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健康教育体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9-05 11:23:22
  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

近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记者在9月3日上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意见》要求,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发挥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和教职员工等全员育人作用,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

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健康教育体系

《意见》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明确健康教育内容、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等8个方面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

一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以中小学为重点,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纳入教育评价改革。

二是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三是落实课程课时要求。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四是拓展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鼓励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展示等,每年举办全国学校健康教育成果展示。

五是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倡导营养均衡、膳食平衡。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实施学生营养干预措施。

六是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七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八是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保持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科学就医用药、不滥食野生动物等日常健康行为和习惯。

跑得更快、长得更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

发布会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调研工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2019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3个地市1258所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学生374257人,覆盖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调研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24项指标。对体检样本中的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研学生按城、乡、男、女分四类,每周岁一个年龄组。

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上升最为明显

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优良率较高的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3—22岁年龄段学生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个百分点,初中生上升最为明显。

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

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身高分别增加0.52cm、1.26cm、1.69cm、0.95cm和0.81cm,体重增加0.61kg、1.73kg、2.52kg、2.52kg和2.86kg,胸围增加0.53cm、1.01cm、0.99cm、0.82cm和1.54cm。各年龄组女生身高分别增加0.72cm、1.24cm、0.97cm、0.80cm和0.62cm,体重增加0.70kg、1.64kg、2.28kg、1.99kg和1.67kg,胸围增加0.52cm、1.03cm、1.38cm、0.95cm和0.83cm。

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健康教育体系

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肺活量显示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儿童,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近10年来,全国学生肺活量持续增加,初中生增长最为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肺活量分别增加82.5ml、153.6ml、209.7ml、161.2ml和92.3ml,各年龄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别增加105.3ml、166.0ml、187.2ml、147.0ml和102.2ml。

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

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小学生和初中生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加1.9个、1.9个、1.8个、1.6个和1.0个;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增加0.7个。中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所改善。2019年与2014年数据相比,13—15岁、16—18岁男女中学生50米跑成绩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岁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4.49秒,13—15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提高6.50秒。

学生营养不良持续改善

2019年我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近10年来,各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分别下降2.1、1.6、2.4、2.6和2.3个百分点。

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

据介绍,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策措施牵引带动等。

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对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9.2%,高于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22.3%。

中考体育的强化增加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增加。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比率,初三学生为42.7%,高于高一学生的30.6%。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初三学生为29.2%,高于高一学生的22.6%。

每天安排2次以上眼保健操的学校的学生近视风险低于其他学校

此外,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高于没有得到父母支持的学生。每周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达标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显著高于其他学校,每天安排2次以上眼保健操的学校的学生近视风险低于其他学校。

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健康教育体系

学生每天足量体育锻炼等对增强体质有积极影响

学生保证每天足量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等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超重肥胖和近视发生有积极影响。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显著高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学生的17.7%,每天睡眠充足学生的近视率为47.8%,显著低于睡眠不足的学生的67.8%。

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据介绍,此次调研也发现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推进高校体育评价改革,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同时,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来源:济南日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王若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