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AI绘画”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1-14 09:56:47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在艺术领域也有相应的进展,形成了被称为“AI绘画”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

“AI绘画”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十二生肖·马》

“AI绘画”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绿竹入幽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绘画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发扬、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在艺术领域也有相应的进展,形成了被称为“AI绘画”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新技术催生出新的创作生态,如何以中华文化作为创作的精神内核,同时结合AI绘画的技术原理,探索出一条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路径?本文拟从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AI绘画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

  AI绘画是“AI生成艺术”的一个分支。“AI生成艺术”是指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艺术作品,简称AI艺术,涵盖了AI绘画、AI文学和AI音乐等多种创作形式。目前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主要应用于绘画,因此AI艺术一般是指AI绘画。

  AI绘画工具本质上是由编程代码组成的程序,这些程序属于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机器学习的子领域——深度学习的图像生成和编辑技术。AI绘画工具能够在各种算法模型的基础上,对输入的数据集进行学习并提取特征,然后根据指令对需要使用的特征进行筛选和组合,最后生成目标图像。

  数据集是AI绘画风格形成的基石。AI绘画使用的数据集是图像集合,包括绘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类型的图片。在算法模型既定的前提下,数据集收录的图片的数量、质量与多元化程度是AI绘画顺利实现的保证。也就是说,假设AI绘画工具进行训练的数据集是梵·高的作品集,那么生成的AI绘画就会倾向于梵·高的风格;假如采用的数据集是《清明上河图》,那么就能够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线条、笔触、色彩与人物造型,然后对原作进行以假乱真的续画。

  当前AI绘画的生成形式是“以文生画”,这意味着提示文本将直接影响AI绘画的最终效果。提示文本的作用首先是通过语言描述指定创作主题,同时也规定了作品各方面的属性,例如尺寸与像素、绘画媒介、色彩色调与流派风格等。通常提示文本写得越详细,对属性的设置就越详细,最终结果也会越接近预定的创作构思。

AI绘画助力传统文化的实践途径

  AI绘画的技术基础决定了其助力中华文化传播具有理论层面的可行性。在实践途径层面,可以从作品生成前后的工具研发、主题选择与作品推广三个环节,探讨AI绘画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可行性。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绘画所生成的作品是什么样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训练用的数据集决定的,若要生成具有中华文化要素的作品,AI绘画工具应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华文化图像数据集。现在的几种主流AI绘画工具的研发都是基于国外图像数据集,生成的作品自然都带有明显的外国风格。因此,我们应考虑研发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AI绘画工具,这就需要构建中华文化数据集,在这方面我们拥有独特的优势与资源,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此可构建出多元化中华文化数据集。

  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资源属性,可以按历史时期、风格流派、绘画主题或创作媒介将水墨画作品进行细分,分门别类地纳入中华文化特色数据集,让计算机进行特征学习与提取,用于生成具有明显中国水墨画特征的AI绘画作品。除了绘画,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拥有珍贵的历史积淀,年画、书法、戏曲、皮影戏、剪纸等非遗元素都可以用来单独或者综合起来组建AI绘画数据集。

  其次,重视创作主题选择。与传统绘画一样,AI绘画也要求有明确的叙事主题,因此,在基于中华文化进行AI绘画创作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中华文化元素作为主题,寓意吉祥的生肖形象、神州大地的秀丽山河与古今经典文学都是富有中华特色的主题,并且表现技法既可以选择传统风格,也可以融合各种现代风格。例如,《十二生肖·马》尝试了用传统工笔画风格来表现生肖主题,《绿竹入幽径》的灵感则来源于李白的诗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山东艺术学院 刘洋)(转自大众日报 11月12日报载)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