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两会声音丨山东省政协委员杜小荃: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24 12:05:27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因此,将我省沿黄9市打造成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应成为重要战略举措。

  黄河流经我省9市25县(市、区)共628公里,在东营奔腾入海,不仅哺育了齐鲁儿女,更润泽了山东大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因此,将我省沿黄9市打造成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应成为重要战略举措。

两会声音丨山东省政协委员杜小荃: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一、推进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意义重大,应抢抓发展机遇

  (一)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落实国家重要战略举措的使命担当

  山东沿黄流域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遗产遗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类型多样,具备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目前,山东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世界级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7个、国家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2处,资源综合评价位居黄河全流域前列。其中黄河入海造就的河海交汇胜景和黄河口地理特征、景观特色,是世界唯一的垄断性资源。因此,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山东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二)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是奋力“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坚定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厚望。刘家义书记对全省提出“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要求。在华夏风物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华夏风物影响力(黄河旅游)指数报告》中,基于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旅游产品、传播影响力等核心指标,对9省区黄河旅游发展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我省位居第3位。应当说,我省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能力率先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在沿黄9省区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

  (三)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

  在“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业在融入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主引擎作用将更加凸显。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无疑将成为我省文化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应将其将其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盘大棋局的“关键布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全力推进。

  二、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制约

  总的看,我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优越独特的资源禀赋相比,与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相比,还不够相称匹配,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

  (一)沿黄城市文旅联盟机制有待强化。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纵横涉及9市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亟需建立强有力、常态化的议事协调推进机制。去年7月份,在省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指导下,沿黄9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成立了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从实际运作来看,联盟尚缺乏对产业带发展的整体统筹谋划,特别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区域壁垒尚未彻底打破,联盟建设实质性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黄河文化挖掘开发有待深化。我省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还处于起步阶段,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实际优势。不少黄河故事被封存在历史长河中,大量文物宝藏躺在博物馆库房“沉睡未醒”,众多遗存遗址“养在深闺人未识”;有的开发成旅游项目产品,也多属于低层次供给、粗放式发展,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彰显。

  (三)产业发展质效能级有待提升。从线路看:我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多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拿得出、叫得响的优势线路;从业态看:“非遗+旅游”“演艺+旅游”等“+文旅”,以及“文旅+工业”“文旅+体育”等“文旅+”业态发育不够充分;从产品看:传统观光游仍占主导地位,资源依赖性明显,产品不够精致,体验式、浸入式、主题式项目少,新业态、高科技、独有产品少。

  (四)要素支撑保障瓶颈有待突破

  1.交通。航空方面,沿黄仅济南、东营、菏泽有航空对外通联能力,且只有济南遥墙机场通达国际航班;铁路方面,缺乏沿黄高铁客运通道支撑,尤其是黄河入海口东营尚未开通高铁;公路方面,缺少沿黄走向的高等级旅游观光公路。

  2.土地。临黄大堤以内属于行洪区,对各种设施建设有严格限制;临黄大堤以外多属于基本农田,建设文旅项目受到制约。

  3.生态。目前东营1/3以上的湿地面临萎缩、退化,黄河故道刁口河最严重的地方蚀退达11公里、近115平方公里,且以年均200多米的速度蚀退,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两大旅游资源面临威胁。

  4.人才。普遍缺乏文旅产品研发设计、景区高水平运营管理、旅游节庆活动策划运作、文化创意等高端人才和优质导游队伍,远不能满足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三、推进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一体谋划,加强顶层设计

  1.强化规划引领。省里正组织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建议对我省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统筹谋划,立足资源禀赋,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和功能分区,做强济南、东营、菏泽3座黄河文化旅游城市,推动百花齐放、错位布局、差异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客源共享、抱团式发展的生动局面。

  2.深化联盟合作。深化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合作,共商发展大事、共讲黄河故事,最大限度凝聚协同发展合力。

  3.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出台相关制度或管理办法,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控原则和措施,严控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确保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转化运用

  1.在黄河文化研究上:建立黄河文化研究智库,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不断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2.在黄河文化保护上:依托去年开展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加强黄河文化遗迹和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规划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策划举办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

  3.在黄河文化传承上:创新旅游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建设黄河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化教育基地、文创产业基地、文化主题公园等文旅载体,依托黄河非遗展演、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生活模拟、黄河物产展销、黄河实景演出等表现形式,最大限度释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潜能。

  (三)坚持精品带动,提升发展能级

  1.在业态上: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水利、工业、教育、医养等产业渗透融合,大力发展“非遗+文旅”“博物馆+文旅”等新业态。

  2.在线路上:以“山水圣人”文化旅游线路为枢轴,策划设计黄河入海、黄河故道、黄河溯源、记忆乡愁、文化研学、休闲度假、自驾露营等精品线路,将沿黄城市、景区、项目连点成线、串珠成链。

  3.在产品上:要加快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景区,策划《黄河入海流》等一批实景演艺项目,发展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主题酒店、文艺餐厅、购物场所。

  (四)坚持优先保障,完善要素配置

  1.交通方面:着力打通航空、铁路、公路等“大动脉”,支持增开、加密至国内国际主要客源地的航线航班;争取省内沿黄未通高铁城市尽快通高铁;借鉴陕西、山西经验,以黄河大堤和黄河沿线现有公路为基础,建设沿黄走向、贯穿全域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同时畅通“微循环”,实现沿黄城市“无缝衔接”“零换乘”。

  2.土地方面:建议争取加大对沿黄流域文旅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更多黄河文旅和生态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利用;将黄河流域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纳入省级统筹,优先予以保障。

  3.财政金融方面:建议设立省级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黄河流域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黄河流域重大文旅项目、重点文旅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4.生态方面:争取黄委支持,利用每年黄河调水调沙时机,加大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力度,确保系统良性运转。

  5.人才方面:用足用好招才引智政策,完善人才引留激励机制,引进一批文化旅游策划创意、规划设计、项目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依托全省高校院所力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文旅专业人才培养。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