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潘鲁生: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07 16:40:09
  传统工艺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文脉,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是民族乡愁的载体。

今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了。很有幸,我在学术生涯起步的时候,从1986年借调到研究院《中国美术史》编辑部,学习工作了7年。7年来,聆听王朝闻等一批美术史家的教诲,得到诸位专家的帮助,深受教益,由衷地感谢艺术研究院的培养。

潘鲁生: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

1989年,参加《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撰会,与王朝闻先生合影

在建党百年、建院70周年这个特别日子里,我想谈谈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是文化艺术与社会历史交织发展的一个脉络,也是我们中国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实践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在研究院学习和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在王朝闻先生主持的《中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项目中担任资料员,王老教育鼓励我们坚定研究民间美术的信心,主张年轻人要有理想信念,要有民族自豪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他强调“创作不仅是为了陶醉自己,主要是为了影响别人,从而发挥艺术在思想战线上的作用”。

潘鲁生: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

1992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全体人员合影

直到今天,认识和研究传统文艺发展问题,我也希望从生活的基础、创新的规律和现实的发展趋势去把握。在这里,主要谈三点理解:

第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要落地生根。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村落格局与民居样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事象、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工艺以及爱诚孝仁、崇徳向善的伦理观念等,都承载了祖先的生存智慧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特质,包含我们民族的文明体系里人们的精神寄托和世代相循的价值追求。从传统工艺来看,振兴传统工艺,目的不是复古,而是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发展的造物文化,汲取生活的美学精神,不断发展和塑造具有我们民族特质和合理性的生活文化。特别是传统工艺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具有塑造生活、建构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服务于今天的生活日用,服务于国计民生。一段时期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处在工艺文化产业层面的从业者转换思维模式。文化服务要富含新价值,这种新的价值还要转化为工艺文化产业内涵的一部分,以对应于民众当代生活中新的生活品质、审美追求。比如,在现代化潮流影响下,民众的日常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人们对工艺的实用性层面需求有所降低,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富含艺术性或创意设计的产品有广阔市场。工艺文化相关的产业,可在文化产品的打造上思考精神消费的需求增长点。再比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休闲型、慢节奏的生活品位的重要性,染织刺绣、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制笔、制墨、颜料制备以及其他传统工艺都可融入高品质的现代设计元素,使消费行为成为一种艺术享受过程,提高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总之,传统工艺是一种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集合体,关系着人的本质创造力。只有落地于当代生活,传统工艺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而不只是走进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化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要从工艺的造物观念、技艺等角度审视历史,又要立足当下、立足生活,促进工艺的传承发展。关注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生产方式与创新方式的意义,重新审视其文化价值,将进一步激发内生动能,服务发展当代生活。

第二是“双创”理论指导创意设计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现代工艺发展的指导和引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引导和促进现代工艺发展的政策,推出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而且就激发现代工艺价值和效能,赋予文化产业更高的文化和情感附加值,将中华审美传统融入现代制造业,形成中国制造的美学风格等形成了广泛共识。就此应切实加强传统工艺“创新链”建设,加快现代工艺的定制化、品质化的创新传承进程,推动现代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体来看,以传承工艺文化为基础,面向当代生活开展工艺设计,可以不断融入新材料、新工艺、新需求,创造出具有当代生活价品位和美学价值的新产品,在引领生活品质提升,唤起传统生活美学精神回归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激发设计创新产能,打造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能力、长变现周期的符号性的文化产品。从近年来中国创意产品出口总额看,手工艺品占比70%以上,其次是新媒体占比10%,创意手工艺品在全球贸易中有竞争优势。当前,5G技术商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发展,将颠覆式地改变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的生产、传递和鉴赏方式。内容制胜、创意制胜,都需要发挥文化转化与设计创新的优势。

第三是跨界融合是传统工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社交+大数据”以全新的支撑平台和传播渠道,正在重建大众日常生活方式,重构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互联网+”打通了生产价值链和消费价值链,传统工艺需要改变行业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适应和寻求新的发展生机。传统工艺融入创意时尚、旅游服务、艺术品收藏等各领域,手艺定制、手艺体验、手艺收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与消费趋势。拓展传统工艺的创意发展思路,不断融入新材料、新工艺、新需求来创意生活,使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元素应用到家居生活、公共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日用产品中,成为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在信息、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传统工艺的经济叠加价值还将更加显著。充分把握“互联网+”等电商消费对于文化商品个性化、生态化、层级化、产业化格局的重新分配,为传统工艺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的巨大商机,促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相关行业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综合效益和价值。

总之,传统工艺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文脉,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是民族乡愁的载体。在社会发展的新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更关系到如何用文化和艺术来涵养我们的经济和文化产业,使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动力,具有工艺匠心传承的现实意义。概括来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落地生根,以“双创”理论指导创意设计实践,把握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从传统工艺的材质、工艺、艺术语言、文化思想内容等全面构建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使千百年来积淀发展的造物文脉有新的传承,使传统工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看得见、摸得着具体而切实的作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记得在研究院的那些日子里,朝闻先生等学术大家指导我们脚踏实地做研究,先生强调,理论也好,范畴也好,都是艺术经验的升华,有现实的基础,我们不为了言说而言说、为了逻辑而逻辑、为了概念而概念,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文化艺术的审美品格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适应人民喜闻乐见的审美需要,一切忽略健康审美趣味的艺术很快会变成过眼云烟。这对我们治学研究和把握传统工艺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这是也艺术研究院的学术理念、治学传统、精神思想对于后学者深刻的、长久的教益和影响。衷心祝福研究院发展欣欣向荣、硕果累累,为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立根筑魂做出新的贡献。(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