的研究,使得壁画能够更好地表达宏大的主题,又能够聚焦于细微的生活细节。既有能够放在公共场合、历久时新的艺术质量,也有和当今生活审美紧密相连的精妙之作,因此,壁画的当代发展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次展览在河南省美术馆展出,使壁画这个主题和艺术形式,与中原大地壁画艺术的传统有了更好的相接,让我们通过对壁画的发展历程,古代壁画的辉煌与当代壁画的繁荣有了更深了解,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使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有更充分的信心。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记者壁画在当代城市大型公共空间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您觉得未来壁画在中国城市文化塑造与人民公共生活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范迪安:壁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性、公共性鲜明。它在向社会传达艺术表现的主题和风格时,拥有特别优势,它与城市、乡村的建筑等公共空间密切相连。实际上,今天的城市建设需要开辟许多新的文化绿洲,开辟市民可以参加活动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些空间用壁画来装点,特别具有优势。因为壁画的材料,不怕风吹雨淋,它的种类可以是不同的工艺材料,非常适合大众空间中的审美。

另一方面,壁画在乡村振兴中,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河南以及在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一种现象,叫做乡村壁画热。很多村镇都有别具特色的乡土建筑,有一些民居上已经开始了出现壁画,这些壁画与乡土文脉相关联,与今天广大农民的生活理想也密切相关,所以今天的乡村壁画成为一道新的景观。同时,我们要推动专业的壁画艺术家走进广阔的城乡大地,特别是深入到乡村振兴的空间中去,壁画艺术能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记者河南是古代壁画大省,壁画艺术在历史上非常繁荣,您认为当代的壁画艺术如何从古代壁画中汲取营养,古今之间壁画的研究与跟进对当代的艺术家创作有何作用?

范迪安:中国美术的历史是中国文明进程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通过考古发现的许多新的生活场景和各种生活用品,也包括大量的生产劳动的用具,其实都蕴含着美的形式因素。一件古代的青铜器,它既是一个实用器,在古代礼仪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从造型到雕刻,再到青铜浇铸的手法上,其实都是艺术的元素,壁画更是以绘画的方式出现在古代的殿堂等公共空间里,也出现在祭祀场景之中,所以用壁画的形式来装点生活空间,这是中国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传统,是壁画艺术中所具有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表现方式。

壁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融合多画种的形式,可以线描为主,也可以有重彩表达,还可以有浮雕甚至高浮雕等多种材料相结合的创造形式。所以,壁画艺术形式语言的综合性,就使得这个画种拥有了非常丰厚的、可发掘的、传承和运用的资源,通过对壁画的研究,把更多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因素应用于当代艺术创新,是一个特别具有宽阔前景的学术领域。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记者作为此次展览系列活动之一,特别邀请全国的艺术家们去来到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巩义石窟寺写生,艺术家们走到中原大地上写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有怎样的作用?

范迪安:我特别赞赏此次展览和写生活动的主题——大河不息。在我的心目中,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它既是一条流域宽广,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奋斗拼搏精神的历史长河,更是一条文化的大河、文明的长河。因此,黄河所具有的自然景观之美、人文历史之美,以及当代的生态保护所呈现出的时代之美,都特别值得我们用丹青画卷的手法去表现和描绘,更要通过表现黄河来反映今天沿黄各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家园建设上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黄河的风景是自然的风景、历史的风景、更是生活的风景、劳动的风景。只要走到黄河边上,无论是溯源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心里都会涌现出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同时,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有力量的语言来表达黄河丰富的内涵。这些年中国美术界在黄河主题的写生采风和创作,已经形成的一个新的亮点。

我这些年也在做推动黄河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黄河主题的艺术表达。曾几十次踏访黄河,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尤其是通过组织“天下黄河”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形成了美术界同仁一大批用新角度、新感受、新体验、新方法来表现的黄河。这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立足新时代来表达中国主题,展现时代精神,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记者河南省美术馆此次展览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展,河南多地美术场馆也兴起“观展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范迪安: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方面,我认为需要政府和民间以及专业力量的共同努力。这些年,我注意到河南在完善和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这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包括河南省美术馆以及将要继续建设的新美术馆,这都是河南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呈现出的新面貌。

我也注意到河南的美术馆观众越来越多了,这就需要我们把美术馆的公共服务提到更高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们回信中强调:“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这三个“高”,就是我们整个中国美术馆界,包括其他公共服务场馆发展的根本遵循。

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收藏,使美术馆能够保存好一大批从历史到当代的精品力作;更要坚持高水平利用,举办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让观众走进美术馆,能够获得美的洗礼;高品质服务就是当今处于科技发展、大众媒体特别活跃的情况下,应该用更多的形式举办展览,开展公共教育,包括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使美术馆成为一个美育的课堂和欣赏艺术、促进交流的平台。

河南的美术馆建设和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正是河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我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很多年,现在也关注美术馆的建设,美术馆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公众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要把面向公众的展览服务、讲座服务、志愿者导览服务等做好,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具有综合魅力的、高品质、高品格的审美空间,才能让公众源源不断地走进美术馆,并让公众能够感觉到常进常新,每一次都有特别的收获,这也是我们推动整个社会美育的重要方式和举措。

来源:顶端新闻

艺术家简介

对话范迪安:中国壁画正在复兴,艺术家要走进广阔城乡大地

范迪安,1955年9月生于福建,1973年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