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单应桂 | 那个年代,一碗稠稀饭和小豆腐,有着说不尽的情意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27 09:12:19
听新闻

20世纪60年代,位于济南市经六路的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大楼,被文艺界“三文公司”造反司令部占领,我们文联的人都被赶到北邻省文化局的大楼去“上班”。其实也无公可办,文联的人集中在楼上,文化局的人在楼下,天天背诵毛主席语录。当时在批斗文化局的“走资派”中就有一个叫纪甫的人。我问同事:“纪甫是干啥的?”“他就是省文化局的副局长”。

实际上,1956年省文化局、文联在趵突泉前街时我们就住在一个大院里,由于时间短,我似乎没见过他。他有位年轻好看的妻子叫王洛英,她和我很谈得来;那时我在北京上大学,只有放假时才回来。记得她托我在北京为她买毛衣,我在王府井给她挑了件浅绿色有着白绿相间图案的羊毛衫,她穿上很漂亮。那时同志间相处很单纯,尽管我和她很熟,但从未打听过她丈夫是谁?干什么工作?当后来被一起下放到齐河“五七干校”劳动,才知道“走资派”纪甫,就是王洛英的丈夫,关系似乎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纪甫同志稳重、朴实、厚道,很像个“老农民”。在“五七”干校时我们同属一个连。劳动改造中无论是厅级部级,还是像我这样的普通群众,大家一律平等,都是劳改对象。

纪甫同志被分配到大伙房当伙夫,围着一个脏兮兮的大围裙,摘菜、洗菜、倒泔水。他见了我们总是乐呵呵的。那时我在大田劳动,推土压沙,活太累了。记得每到开饭时我们急切地拥向伙房排着队领饭,大家不约而同地用饭勺敲着瓷碗,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似乎以此可以消除疲劳。队伍很长,从伙房一直排到院子里。这时纪甫同志站在一个大大的煮锅前,在飘散着的热气中一个个地给大家盛稀饭。每每轮到我,他就用勺将锅上的稀汤撇开,从下面给我挖一勺稠稠的小米稀饭,向我会意地笑笑,眨眨眼。然后大声喊着“下一个……”

很难计算这勺稠稀饭中有多少同志情,又有多少老友的关怀。虽然不能不说有点小小的偏心,但这位“走资派”,只有这么一点“权”了。

就这样,山东省直机关两千多人,在这个原来犯人劳动的齐河农场,整整劳动了一年。

“文革“过去了,纪甫同志恢复了领导职务,他仍是那么朴实,平易近人,从未见他摆过架子。说来凑巧,30年之后,我们又住了同院,那是在青年东路8号省美术馆的宿舍。由于前面的共同经历,我们两家的关系当然较其他邻居更深一层了。相互间也更多了些关照。纪甫和王洛英夫妇在饮食上仍有老家临沂的习惯,喜欢吃“小豆腐”。所谓小豆腐就是黄豆被水浸泡后,用小石磨研碎后与小白菜一起再放上简单的调味品熬煮而成,飘着豆香,极为清口且营养丰富,这是一种民间美食。每逢纪家做小豆腐,王洛英大姐总是端着满满一碗送到我家,我们家便会美美地过一次小豆腐瘾。

单应桂 | 那个年代,一碗稠稀饭和小豆腐,有着说不尽的情意

稠稀饭和小豆腐,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普通的食品,但同样有着说不尽的情意。

如今,纪老和王大姐都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之间那种毫无利益关系的纯朴友情,就似一碗小豆腐,朴实而淳厚。相信这种真诚的友情将会传给下一代的孩子们。

(文/单应桂

(来源:单应桂艺术基金会


画家简介

单应桂 | 那个年代,一碗稠稀饭和小豆腐,有着说不尽的情意

单应桂,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49年参加工作,任新华书店编辑部(后为山东人民出版社)助理编辑。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先生。从事美术工作60多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美协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委员等职。1988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