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富胜丨正月十五的思念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23 08:28:43
听新闻

又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按传统习俗,人们要欢欢喜喜闹元宵,还要吃汤圆,闹花灯,舞狮子,放焰火,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合家团圆的节日。然而,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我的心里便多了些许沉重,情绪低落,隐隐有一种孤独感,此时我总会想起父亲,他已经离开我三十多年了,但每到这天,父亲的模样都会再一次在我记忆的荧屏上闪现,是那么的鲜活生动,让我思绪万千而生出几分伤感。正月十五,是父亲的生日。

  父亲生于哪年哪月,于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几个说,“你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生活比蜜甜的。”当时我脱口而出了一句:“那您生在旧社会啦。”父亲点了点头,却没说什么。直到父亲去世,我才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生于1916年的正月十五。母亲曾经同我讲过父亲的人生经历,我才明白“旧社会”的概念就是“旧中国”与“新中国”,也就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差异。父亲出身贫寒,人生坎坷,出生时他的母亲生病无奶水,靠邻居们接济生活,刚巧有位好心的邻居家也生了孩子,每天给父亲喂点奶,两个孩子一个奶妈,这样父亲才活了下来。父亲三岁时,他的母亲便离开人世,八岁时父亲也走了,他便成了一个孤儿。少年时,父亲曾经在烟台毛巾厂干过童工,十六岁跟着乡亲们闯关东,在丹东学得修理钟表和气焊接技术,二十一岁那年来到文登,扎根于葛家村,办起了自己的钟表修理店,建国前经村干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主动将自己的店无偿地入了合作社,还干过里长(也就是村长)。听了母亲的介绍,我对父亲更加深深的敬重和佩服。尽管我们也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食,但有父母的呵护,日子似乎没有那么难。比起父亲的童年,我是幸运的,我似乎懂得了父亲常常唠叨的那句话,“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生活比蜜甜”的涵意。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没有“过生日”的概念,父亲生病之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因此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父亲生日”这个意识。那年父亲因“政治问题”挨了批斗,一口火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得了“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从此不能言语,生活不能自理。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经过七、八年的时间,父亲才可以下地,在母亲的搀扶下可以慢慢行走,但吃饭还得母亲喂着。那年正月十五,母亲一早便和面擀面条,又将春节留下来的一点猪肉和平时攒的几个鸡蛋都拿出来。平时我们喝的杂面条都是一锅煮,今天用的是白面粉,面条过了凉水,用猪肉和鸡蛋做了汤卤子浇上,我们老家称之为“大盖面”。做好后,我们兄弟每人一碗,我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香的面条,至今那浓浓的白菜加鸡蛋猪肉的鲜味,还深深刻在脑海里,留在味蕾中。母亲边喂父亲吃面边唠叨着,“今天是你六十岁生日,咱们全家都为你吃个长寿面,也图个吉利。”我这才知道,今天是为父亲过生日而吃这么好的面条。那时候没有什么“蛋糕”、“烛光”,也没有人唱“生日歌”,一碗面条就是父亲六十岁生日的全部。母亲细心地用筷子夹了面送到父亲嘴里,因为生病,父亲面部神经破坏,嘴巴不利索,有时咬不住,就掉下几根面条来,母亲忙用手接住,放进自己嘴里,就这样反复几次,父亲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呆滞地审视着母亲,每当母亲接住面条放到自己嘴里时,父亲就摇摇头,眼里流出混浊的泪水。母亲笑笑说:“不能糟践粮食啊,老夫老妻的,我不嫌弃。”母亲看出父亲的心思,她试图用微笑和劝慰,来抚平父亲的心酸。那天母亲喂父亲吃生日面条,用了近半个小时,喂完父亲后,母亲掀开锅端出一碗稀汤寡水的面来,碗里没有肉,没有鸡蛋,只有寥寥几根数得过来的面条,悄悄吃了。那天我偷偷掉了泪,暗地里下决心,等我长大,一定为父母好好过个生日,然而,直到父亲去世,再也没有为他老人家过过生日,那碗面条是他一辈子生日的全部。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中有这么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如今我在城里头,父亲在山里头,我在外头,父亲在坟墓里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把父亲的遗像摆放在案几上,点上三炷香,再磕上三个头,当我抬起头,看着父亲的遗像,就想起那碗生日面条,想起母亲喂父亲吃面的样子,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内心五味杂陈。小时候在心中对父亲的许诺,却没有实现,我仿佛有一种负罪感,心存内疚而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我亲爱的父亲,生日快乐!儿叩首致敬!

  (文/李富胜

作者简介

李富胜丨正月十五的思念

李富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威海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威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被中央文明委、人事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专著十六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文学及理论专辑《砂粒集》《天边那片海湾》《李富胜作品集》《我的文化密码》《探索之旅》《我的文化情怀》《我的民生情怀》《文化的力量》等,诗集《诗韵拾趣》《诗文小札》《最美四月天》,散文集《老院子》,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歌曲、诗歌、文学评论等。由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为了孩子》、《那片蓝蓝的海湾》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

创作歌曲有《领航中国》《爱在百姓心中》《你和人民在一起》《海誓山盟》《扬帆威海》(国际霍比帆船赛主题歌)《幸福殿堂》《人性的灵光》等三十多首,其中《领航中国》(曲波合作)入选国庆60周年演奏曲目和唯一领唱歌曲,本人受邀作为国庆六十年群众游行专家组成员;《你和人民在一起》和威海市建市3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史诗《扬帆逐梦》(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奖;大型音乐组歌《甲午祭》(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特别奖。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