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一世陶瓷缘,开创新纪元——淄博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印象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27 16:11:26
  在与苏同强二十多年的交往中,不管是在华光的展厅、食堂,还是在北京的展会、协会的办公室,亦或任何的一次会议上,他永远都是激情洋溢地谈论着华光国瓷,谈论着中国陶瓷。

“生活从瓷悦”,是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的微信昵称。凭着我对陶瓷的感情,用不着备注,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它淋漓尽致地把苏同强对陶瓷的挚爱表现了出来。

在与苏同强二十多年的交往中,不管是在华光的展厅、食堂,还是在北京的展会、协会的办公室,亦或任何的一次会议上,他永远都是激情洋溢地谈论着华光国瓷,谈论着中国陶瓷。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瓷已融入了苏同强的全部生活,因为当我展开纸拿起笔想写他的时候,有关他个人、家庭等我竟一无所知。我所能想到的依然是苏同强与陶瓷……

1995年5月淄博市政府任命苏同强为张店陶瓷厂(华光陶瓷前身)厂长。此时的张陶正处于上升期,酝酿着上市,预示着更重的担子将落在他的肩头。我与苏同强接触,或者说真正熟悉,是在2001年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之后,这是开始真正密切接触陶瓷这个大行业的细分行业。我首先做的便是成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任会长当然非苏同强莫属。从此,我对苏同强才开始有了相识到相知。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之路十分艰辛,特别是当时的价格双轨制,原材料、能源、运输、人工成本上涨等同时袭来,国企走这条改革之路所付出的代价是当时的企业家和职工所经历和承受的“生与死”“火与血”的考验。特别是华光这种上市公司,曾收购和兼并了濒临破产的几家企业,涉及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非常多。

一世陶瓷缘,开创新纪元——淄博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印象

如此沉重的负担压在苏同强身上,可想他当时的压力有多大,而我偏偏在此时与他打了一次交道。当时广东潮州、福建德化这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北方国有企业都曾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而南方民营企业有灵活的发展机制,蓬勃的发展前景,两方面企业都渴望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作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有责任去推动这项工作,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了冠名为“中国陶瓷行业南北方产区大考察”活动,北方的山东、唐山、邯郸等产区赴发展较好的广西北流、广东潮州、福建德化等产区考察,南方产区组团到北方山东、唐山等地考察,两边组团各有几十人。可是如此重视的这一活动南方组团却在华光遇到了麻烦,华光大门紧闭,不能接待。我得知后,在电话中责备了苏同强。后来,我去淄博时见到了他,只见这个原来英俊帅气的年轻企业家面容凝重,非常疲惫的样子。他这才把企业的困境讲给我听,当时苏同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当时的一句话却让我终生难忘,他说:“不管多难,我绝不放弃陶瓷,我至少要留下骨质瓷一条生产线,生产中国和世界最好的瓷器。”这还是发生在2005年的事,但是这句话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个年轻的山东大汉感动着我。

从2001年开始,我们协会开始帮助淄博市政府举办“陶博会”,因而那些年与淄博市委、市政府走得很近,我们亲身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对陶瓷行业的关爱和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淄博陶瓷的GDP只占整个淄博GDP的3%-5%,但是淄博市政府却对陶瓷行业给予了“金色名片”的待遇。从2002年华光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2008年走出困境,华光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华光全体员工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努力下,在苏同强这个顶梁柱的强力支撑下,华光浴血重生、“凤凰涅槃”。

一世陶瓷缘,开创新纪元——淄博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印象

与苏同强相识,每一次谈话,他谈得最多的都是对员工关心备至的话题,特别是对人才的关爱更是溢于言表。华光员工队伍的稳定,与苏同强的个人魅力及对员工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设计技术人才更是无微不至。APEC会议、青岛上合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国宴用瓷,华光陶瓷被列为首选,这与他的设计团队精益求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华光,苏同强最骄傲的就是带着客人参观展厅,他会热情地向你介绍每一套瓷器是谁的设计,就是到了餐厅,也要把屏风上的作品或者墙上的作品介绍一番。在他的重视和关心下,近80岁的罗晓东大师、60多岁的何岩大师等,都依然为华光努力地工作。特别是何岩大师默默无语、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成为企业和行业的楷模。

苏同强一方面积极支持协会的工作,一方面还为设计人员创造参与各类展览、各项产品或艺术上的评奖活动得奖的机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成长,利用所有的机会帮助员工打开上升的渠道和空间。

苏同强珍爱人才还体现在对行业老专家的尊重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多年来苏同强对清华美院张守智教授和夫人吕晓庄教授当作亲人一样,逢年过节到北京探望,接到淄博去华光讲课,让张守智夫妇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充满乐趣。我曾多次见到华光的年轻设计人员围在张老师身边,听他讲设计理念,讲日用陶瓷如何配套。华光在向国家用瓷和高档瓷器进军的征程上,张守智老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和苏同强的重情重义是分不开的。张老师去世时,苏同强来北京参加了张守智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

我在协会工作快30年了,不仅体会到苏同强对陶瓷的热爱,也感受到他对行业工作的支持。今年华光国瓷成立60周年了。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中有多少曾经辉煌的企业没有闯过如炼狱般的转制期,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家随着企业的没落破产而销声匿迹。苏同强挺过来了,他带领着华光陶瓷攀登上了新的高峰。

一世陶瓷缘,开创新纪元——淄博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印象

今天的华光国瓷产品无论从材质创新、器形设计,还是画面装饰、产品更新速度上都发挥着引领作用。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初见华光的华青瓷时,由衷地赞叹:“华青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高档新材质,把中国当代青瓷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境界,开创了中国当代青瓷新纪元。”

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今天的华光国瓷已跻身中国轻工业百强、陶瓷十强企业,苏同强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日用陶瓷分会轮值会长,也获殊荣无数,山东齐鲁文化名家的称号更加坚定了他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年近60岁的苏同强,白发已悄然挤进他那满头自来卷的黑发中,些许细碎的皱纹也爬上了他那智慧的额头。但是他依然充满自信地站在华光国瓷产品的前面,站在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的前面。他与华光同在!他与陶瓷同在!他与理想同在!傅维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