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12 10:38:08
听新闻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近日,“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包括启动仪式、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等多个环节。著名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等专家学者齐聚现场,聚焦济南国际双年展,从展览策划、主题阐发、内容传达、发展路径、宣传模式、文旅实践等众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输出了大量有关中国双年展发展的前瞻性观点、建设性论点。

研讨会结束后,我们对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针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整理推出部分专家的发言及采访,以飨广大读者。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启动仪式的发言: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会议,今天讲的内容好像跟我们主题有一点偏离,但是还是有一个内在的、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我们这几年双年展都发生在美术馆,都发生在城市里,使得城市和美术馆形成合力,推动双年展的发展。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主要从公共文化与城市连接、美术馆作为城市的创新驱动力以及美术馆带动城市产业升级的角度,分享美术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互动、趋势与做法。

第一,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与城市的连接。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既是一种有形的物理空间,也是内容生产、审美观看展示交流与艺术交流的发生场所。美术馆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历史空间和美学空间,现在城市中的美术馆是城市文化生产和形成机制之下的公共文化设施,美术馆建筑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美术馆的自身也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教育活动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展示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核心价值。从公共审美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美术馆与城市社区紧密相连,是公众审美和美育教育的重要发生场所,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例,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20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297场,年参观人数达到81万人次,其中“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阿根廷艺术家埃利希个展——太虚之境”等展览,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每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展览都连续引发观众热潮,成为观众打卡和网络传播的热点。

从专业学术角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主要是围绕教学以及艺术领域的前沿和趋势展开的,有很强的专业性;但从观众的角度,这些专业的展览并没有和公众产生距离,公众通过美术馆现在多样的展陈和互动获取直接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愉悦,进而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知识、激发思考。而将这些艺术展览放至城市文化视角下审视,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既有对传统文脉的传承与热爱,也有对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开放和自信,以及对创新的热情和活力。我们也很容易观察到,在国内的其他城市,美术馆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联也正在建立,比如上海的美术馆所体现出的国际性、时尚感,比如香港新开的M+博物馆通过建筑和展览所呈现的这种在地性,都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是城市品牌的传达路径。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参观展览

第二,美术馆作为城市知识创新的驱动力。知识是指通过经验和教育获得的实时信息和信息集合,而智识是指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和能力。智识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从哲学层面来说,是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性相关;从心理学上,它描述的是人类理性认知世界的高水平。美术馆最主要的使命是建造文化艺术价值,在当代已经发展成为思想、批评、建议、创造以及永恒不断地出新定义的巨大实验场,通过与其他领域学科之间的协作和衔接,不断想象和构思形成考验和质疑的一个新的世界。

当代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很多新的启示,如跨学科、多媒介、数字化,为美术馆主动支持艺术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新的机遇,这种主动性构成了对艺术、文化、社会的引导力。深度的城市创新需要知识力量的启动,创新也是中国迈入“十四五”阶段毋庸置疑的主题词,我们在策划深圳公共艺术区的时候,根据深圳的城市特点提出了智识城市的理念,即以不断的思考、判断刷新认知和改变现实为特征,不断协调现代城市走向开放、包容、均衡、跨领域以及融汇合作。在展览中我们一方面以交叠的历史为线索,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体现物理空间中艺术作品在地化呈现以及在观众的“他地”特征,通过现代与过去的交叠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形成作品的时空对话;另一方面以冲出未来、打破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概念,通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与艺术作品的跨界融合,在探索艺术表达理性与方向的同时,产生艺术与城市的系统认知,从而形成公众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新关联。

著名的科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说过人类的智识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这句话可以说成城市的智识影响了城市的历史进程。以美术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形态,以艺术思考当下启示未来,创造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态。美术馆通过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公教活动持续为公众提供平等、对话、思想交互、情感交流的平台,培养公众审美意识引发公众自我思考,从而形成一个推动社会共识的力量,促进城市的创新、创造,建构着城市智识,成为城市文明推动力的来源。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张子康(左)、顾黎明(右)参观展览

第三,美术馆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美术馆有一种从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直接转化力,一方面围绕美术馆开展的经济活动能带动所在的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聚集;另一方面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经济角度看,美术馆作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已经得以验证。

卢浮宫、大都会、MOMA等艺术博物馆早已成为城市旅游的必去之地,1997年在西班牙建立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一直带动着毕尔巴鄂这座城市的发展,它的建立刺激了餐饮、住宿、购物以及交通行业的振兴,令本来趋于萧条没落的工业城市一跃成为国家观光的明星城市。日本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永久收藏的一件埃里希装置作品《游泳池》,使这座海滨小城成为国际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比如还有阿布扎比新建的海上卢浮宫开馆仅一年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这个博物馆被人们认为是比迪拜更值得旅游的地方。可以说美术馆首先是一个平台,它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往前涌动的状态,美术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价值,推动一个既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的话语,同时建立在这个价值之上的潜在价值也同等重要,甚至在更广泛的层面发生放大其作用。

2021年12月,北京市宣传部等6家政府行业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给予扶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公益性资金支持北京的博物馆建设。2020年底,上海出台了《上海美术馆保障与促进办法》草案和立法调研报告,列入了2021年的立法预备项目,在世界城市的竞争中给予文化的优势也正在成为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艺术中心城市正以独特的创新能量吸引着优质的资源和人才。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建设中,一个美术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美术馆对城市品牌的连接与社会参与,一方面是其空间属性的社会性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是美术馆的社会责任使然。

回到此次济南国际艺术双年展共生世界这一主题,美术馆作为艺术与社会、人类与自然、思想与现实、传统与当代的交汇之所在,是城市公众获得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更是万物融合共生的重要体现。今天的城市发展不仅需要美术馆,更需要从规划、定位、公正、角色重新建立对美术馆的新认知。从建筑的地标作用到内容生产的创新,从美术馆对于产业升级引领到对城市品牌的打造,我们是在共同探讨美术馆的未来发展,也是对美术馆在未来的角色延伸展开更为广阔的思辨和实验。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因艺术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在新的时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美术馆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其所蕴含的智识能量,以艺术赋能城市发展,共同推进美术馆与城市的共生发展。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记者请您谈一下济南国际双年展如此受关注的原因。

张子康:在我看来,其实济南国际双年展从第一届开始就引发了中国做双年展的热潮,因为我发现从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之后,又有几个城市陆续开始举办双年展,例如成都双年展、武汉双年展、新疆双年展等。这其中有三年疫情防控的因素,现在是疫情后一个集中的“报复性补偿”,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就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度,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展出效果,我认为跟山东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关系。过去我们曾经考虑,一个当代性很强的双年展在传统的土壤里能否被认可,通过济南国际双年展举办的实践效果,我们打消了这样的顾虑。双年展获得如此高的热度,也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需要站在当下的视角去看待,这样会带来不一样的意义。当下发生的效应激活了传统,这是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如何发掘传统的生命力,并集中发挥它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这点很重要。

其次,我认为艺术对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下科技的发展、对产业的要求,也需要艺术来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最早我们认为架上绘画才是艺术,但是今天,我们对艺术的定义不断拓展出新的认知。艺术对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艺术影响了科技、引领了创新,很多科学家的创造都受到了艺术的启发。

艺术推动的不只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还对传统的认知、对未来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我们从新的视觉角度、观看角度和认知角度看待传统和发展,思考当下,会发现艺术对城市发展提供的动力连接了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观众来说,他会在双年展中获得认知和触动,能够在与艺术的互动中获得他思考的答案,和心理上的获得感以及精神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我认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从第一届到第二届的举办,都对济南这座城市,包括山东省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作为多个双年展的策展人,能否请您谈一下对双年展的看法和思考。

张子康:我认为双年展的这种模式,有两个特性:第一是时间性,双年展是两年举办一次,所以展出的作品多为近两年创作的全新作品,以及在国际上最新出现的艺术观念、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第二个特性在中国表现得比较明显,即双年展的作品不一定是在两年内生发出来的全新内容,而是在这段时期内对传统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能引起大家对传统的思考,在传统艺术中会有全新的收获。策展过程中注重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把几件作品形成整体的连接关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展现,能让观众产生新的思考。每一位观者的个人知识结构不一样,获得的知识信息也就不一样。今天的艺术会给大家提出新的问题,使之产生新的思考,进而推动建立自身的思考系统。在美术馆中,通过信息不断地发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对艺术的观看模式,我认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来源:山东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名家话展 | 张子康:美术馆与城市共生发展

张子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策划、编辑出版各类文学、艺术图书千余册,多次荣获国家级图书奖项;策划众多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艺术展览,如“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安尼施·卡普尔”、“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超越”西海美术馆开馆大展等。

[ 责任编辑:刘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